摘 要:為了更好地開展高中數學教學活動,創設具有實效性的課堂氛圍,很多教育從業者和專家學者主張以“問題”為載體,通過設計良好的問題情境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并創設和諧、自由的課堂氛圍,真正實現“實效課堂”。
關鍵詞:高中數學;高效課堂;問題情境;學習效率根據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廣大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引導、鼓勵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數學知識的規律和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并在情境學習中獲得情感體驗。然而在我國數學教學的現實情況中,高中數學課堂因為高考的壓力通常以老師枯燥、乏味的填鴨式教學為主,使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并且缺少主動合作、主動探究的學習意識。
一、高中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原則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對于問題情境的創設以及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應該遵循哪些原則才能夠實現“高效課堂”的預期目標呢?我們應該在實際的教學操作中遵循以下幾種原則。
1.問題創設要針對課堂教學重難點
高中學生在心理以及心智上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小學、初中階段以趣味性為主的情境創設已經不適合高中課堂教學活動的特點了,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要特別從教學中的重難點著手,通過有效的提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突出重點的同時也能夠解決數學難點的理解問題。
2.問題創設要利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每個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不盡相同,因此在創設問題的時候要掌握合適的難度,并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層次和需要創設出能夠促進學生思維擴散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例如,“在空間中如何確定一個點的位置”“如何確定一條直線的位置”“如何確定一個平面的位置”,這三個問題層層推進,在空間向量的基礎上擴展到空間思維的確立,通過問題將互不聯系的三個知識串成一條完整的知識鏈條,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整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3.問題創設要配合數學的開放性特點
在高中數學的解題過程中,很多題目有不同的解題思路,使數學成為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并且每一種解題思路都具有一定的優勢,這樣對學生來說就具有很多挑戰性,通過一道題擴展不同的解題思路,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舉一反三的學習習慣。
二、具體舉例應用
根據上述三種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創設問題的原則,接下來我們將用一個具體的例子說明如何深入貫徹問題創設的三個原則。
以高中數學課本“關于立體幾何中的向量問題”為例,創設出第一個問題情境——在黑板上確定一個定點和一個具有方向性的向量,如何確定一個平面的位置?這個問題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分析平面與向量的關系來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能力,建立系統的空間意識。第二個問題情境——一個平面上面能有有幾個向量?平面與向量具有怎樣的聯系?這個問題在于讓學生正確理解平面與向量的關系,在腦海中形成可能出現的位置變化,引出法向量的概念,這樣方便為今后的復雜運算建立思維基礎和概念基礎。第三個問題情境就可以引入課文中的典型例題,已知兩個向量(1,2,3)、(4,2,3),如何求出他們的法向量?通過問題的循循善誘為學生構建一個系統的向量學習網,學生只需要根據問題引出的重難點不斷完善知識網絡就能夠熟練掌握課堂內容,這樣不僅學生記得扎實,在今后做題的過程中也能夠熟練應用,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
數學學習是一個系統的學習過程,通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建立“高效課堂”,能夠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思考,主動進入具有探索性的學習狀態,然而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要注意遵守創設的原則問題,真正起到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
(作者單位 安徽省阜陽市第二中學)
?誗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