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新課程改革要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有效性即通過教學使學生在學業上得到提高,能力得到提升,且并不只局限于對書本知識的學習,還要使學生在思想、認知等方面有所改善。正所謂教書育人,教學的首要目的便是育人,要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以川教版初中歷史課程為例,對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進行探究。
關鍵詞:師資隊伍;教學目標;課堂資源一、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性
歷史學科不僅是初中教學體系的重要部分,同時在培養學生人文素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歷史教學不僅擔負著深化學生知識層次的任務,同時也擔負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任務。不斷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歷史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對學生自身發展甚至社會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作為教師,我們要針對歷史教學的現狀和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刻的反思,努力找到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合理途徑,充分發揮歷史教學的深遠意義。
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1.優化師資隊伍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也相應有所改變,這就要求歷史老師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初中歷史授課教師,需要做到:
(1)教師要有更加豐富的知識儲備。這就要求教師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更新和拓展歷史課程基礎知識和前沿知識,掌握現代教學方法和技術,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找到興趣所在是學生產生求知欲和學習熱情的源泉,畢竟學習的主觀因素是學生自己,教師要引發學生的興趣,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對于提高學生素質非常重要。
(3)教師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從教與學的角度看,歷史教師應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教師的“教”關鍵在于教會學生如何學,教師應避免“一言堂”“滿堂灌”,把學生變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的現象出現。從師生關系看,歷史教師應由居高臨下的指導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重視與學生的交流過程,努力做到課堂氣氛的活躍。
(4)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學方法的單一是阻礙教學有效性提高的重要因素,許多教師在教學方法的創新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和努力,但是,很多教學方法過分重視新課標的要求而脫離了新課標的實質精神。我們可以應用現代的優秀教學設施,配以大量的課堂交流,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七年級上冊第16課《北魏孝文帝改革》,就可以讓同學們談一下他們對這次改革的看法,事實表明這樣的做法是可行的。
2.優化課堂教學目標
新課標的出現就要求課堂教學目標有所改變,當然,我們也不能將課標的要求照搬過來,實事求是,將課標要求與學生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研究出一套真正便于教學和學生發展的教學目標。
3.重視課堂資源的利用
課堂資源包括教材、文字史料、影視史料等等,要想充分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這些硬件措施的使用是很重要的。以影視史料為例,在講八年級下冊第一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時,我們就可在課堂上放映開國大典時的錄像,然后教師適時地進行注釋,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這一課程的內涵,歷史知識和思想同時得到提升。
4.開展豐富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線。這就要求我們將更多更豐富的內容引入課堂,比如舉辦歷史話劇表演、歷史事件辯論賽、歷史故事表演比賽等,都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5.加強教學反思及改善評價機制
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千錘百煉的結果,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教學的三維目標是否實現,重難點是否突破,學生的能力是否提高,知識的難度是否恰當等教學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問題,只有在教學中多反思,才會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超越自己。
在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評價機制主要以考試成績為依據,這種機制能夠直觀地反映出學生在一段時期內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果,但是忽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所以評價機制多元化的發展具有必要性。比如,由教師對學生平時的表現進行打分,最后以一定的比例算入學生的最終成績,并且對平時表現突出的同學進行加分,這樣就可以客觀地對學生進行評價。
三、需要注意的方面
1.不同年級的教學方法及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方式要有所改變。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期,他們的一些做法及對問題的看法難免有所偏頗,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引導,耐心教導,努力使他們真正體會到學習這門課程的重要性。
2.不可過于追求課程進度。學生之間的能力不同,作為教師必須做到兼顧,對于學習進度較快的同學可以讓他們多了解一些課程所涉及范圍內的其他內容。比如,在講到“文藝復興”時,可以鼓勵他們去了解一些相關人物的生平及思想,進一步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激發其學習興趣。
總之,要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擁有一個強大的師資隊伍,并且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改善相應的體制,完善教學設備,讓學生享受這樣的學習過程,喜歡這樣的課程。對于這一關鍵問題的探究,我們還將繼續下去。
參考文獻:
[1]普布次仁.淺談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途徑[J].教育戰線,2012.
[2]段利坤.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3]陳曉琴.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中外教育研究,2009.
(作者單位 徐州市第十三中學)
?誗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