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加一些寫作訓練,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學生學會作文,寫好作文。
關鍵詞:說話訓練;營造氛圍;觀察生活;寫作素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是格外重要的一環。同樣的,作文也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有些學生在日常語文考試中遇到作文的時候,他們會感到焦慮、困惑甚至是無從下筆。這自然會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可更為重要的是,這直接影響了學生未來的作文水平。所以,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鼓勵學生進行創造。讓學生不把寫作文當作一個任務,而是讓學生真心實意地喜愛上寫作文。
一、注意說話訓練
在小學階段,學生大多獨立思考能力較弱。所以,教師在日常的講課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和學習,而不是一味地講知識。而在小學語文課堂之中,認識漢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小學生要進行一些簡單的閱讀和寫作練習都要通過漢字。所以,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教師應當將認識漢字和語言訓練完美地結合起來。在訓練學生認識漢字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口頭語言基礎。比如說,列出幾個詞語,在課堂中讓學生將這幾個詞語串聯起來講一段話。這樣做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學生已經熟練掌握這種能力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認識的漢字和詞語庫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學習范圍不僅僅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而是開闊他們的眼界。
二、營造良好的氛圍
很多學生討厭語文課,甚至非常討厭作文課。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教師在教學手法上不注意靈活應用,很多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講授知識,這就造成了課堂環境沉悶、無趣。這樣枯燥的課堂對于好動、愛表現的孩子們無疑是一種很大的約束,它不僅會讓學生學習成績提不上去,還會讓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得不到開發和延伸。所以,在課堂之中。教師應當通過有趣的游戲環節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的氛圍。比如,讓所有的學生描寫一段自己同桌的樣貌的文字,再把這些片段收集起來讓一位學生朗讀,讓大家猜猜這位同學到底是誰。光是這樣的環節還是不夠的,教師還應當抓住適當的時機向學生進行有效提問:“我們該如何形容春天呢?”“請描述一下你的一天。”這樣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敢說敢問愛問,只有這樣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才會讓學生愛上語文課、愛上寫作課。
三、在玩耍中學習
教育學家葉圣陶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作文。”所以,教師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比如,在一節課結束后,教師可以布置一個家庭作業:要求學生觀察一只小蝌蚪是如何成長的并每天寫一段小蝌蚪成長日記。將學生熱愛小動物的特性和作文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玩耍中積攢一些寫作素材,當他們再提筆寫作文的時候就不會出現沒有素材可寫的窘境了。
以上講述的是筆者在小學語文作文課中使用過的一些方法,方法還有很多,還需要廣大的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探索和發現。
參考文獻:
張愛華.新課改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探索[J].魅力中國,2009(29).
(作者單位 江蘇省濱海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永崗小學)
?誗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