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引導下,現行教育教學課堂越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作為課堂引導者的教師,雖退居二線,但是,在課堂上依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把握著整堂課的教學方向和目標,踐行各種課堂教學方式。以此為依據展開論述,簡單探討了關于教學課堂的實踐成果。
關鍵詞:教學規律;教學方式;教學實踐教學課堂的質量與學生的培養有著直接關系,同時也是檢驗教師能力的標準之一,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讓學生在提高數學學習能力的同時對自身綜合素質進行有效的培養鍛煉,例如,創新思維、對知識的探究能力等,實現全面發展成為現今數學課堂發展的主要趨勢。
一、掌握教學規律,多元教學方式
教學課堂分為課前、課中、課后,其中,精心預備的課前計劃往往能夠為整堂課的開展做一個良好的鋪墊。真正的有效課堂離不開教師對于課堂的整體節奏把握。因此,在備課階段,教師要充分設想到課堂中可能會提出的各種問題并做好回答的準備,對于要延伸的課堂內容要有詳細的講解和對細節的把握。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關于圖形的講解,教師要把握教學規律,循序漸進,從簡單圖形到復雜圖形,由簡到難。教師在備課階段,要充分利用生活素材,找一些生活中的用具來解釋具體圖形,開展多元化課堂的同時便于學生理解接受。
在課堂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去理解掌握,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采用多媒體教學、引入生活情境教學,或者通過交流合作的教學方式,以游戲的方法來引導學生自覺走入課堂,主動學習,成為學習主導者的同時享受多元化教學帶來的教學效果。
二、積極組織課堂,實現改革教學實踐
素質教育成為當下教育發展的主流,如何在課堂中拓展素質教育教學理念,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覺學習,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教學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充實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學內容,從實際出發,幫助學生理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課堂中積極實踐多元化教學方式,并從學生實際能力出發,靈活運用,在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為國家未來發展培養一批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梁碧湘.基于學生學習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6).
[2]吳仁芳,朱瑩,孔璐璐.數學課堂教學評價趨勢[J].消費導刊,2008(10).
[3]王萍.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的思考[J].科技資訊,2008(14).
(作者單位 貴州省大方縣瓢井鎮路布小學)
?誗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