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最顯著的差異并不在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是取決于他們的興趣、方法、進取心、自信心等,也就是說非智力因素常常是成功的關鍵。
數學是一門有較多抽象思維的科目,學生要學好數學,不僅要依靠一定的智力水平,還要有濃厚的興趣,堅強的恒心和高度的自信心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可使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所以每次上課我都會結合課本內容構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例如,在講解“追擊類應用題”時,我會和體育課相結合,讓他們在實際情境中感受相向而行與背向而行時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之間的關系;平均速度、平均價格等問題的學習中我會構造買糖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平均”是用兩個總量相除得到的。另外,多給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以滿足他們自我表現的欲望;布置給學生課下任務,創造學生當“小老師”的機會,加大學生的參與度。總之,讓枯燥的數學課堂充滿樂趣,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都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定的學習行為,重復多次就會形成學習習慣,養成好的習慣可以使人受益終生,只要學生“想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會學”。要講究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應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課前布置預習提綱,讓學生先通讀課本內容,自定一些“劃”和批的記號,使他們養成邊讀、邊劃、邊批、邊計算的好習慣;聽課方面要求學生上課做到“一專三動”即專心聽老師對重點、難點的剖析,聽例題解法及思路分析、技巧等,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教學活動;在進行單元小結或學期復習時,引導學生對學過的每個知識點、每章節的內容加以綜合歸納,注意新舊知識的前后、知識的橫向聯系,寫出簡明小結,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專題化,有選擇地做一些各類型、各難度的習題,從中感悟解題的規律和方法。
在教學中還應培養學生的毅力,多穿插一些數學家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毅力教育,如:祖沖之研究圓周率、陳景潤勇探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也可以把身邊的成功案例多給學生講講,以他們的良好品行去感染學生,激勵他們努力學習,培養他們頑強的學習毅力。
總之,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作者單位 聊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蔣官屯中學)
?誗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