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學習是通過思維來實現的,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均離不開思維的參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部分。那么,在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思維呢?尤其在實行新的人教版教材之后,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擺在所有小學數學教育者面前。就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進行探討。
關鍵詞:知識銜接;數學思維;錯誤解法
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尤其當下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而處在啟蒙期的小學生好奇心比較強,這就要求從小培養其數學思維能力。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廣大數學教育者必須思考和認真對待的問題。
一、數學與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數學是一種知識體系,該體系是由數與形構成的一種具有邏輯性的體系,其主要的特點是以抽象的符號進行思考和運算。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思維過程的教學,而不是教材的堆砌、知識的簡單傳授。學數學,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學會應用很多的公式、題型和解題方法,我們在教學中要利用數學自身的特點來分析概念、結論的形成過程,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的作用。這樣在教學中,學生能充分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開始喜歡學習數學。
二、注意知識銜接,積極發展學生思維
數學知識本身就是一種邏輯體系,是環環相扣的。也就是說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來中,某些舊知識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又是舊知識的引申和發展,學生的認識活動也總是以已有的舊知識和經驗為前提。這要求我們老師在學習新知識之前都要復習和新知識學習相關聯的舊知識,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思維。
三、讓學生參與對錯誤解法的分析,培養學生思維的鑒別性
在21世紀高速發展的今天,勤于思考是這個時代的特征,要敢于對所有的事物質疑,多思考,才會有所突破和創新。但是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認為老師講的都是對的,書上總是對的,是千真萬確的,很少懷疑老師,完全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缺乏對老師的鑒別能力。這就是說,學生的思維不僅受定勢的影響,而且有了很大的依賴性,他們常常表現為輕易地相信結論,不善于或不能找出自己解題中的錯誤,對來自老師、同學、課本的信息缺乏必要的獨立思考、判斷質疑的習慣和能力,缺乏批判性思維品質。所以,在教學中要適當注意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
四、在培養創新精神中發展數學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知識傳授中如何把思維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一起進行,如何在循序漸進的教學中使孩子的創新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地發展的同時,孩子的思維能力也逐漸得到提高,這是當下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下面談一下如何在整體性創新型學數學教學策略上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1.教學內容的改進
師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載體便是教學內容,也是學生學習活動進行下去的主體,當然教學生活化也要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選那些生活中的實例來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重要的數學知識、必要的應用技能、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動經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但是,有些老師嫌麻煩,在講課時還是按照自己原來“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教學;還有些老師讓學生自己看、自己學,這樣就與教學的真正目標相悖了。因為小學生的思維不容易集中,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往創新上靠攏,那么孩子數學思維的發展就會加快。
教學內容要與教學目標相適應,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這就是說把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有趣的實例加入教學內容中,這樣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興趣都會提高。廣大小學教育工作者應讓小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回歸生活,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標才得以實現。
2.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課堂教學不應該是教科書和參考書的照搬照抄,而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教與學中達到最佳的效果,即在多樣化的教學中實現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這就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要多樣化,不能單一地地采取一種方式實施課堂教學。因為學生的年齡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更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教給孩子合適的學習方法,逐步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適當的數學方法和策略,多變換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以便制定出恰當的教學策略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我相信,在我們廣大的小學數學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對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必將提高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吳雪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探討[J].科技信息,2011(20).
[2]賴要萬.讓生活經驗在數學活動中升華[J].考試周刊,2012(47).
(作者單位 福建省閩清縣白中鎮中心小學)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