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轉變是一個需要師長有愛心、有信心配合疏導的過程。案例中的他在開始一年中的表現也是反反復復的。這就需要教師連同家長用愛和溫暖去包容他、親近他,用真誠去彌合他心靈上的傷口。只要教師和家長協力同心,堅持下去,必能使他一步一步走出逆反的沼澤。
關鍵詞:逆反心理;家訪;班級活動
作為他的班主任,真正了解他是在去年家訪的時候。學校期末結束后都要組織教師家訪,往年去他家都是房門緊閉,成績單也都是放鄰居家。只聽說他母親是湖南人,之后改嫁到這。由于家長的號碼沒有登記在冊,所以平時也沒有辦法好好了解他的家庭情況。很幸運的是這次他媽媽在家。從他媽媽口中我了解到,他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得癌癥去世了,他被留在湖南外公家,外公外婆很疼他,但是他媽媽卻甚少有時間陪他。在他8歲的時候,媽媽改嫁到浙江,他也跟隨著媽媽來到這陌生的地方。繼父是個脾氣暴躁的人,一不順心就拿他們幾個孩子出氣,一開始媽媽會護著他,但后來妹妹出生了,媽媽對他的關注就少了。在這個家里他很少感受到愛與溫暖了,父母的責罵漸漸地使他對家對父母產生抵觸情緒,尤其是對其繼父十分逆反,一言不合便大發脾氣,甚至離家出走。他媽媽說自己對他是又愧疚又無奈,因為正處于青春期的他更是叛逆,總是變著法子跟家人作對,家人越生氣,他就越高興。
從平時他在校的表現中就不難發現他是一個逆反心理很強的孩子。他會在自己喜歡的老師面前展露出很孩子、很陽光的一面,但他對自己不喜歡的老師或同學會表現出很大的敵意,總是做出一些很極端的事情來吸引別人的關注。之前的幾次談心讓他對我這個班主任卸下了一定的防備,出于對我的尊重,他會適當地收斂,但是,他仍然是一個讓我叫苦不迭的學生。
這次家訪讓我有機會比較深入地了解到他這種心理現象產生的原因。從主觀方面來講,由于他心智的不成熟,使得他看問題很片面,做事情很偏激。他媽媽說,他讀初中之前是個很懂事的孩子,會主動做家務,學習成績也不錯,平時還愛看看書。進入初中后,家里的經濟狀況不是很理想,繼父有時在言語間會透露出生活很艱辛,孩子是個大累贅這樣的意思。這其實只是大人無意間的一些牢騷話,但是他是個心思敏感的孩子,于是就認為繼父是在暗指他是個拖油瓶,讀書是浪費家里的錢。與此同時,他又結交了一些游手好閑的朋友,這些朋友時不時地給他灌輸大人很虛偽、世界很冷漠這樣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他就把自己的重心轉移了,經常逃課外出。老師批評他,他覺得煩,因而總是頂撞老師。事實上,從兒童到青少年這一過程中,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逐漸形成較強的個性意識、獨立意識、成人意識,容易為維護自尊或不滿對方的要求而產生逆反心理;同時,由于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雖有發展但不夠成熟,所以不能用辯證眼光看問題,容易鉆牛角尖,固執己見。在這一時期,他的母親忙于工作,沒有很好地與他進行交流,了解幫助他;再加上他繼父脾氣暴躁,與他的對話方式簡單生硬,最終導致他對家失去好感,對親人處處設防。從客觀方面來看,他的這個家讓他感受不到溫暖,由于母親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讓他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繼父偶爾的牢騷讓他質疑自己在這個家的地位。母親的軟弱使他懷疑母親是否真的愛他,母親沒辦法與他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一味地說教強化了他種種不成熟的懷疑。在得不到父母疼愛,心中疑問和障礙又無法釋懷的情況下,他就借著網絡和所謂的朋友來彌補內心的孤寂與空虛。另外,學校老師也沒有及時疏通他心里的負面情緒,反而因為他不做作業、不認真聽講等原因批評責備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傷害了他的自尊心,因此也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不理解和不信任。
在分析了他這種心理產生的原因后,我經過反思研究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采取了這樣一系列行動來溫暖他的內心。
解鈴還需系鈴人。他這個年紀的孩子其實最渴望的還是家人的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我相信只要緩解他和父母之間的敵對狀態那他的心結也就打開了。因此,我隔三差五地去他家家訪。一開始他的繼父態度很冷漠,一副“我給他吃給他穿,我已經仁至義盡了”的樣子。經過我再三勸說以及跟他講了很多相關的事例后,他繼父終于承認自己是脾氣太暴躁了,在教育方法上是有問題的,并坦言自己有時候是有些偏心的,言語上有些欠思考,給他心理上造成傷害。他表示自己也很后悔沒有給他更多的愛。他表明自己會改改對孩子的態度的。有了他的承諾后,我又經常通過電話教授家長一些與孩子交往的技巧。此外,只要他在學校里稍微有進步我就及時地與家長溝通,讓他們在家要找機會好好表揚表揚他。在學校里,我也把握有利時機與他談心,讓他了解到父母的不易,更讓他端正態度,一切以學習為重。在班級里我盡量創造機會讓他加入到班級活動中來,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協作帶來的快樂。另外,我也意識到學生在學校對教師存在抵觸情緒應由教師采取主動態度,積極去化解。因此,我也多次與科任老師溝通協調,讓大家都來肯定他。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簡直判若兩人,做事情再也不會那么偏激,跟同學老師之間相處得很是融洽。
(作者單位 浙江省樂清市仙溪鎮龍西學校)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