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化教學改革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而語文教學應該與素質教育緊密掛鉤,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單純地灌輸書本知識,必須進一步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探索研究了初中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有效結合的教學方式,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教育改革;素質教育;情感
現代化教育改革要求教師必須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重視漢語和中文的學習,在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后,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此可見,實施素質教育是可以調動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培養創新思維。
一、滲透思想道德教育
初中語文教學要想實現提高學生道德素養的目標,就必須在語文教學內容中不斷地挖掘積極、優良的品德因素。由于語文是是一門蘊含豐富情感和思想的學科,因此能夠更好地實施品德教育,是培養學生優良品質的重要資源。比如:(1)老師教授學生勤儉節約和艱苦奮斗精神。眾所周知,這些都是我國傳統的優良品德,而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占多數,因此,這一優良品質對青少年的教育就顯得更加重要了。翻閱語文教材可知,其中《多收三五斗》《柳葉兒》等課文就是教育孩子們要對生活的艱辛有所認識,同時學會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舒適生活。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一課文就是告訴學生,貪圖享樂,好逸惡勞的生活態度是不好的,應該具有憂患意識。《儉以養德》這一課文則是讓學生們養成節儉這一優良的傳統的美德。(2)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其中《畫山繡水》《岳陽樓記》這兩篇課文采用了優美的辭藻描述了我國諸如黃山、桂林、岳陽樓等風景名勝的旖旎風光。讓學生為美好的祖國江山而自豪。(3)培養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比如《多一些寬容》這篇課文就是教授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秘訣,要學會寬容待人,互相尊重,和諧共存。
二、重視人文教學,著重提高學生的人文主義情懷
語文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課程,而語文教材中課文都是千挑萬選的精品,文章都有著極高的藝術品位,反射著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思想情感。在語文課堂上,老師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溫暖的人文氛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潛意識里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建造自己美好的感情國度。比如:在教授《最后的一課》時,老師首先聲情并茂地朗讀一遍課文,讓學生在聽老師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到文章表現的主要思想情感,然后,讓學生在這個特定的情感情境中去學習課文的重點,同時,老師還可在講解的過程中為學生講述課文的一些背景故事。比如:普法戰爭、色當戰役等。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更快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體會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同時,進一步地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總之,在這個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和老師達到了情感上的共鳴,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關注情感對教學活動的影響
素質教育就是重視人的作用,重視人的情感。我們開始擯棄傳統的教育理念,樹立學本的新的教學理念,老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和心理健康。因為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輸,還是心靈上的交流。只有學生從心底里崇拜老師、認可老師,才會跟隨老師的腳步,積極自主地進行學習。由此可見,老師必須采用情感教學,為學生營造一個愉快和諧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壓力,同時要做到尊重和關愛學生,成為學生們的知心好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平常多與學生交流,以溫和的語氣進行交談,增加彼此情感,從而建立信任、尊重的深厚情感。
綜上所述,語文是基礎學科,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勢在必行,而要想將語文教學和素質教育完美結合,就必須改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教師要更加地重視素質教育的作用,將素質教育全面落實到現代化語文教學中來。
(作者單位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第四中學)
?誗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