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是學習語言的重要因素,二者密不可分、緊密相關。只有充分了解文化背景知識并且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才能深刻地理解語言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理解語言、掌握語言,從而可以利用語言進行文化交際。
關鍵詞:語言文化;文化背景;中西差異;文化意識
英語教學強調培養學生能靈活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隨著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交際能力重要性的不斷提高,絕大多數老師意識到語言文化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中的語言比較地道,閱讀種類多樣、有實用性,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備受學生和老師的喜愛。學習一門語言,就必須先了解語言文化背景知識,但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生對相應的文化不了解,所以學起來比較吃力。加之英語教學涉及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習俗、風土民情、語言習慣等,學習這些知識就得先了解英語國家,因此,越來越多的老師意識到文化背景知識在學習語言中的重要性。現就以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為例,淺談在外研版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化意識,如何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并能流利地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一、語言和文化的關系
語言和文化是休戚相關、密不可分的。人們能快速學會一種語言,需置身與語言環境,人們的語言表現形式要受環境因素、語言文化、社會背景、宗教信仰、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等的影響。一直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比較著重教學一些考點、難點,比較注重詞匯、語法、語音等的講解,以為這樣就可以熟練掌握英語,用英語交際,但是,如果不了解語言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在學習英語時或在以后的應用中會遇到各種的問題和障礙。如,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就是要謙遜,即便身在國外這種習慣也是改不了的,在電影《喜福會》中明顯地呈現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林多阿姨說著英語,但每次在招待客人端上飯菜時總會說:“This dish not salty enough. No flavor. It’s too bad to eat, but please.”而身為美國的女婿卻不懂得其中的含義,因此,惹來很多的誤會。這就是典型的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此外,老師在教學時,還應讓學生了解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的不同,這也是英語國家不同文化的影響所導致。有些詞語對于英英和美英來說基本相同,但對于一些特殊的詞應給以解釋。如,外研版必修一“Moudle 4”中“apartment block”意思為“公寓樓”,美國英語為“apartment building”。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化的敏感性,這樣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才會有興趣,積極性也會提高。外語教學應以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相結合,以理解語言的真正含義。
二、增強高中英語教學中語言文化意識的方法
1.作為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
教師要增強自身的文化素質,對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人文、生活方式、語言習慣等要多加了解,只有教師增強了自身的文化素質,才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對文化方面的教育,多講解中西文化方面的差異,在講解詞匯、語法時多滲透中西文化的差異,多講解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不僅要講解英語知識的概念,還要講清楚其中包含的背景知識及所涉及的英語國家的生活習慣、語言習慣及通俗語。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播放英美原版的電影、視頻、演講等,創造學習英語的真實場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有興趣學習,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不同的文化知識。
2.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多閱讀英語書籍或中外名著,多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多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民情,在學習英語時多用英語思維思考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舉辦一些有助于學習英語的課外活動,創辦英語角或者讓學生進行role-play,或者邀請外籍人士與學生交流,讓學生在真切的語言中感受文化的不同及語言的靈活使用。
總之,英語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熟練地使用英語進行交際,因此教師應意識到在讓學生一接觸英語時就讓學生掌握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將語言學習與文化相結合。
(作者單位 河南省商城縣職業高級中學)
?誗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