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值夏季,很多地方都是雨水較多、濕氣重,讓人身體很不舒服。所以夏季祛濕很重要的,而說起夏季祛濕,更多人想到的就是食療,脾虛濕困時,應(yīng)健脾祛濕,把多余的水分排出體外或者減少、清除引起身體免疫反應(yīng)的物質(zhì),而煲湯是解除濕困的好途徑。那么夏季煲什么湯呢?這里推薦5款祛濕湯,讓您不再“濕漉漉”!趕緊來收藏下吧!
健脾益氣——胡椒白瓜滾豬筒骨湯
功效:具有健脾益氣、祛濕、健骨除困的功效,能有效地消除雨水天困擾人們的這些癥狀,且湯味鮮香清潤可口,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白胡椒30-50克、白瓜500克、豬筒骨500克、生姜4片。
做法:白胡椒打碎;白瓜洗凈,切片狀;豬筒骨洗凈、切段,并用刀背敲裂。在鍋中加入清水1500毫升(約6碗量)和姜、筒骨,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半小時,下白瓜,片刻后下胡椒,再滾沸片刻,下鹽便可。
補肺養(yǎng)胃——鮮土茯苓煲豬肉湯
功效:能祛濕困、利筋骨、健脾益胃。茯苓不僅很有營養(yǎng),而且口味平和,它既能健脾、滲濕,又可用作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具有利濕而不傷正氣的作用,適量服食可作為夏夏潮濕季節(jié)的調(diào)養(yǎng)佳品。
材料:鮮土茯苓(菜市場有售)200克、豬肉500克、生姜1-2片。
做法:鮮土茯苓洗凈切片,豬肉洗凈,整塊不必切。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兩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清肝明目——鮮桑葉燉豬腱
功效:鮮桑葉有祛風(fēng)清熱,清肝明目之功效。倘為風(fēng)熱所侵,以致身體發(fā)熱兼有咳嗽,用鮮桑葉煎水代茶服,能清理風(fēng)熱,療效好而藥性平和,體質(zhì)稍差的人飲用亦無妨。
材料:鮮桑葉5克、豬腱肉60克、蜜棗半粒、姜1片。
做法:清洗豬腱肉,切成大片。用水沖洗一下鮮桑葉,然后把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內(nèi),猛火燉3小時,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diào)味。
開胃消食——莧菜肉片湯
功效:莧菜營養(yǎng)豐富,且都是易于消化吸收的優(yōu)質(zhì)營養(yǎng)。豬肉含有豐富的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和必需的脂肪酸。做出來的湯,能清熱、利尿、祛膀胱濕熱、開胃消食、祛滯。夏季的青莧菜比紅色莧菜味佳,烹調(diào)后菜滑湯鮮,以菜壯梗短的為上品。
材料:莧菜(綠)640克,豬肉(瘦)120克,姜4克,鹽2克。
做法:莧菜去根須,摘取莖葉洗凈;煲內(nèi)加水適量,放少許油鹽,煮至水滾。先下瘦肉,隨后放莧菜,滾片刻,即可食用。
祛濕抗疲勞——淮山茨實薏米湯
功效:有健脾醒胃、祛濕抗疲勞作用,對于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材料:每次可選用淮山15克,茨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術(shù)10克,豬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淮山,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凈血污并切塊,茨實、北芪、白術(shù)用清水洗凈,然后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nèi),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diào)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