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是中國人的傳統家庭價值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是一種投資,到達一定階段后就可以收到回報。但時至今日,這一觀念正被前所未有地顛覆著。根據老齡科研中心的調查,中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養,這些早該自立卻因種種原因依然“吃定”父母的人被媒體稱為“啃老族”。
“啃老”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尤其對低薪一族來說,“啃老”似乎成了天經地義的事。然而,隨著子女生活水平的提高,“啃老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呈現出一種與日俱增的趨勢。甚至一些收入較高的白領也加入了“啃老”的行列中去。不僅如此,這些高薪一族,還讓父母背負了不應該有的重擔。
A
兒孫輪番“啃老”父母有苦難言
崔老太太最近來蘭州看望孫子,本想在銀行工作的女兒、女婿都拿高工資,自己還能享上兩人的福。誰想,剛到蘭州第二天,女婿的任務就來了。先是帶她到菜市場認路,然后給孫子每天搭配營養餐。為了孫子,崔老太太只好忍氣吞聲地照辦。但兩個月過去了,小兩口不但沒有給老人一分錢,反而變本加厲,在其他日常開銷方面也要老人去埋單。如此一來,老人每月僅一千多元的退休金就有點吃不消了,有時在家埋怨一兩句,女婿也不主動說給老人生活費。開口向女兒女婿要吧,始終覺得不好說,老太太只好忍著,繼續為小兩口透支自己微薄的收入。半年下來,崔老太太忍無可忍離開了女兒家。
無獨有偶,張大爺和老伴一把老骨頭,兒子啃起老來一點也不客氣。張大爺退休金兩千多,老伴才六百多元,雖說收入不算低,但多年養成的省吃儉用的習慣還是改不了。兒子大學畢業后在上海找了一份工作,2008年被提升為公司總經理,拿著30多萬的年薪。按理說,每月3000多的養老金和年薪30萬比起來可謂是天壤之別,兒子該給老兩口給零花錢才是,但他們還得為年薪30萬的兒子攢錢買車。去年,兒子說上班的地方離家太遠,自己已經看好了一輛20幾萬的車,希望他們給點錢。老兩口剛開始不太情愿,兒媳婦一結婚就在家當起了全職太太,再說兒子的工資也不低,為什么還讓父母掏錢?但兒子卻說,孫子的開銷也不小,買了車還得養車,花銷還在后面。無奈,張大爺把他們多年存下來的6萬元積蓄給了兒子。
除此之外,筆者在采訪中發現,父母為高薪子女埋單似乎已經司空見慣。給孫子交保險、給孫女買價格不菲的玩具等一些開銷大都天經地義。對此,大多數高薪子女都無動于衷。
B
老人為子女操心子女卻不知回報
把兒子養大又養孫子,中國的父母似乎一生都在為子女操勞,難得為自己想想。辛苦操勞把兒女拉扯大,等兒女有了高薪收入,有了自己的家庭,應該說對子女的關懷就該適可而止了。可是做父母的仍然不放心,拿出自己的積蓄為兒子買房;和兒子住在一起伺候他們;等有了孫子以后,自然是歡喜萬分,于是所有心思又放在了孫子身上。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滿頭銀發,步履蹣跚的老爺爺老奶奶們或推嬰兒車,或手牽小孫子在街上散步。而年輕夫婦們則大多牽著寵物狗悠然自得。兩相對比,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對此,做父母的有著自己的辛酸和無奈。今年67歲的楊老太太對筆者說:“俗話說‘養兒防老’,可現在卻‘養兒怕老’。做父母的知道疼兒愛女,可是做子女的不知道體貼照顧父母。”按道理說,有了高薪收入后,做父母的就可以享清福,過些安穩日子了。現實情況是許多老人家門前冷落,子女難得到家里來看望問候他們。就是偶爾來幾次,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這讓滿懷期待,盼兒孫望眼欲穿的老年人多少有點悲傷和失望。
家住城關區段家灘路的王老先生也有一肚子的苦水。他兒子每月有5000多的收入,但他們一年到頭100元都花不上。雙休日兒子一家三口回來從來都是兩手空空,兒子兒媳回家什么正事也不做,一句問候也沒有,反而從雞蛋里面挑骨頭,說什么飯菜不合胃口了,沒帶孩子出去呼吸新鮮空氣啦!總之,兒子媳婦似乎把回家向父母發牢騷當成了習以為常的事情。有一次,他老伴想讓兒子給買一件毛衣,說了一個多月兒子一點反應也沒有。無奈,他陪著老伴買了回來。更讓他們傷心的是,孫子他們從小帶到四歲多,吃好的喝好的,沒讓孫子受過一天委屈,可兒子不僅沒給過他們撫養費連句感謝的話也沒有。就連他們生病到醫院看病,兒子在家睡懶覺也不會陪他們前往。
專家說法
老人必須學會給孩子斷奶
對這種“高薪和非高薪”兩代都輪番“啃老”的現象,蘭州大學退休的王教授對此現象頗為關注,他談了自己的看法。面對啃老的現象老人要分三種情況區別對待。一是對于子女靠自己的收入確有困難、老人又有能力幫助的可以幫助,但是不能全包下來,還要靠子女努力奮斗、開源節流加以解決。二是對于追求高檔消費的絕不能遷就,有的父母自己省吃儉用,卻供子女揮霍,“俯首甘為孺子?!?,這是萬萬不可的。那不是疼愛孩子,而是害了孩子。三是對于道德低下,一心想吃老子或者想從老子身上擠出更多錢財的不孝子女,要堅決頂住,不能遷就。對于后兩種子女,父母要敢于說“不”字。您看動物是世界,父母把長大的子女趕出家門,不然子女就不能生存。要給他們斷奶,讓他們自立,您不能養他一輩子!自立才能自強,才有出路。老年人關鍵是轉變思想觀念,解鈴還須系鈴人,老年人要自己解脫自己。
編者點評:采訪中,那些日夜勞累的父母愁苦的臉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面對成年孩子,一個死活不肯斷乳的“大”兒女,他們苦不堪言。“太辛苦”、“太累”,這幾乎是所有“啃老族”一致使用的拒絕工作的理由。他們表示,自己會不斷地尋找那些不那么累的活兒。年輕人就這樣揮霍青春和精力,而他們正在老去的父母,卻為了維持生計,埋頭在“太辛苦”的工作里?!案钊庑⒂H”、“臥冰求魚”,在現代社會里,二十四孝的故事逐漸被人遺忘了。如今是父母在無奈地“割肉養子”,實在令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