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渡舟
北京中醫(yī)學(xué)院從教36年,培養(yǎng)碩士博士研究生20多名,獲1992年度科技進步二等獎。
柴胡解毒湯
〔組成〕柴胡10克、黃芩10克、茵陳蒿12克、土茯苓12克、鳳尾草12克、草河車6克。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動期,表現(xiàn)為谷丙轉(zhuǎn)氨會顯著升高,證見口苦、心煩脅痛、厭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膩、脈弦者。
〔用法〕 水煎服,日一劑。
〔備注〕1、1錢=3.75g
2、〔草河車〕即〔蚤休〕,乃常用草藥。
俞慎初
從事中醫(yī)教學(xué)、醫(yī)療和科研工作近60載,其臨證重視醫(yī)理,深究病機,辨證精詳。
加味五金湯
〔組成〕金錢草30克、海金砂15克、雞內(nèi)金10克、金鈴子10克、川郁金10克、玉米須15克。
〔主治〕肝膽結(jié)石,尿路結(jié)石,以及肝炎、膽囊炎、腎炎、腎盂腎炎、膀胱炎等。
〔用法〕日一劑,水煎分服。
〔加減〕1.肝膽結(jié)石,加枳殼6克、樸硝6克。
2.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
3.尿路結(jié)石,加石葦12克、貓須草12克。
4.有絞痛者,加元胡10克、生甘草3克,以緩解疼痛。
祝諶予
中醫(yī)內(nèi)科教授,曾任北京協(xié)合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享受國務(wù)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
降糖方
〔組成〕生黃耆30克、生地30克、蒼朮15克、元參30克、葛根15克、丹參30克。
〔主治〕氣陰兩虛型糖尿病。
〔用法〕日一劑,水煎分溫服用。
〔加減〕1、尿糖不降,重用花粉30克,或加烏梅10克。
2、血糖不降加人參白虎湯,方中人參可用黨參代替,用10克,知母用10克,生石膏重用30-60克。
3、血糖較高而又饑餓感明顯者,加玉竹10-15克、熟地30克。
4、尿中出現(xiàn)酮體,加黃芩10克、黃連5克、茯苓15克、白朮10克。
5、皮膚癢,加白蒺藜10克、地膚子15克、白蘚皮15克。
6、下身搔癢,加黃柏10克、知母10克、苦參15-20克。
7、失眠,加首烏10克、女貞子10克、白蒺藜10克。
8、心悸,加菖蒲10克、遠志10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
9、大便溏薄,加薏苡仁20克、芡實10克。
10、自覺燥熱殊甚,且有腰痛者,加肉桂3克引火歸元。
11、腰痛、下肢痿軟無力者,加桑寄生20克-30克、狗脊15克-30克。
羅元凱
1977年被評為教授,從事中醫(yī)醫(yī)療教學(xué)、研究50余年,長于內(nèi)、兒、婦科,尤精于婦科。
理血通經(jīng)湯
〔組成〕吳茱萸60克、赤芍60克、三棱30克、莪朮30克、紅花30克、蘇木30克、桃仁30克、續(xù)斷60克、益母草30克、黨參45克、香附45克。
〔主治〕氣滯血瘀所致閉經(jīng)。癥見月經(jīng)數(shù)月不行,精神抑郁、煩躁易怒、胸脅脹滿、小腹脹痛或拒按,舌質(zhì)紫黯或有瘀點,脈沉弦或沉澀。
〔用法〕共研細末,每次服12克,用熟地30克、麥冬15克,煎湯送服,每日二次。
朱良春
1987年,國務(wù)院]批準他為“杰出高級專家”,1991年獲國務(wù)院頒給政府特殊津貼證書。
健腦散
〔組成〕紅人參15克(參須30克可代)、地鱉蟲、當歸、甘杞子各21號、制馬錢子、川芎各15克、地龍、制乳沒、炙全蝎各12克、紫河車、雞內(nèi)金各24克、血竭、甘草各9克。
〔主治〕凡腦震蕩后遺癥出現(xiàn)頭暈而痛,健忘神疲、視力減退、周身酸痛,天氣變化時則更甚;有時食欲不振,睡眠欠佳,易于急躁沖動;面色黧黑、舌有瘀斑,脈多沉澀或細澀者,均可用之。
〔用法〕馬錢子有劇毒,需經(jīng)炮制,一般先用水浸一日,刮去毛,曬干,放麻油中炸,應(yīng)掌握火候,如油炸時間太短,則內(nèi)心呈白色,服后易引起嘔吐等中毒反應(yīng);如油炸時間過長,則內(nèi)心發(fā)黑而炭化,往往失效,所以在炮制中可取一枚切開,以黑面呈紫紅色最為合度。
周仲瑛
南京中醫(yī)學(xué)院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dǎo)師、省教委確定的中醫(yī)內(nèi)科急癥重點學(xué)科帶頭人。
滋胃飲
〔組成〕烏梅肉6克、炒白芍10克、北沙參10克、大麥冬10克、金釵石斛10克、丹參10克、 生麥芽10克、炙雞內(nèi)金5克、炙甘草3克、玫瑰花3克。
〔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或潰瘍病并發(fā)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臨床以胃脘隱隱作痛,煩渴思飲,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為主癥。其病機為:胃痛日久不愈,或氣郁化火,迫灼胃陰,下汲腎水,而致胃液枯槁。
〔用法〕日一劑,水煎分服。
〔加減〕1.口渴甚,陰虛重者加大生地10克;2.伴郁火,脘中燒灼熱辣疼痛,痛勢急迫,心中懊惱,口苦而燥,加黑山梔6克、黃連5克;3.舌苔厚膩而黃,嘔惡頻作,濕熱留滯者,加黃連、厚樸、佛手各3克;4.津虛不能化氣或氣虛不能生津,津氣兩虛,兼見神疲氣短、頭昏、肢軟、大便不暢或便溏者,加太子參、山藥各10克。
驗方集錦【讀者專欄】本期特別感謝河北石家莊李國棟讀者的熱心分享。
《百歲養(yǎng)生》編輯老師好:
我非常喜歡“驗方集錦”這個欄目,每次收到雜志,我都會迫不及待的翻到這一頁,看看有沒有我需要的驗方。平時我個人也喜歡收集一些驗方,畢竟這些都是老祖宗的醫(yī)學(xué)精華,再不收藏可能就要失傳了。這次我給大家分享下我收藏的一些小驗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3個治哮喘秘方
組成:桑白皮15克、蘇子15克、炙麻黃10克、杏仁15克、甘草10克、天花粉10克、冬瓜子15克、地龍15克、石膏30克、熟地15克、山藥15克。
用法:上藥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
功效:滋陰潤燥,清肺平喘。
組成:蘇子15克、杏仁15克、黨參20克、茯苓15克、白術(shù)15克、陳皮15克、半夏15克、紫菀15克、款冬花15克、炙麻黃10克、熟地15克、山藥15克。
用法:上藥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
功效:健脾化痰,止咳平喘。
組成:蟬蛻30克、地龍10克、僵蠶10克、射干10克、麻黃6克、甘草6克、細辛3克、川貝母9克。
用法:上藥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
功效:溫肺散寒,化痰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