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戴安全帽、身穿騎行服,自行車后座上馱著簡單的行李……74歲的韓國老人李容珍的裝扮很新潮,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小十幾歲。6月6日,編者見到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時,他正在用韓語給青島的朋友打電話,臉上絲毫看不出旅途的疲憊。他熱愛騎行,喜歡旅行,帶著一顆年輕的心感受著跨國騎行的快樂。
喜歡中國 騎行已經超過一萬公里
據李容珍介紹,他出生在韓國首爾。上高中時,他曾學過兩年中文,所以能聽懂漢語,也會書寫漢語。1994年-1997年,做生意的李容珍到秦皇島推銷機械設備。從那時起,他就喜歡上了中國。
1997年,愛好戶外運動的李容珍萌生了騎自行車在中國旅行的想法后,他便自己組裝了一輛賽車,來到中國騎著自行車旅行。他去過海南、澳門、深圳、廈門等地,到現在已經騎行了13000公里。
沿長城開始的“萬里跨國騎行路”
今年5月16日,李榮珍開始了第五次中國騎行之旅。他將自己多年的愛車托運,從韓國乘輪船到達秦皇島,然后開始了漫長的騎行路。 他沿著長城一路前行,從長城起點山海關出發,欲到達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之所以選擇這條線路,因為他覺得長城是一個偉大的古建筑。
在騎行第25天時,李榮珍抵達臨河借宿,并接受了編者的采訪。74歲的李榮珍身體健朗、談吐幽默。他操著一口并不流利的中國話,向編者介紹了自己的騎行之路。跨國旅行最大的障礙莫過于語言,而李榮珍卻可以進行簡單的漢語交流。這源于他讀高中時選修了漢語課,有了一定的漢語基礎。
三個同伴掉隊,他要騎行到終點
據老人介紹,此次從韓國和他一起來中國騎行游玩的共有4個人,年紀為五六十歲,而74歲的李榮珍是四個人中年紀最大的。然而,由于騎行路上氣候的變化、飲食的不適應、時差難以調節等原因,以致比他年紀小的三個人都放棄了此次騎行計劃,相繼返回了韓國,李榮珍卻一直在堅持著,他要騎行到終點——嘉峪關。
編者看到,在他的自行車后座,插著一面中國國旗和一面韓國國旗。而他的旅行車是自己組裝的,在中國國內要7萬多元才能買到。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對愛車進行保養。據老人介紹,他每次騎行的費用都是自己承擔,并沒有跟兒女要一分錢。而他每日騎行的花銷在120元左右,這其中包括伙食費、住宿費等。
第五次來中國騎行
2004年,李榮珍來到中國開始了第一次騎行,此行已經是他第五次來中國騎行了。幾年中他相繼去過西藏、內蒙古、北京、香港、澳門、上海、山東、福建、海南等多個城市。在他的記憶中,上海的外灘及香港的夜景都特別美;內蒙古的天很藍,云很白,特別好,大草原里有羊群,蒙古包很有特色。李榮珍喜歡中國的李小龍和成龍,用他的話說就是:“中國功夫很棒!”
騎行中,最讓他感動的是來到臨河后,西北戶外俱樂部騎友待他格外熱情,免費給他提供食宿,還陪他騎行。每次騎游經歷,李容珍都會記錄在手機里。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上的人物典故,騎行中遇到的艱難困苦等等盡收其中。李容珍說,一路上騎游,處處能看到美景,心情特別舒暢。回到韓國,他會將拍攝的中國風光整理出來在韓國展示。
“來這么遠的地方騎行,老伴特別想念我,我們通過韓國手機上的聊天工具保持聯系。到達嘉峪關后,我把旅行車托運,坐著飛機去上海與朋友相聚,這第五次中國騎行旅程也就圓滿結束了,我今后還會來!”李榮珍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