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是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然而最近幾年,中國已經成為自殺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2002年,英國醫學刊物《柳葉刀》雜志稱,從1995年到1999年,中國平均每10萬人中就有23.2人選擇自殺。今年,香港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報告中指出與之前的自殺率相比,2009年到2011年的年均自殺人數為9.8人,下降了58%。香港大學“自殺研究及預防中心”(Centre for Suicide Research and Prevention)的主管、同時也是這份報告的合著者保羅·伊普(音譯)稱,從未有一個國家的自殺率減少得這么快。有關專家還提出,中國在取得這一成就時,尚未顯著地改善心理健康相關的服務,或者大范圍地宣傳降低自殺率。
最明顯的變化體現在35歲以下的農村婦女上:她們的自殺率下降了大約90%。2002年《柳葉刀》雜志估算,從 1995年到1999年,這個年齡段的人年均自殺率為10萬分之37.8。新的研究顯示到2011年,這個指數下降了超過3個百分點。另外一項有關自殺的研究顯示,在過去的20年里,山東省35歲以下的農村婦女自殺率下降了95%,從每10萬中37.8人下降至2010年的2.6人并且所有年齡階層的農村婦女自殺率下降了68%。

有些學者質疑自殺事件的官方數據實際上被低估了,而且相關部門在計算時也有所調整。然而和官方數據一樣,其他一些研究也證明從長期來看城市和農村范圍的自殺率都連續下降。唯一的例外體現在老人的自殺率上:整體看來這個指數在下降,但是近幾年又有小幅度的回升——對于一個老齡化迅速的社會來講,這個趨勢有點令人擔憂。
兩個相互影響的社會因素造成了自殺率的減少:從農村到城市的遷移和城市中產階級數量的增加。盡管會被視為二等公民,到城市仍然被許多年輕的農村婦女視為出路:她們能從貧窮的農村生活各種各樣的壓力中被解放了。這些遷移者也遠離了農村自殺的舊形式,比如喝農藥:幾乎60%的農村自殺者選擇了這條路,通常因為沖動。降低了的農藥毒性在降低自殺率上也發揮了一些作用。
清華大學的社會學教授景軍指出,城市移民的增長與農村自殺率的下降吻合。由于大部分自殺者來自農村,農村自殺率的下降也代表了全國自殺率的下降。隨著國家人口從幾乎全是農村人口變成一半以上是城市人口,全國自殺率也下降了63%。
城市自殺率的下降表明其他因素也有影響。中國的報紙經常刊登自殺者從窗邊或屋頂被拉回來的照片。但香港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城市自殺率從2002年到2011年下降了59%。最直白的解釋就是城市的食品安全、房地產價格、生活水平以及整體滿意度在上升,盡管污染尚待解決。景教授也認為,農村大家庭中成員的分散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可能導致自殺的家庭沖突。
伊普教授和他的同事認為,如果按照法國社會學家埃米爾·迪爾海姆的思路,城市化的發展、現代化的進程再加上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會加快社會分散,最終導致自殺率上升。支持這個觀點的數據表明,在一些相對更富有的發達國家,近年來自殺率有所上升。從2008年以來,預估的全球自殺率已經從每10萬人中的11.6人上升至14人。中國較富庶的地區自殺率也相對較高;2012年,在韓國平均每10萬人中有28.1人自殺,而在日本超過21人。
盡管中國在變得越來越富有,但它仍處在一個令人擔憂的轉折點。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的自殺率有微小的上升;如果經濟增長繼續顯著放緩的話,自殺率可能會繼續上升。人口遷移和上升的城市生活水平這兩股促使中國自殺減少的力量也會慢慢減弱。
然而在社會發展最快的區域,高齡人群自殺率仍居高不下:65到69歲的城市男性中每10萬人有9.9個人選擇自殺,而在70到74歲的農村男性中這個數字高達41.7。在過去幾十年里,老年人的自殺率整體下降了一半。但是從2008年以來,這個指數不再下降,而是保持穩定甚至開始回升。
城市化和大家庭中成員的分散促使年輕人的自殺率下降,然而這兩個因素卻使得農村中的老人受不到照顧,城市中的老人難以見到家人的面孔。20年之后,中國的自殺率會變得更糟糕,但不至于回升到90年代高得可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