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上一屆選舉時的平淡無奇相比,2014年印度大選在多方勢力的角逐下,已成為史上變數最大的一次。
名門之后、國大黨副主席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人民黨領袖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反腐先鋒、平民黨主席阿文德·凱杰利瓦爾(Arvind Kejriwal)皆是此次選舉的熱門候選人。相比之下,極富爭議的人物莫迪倒是贏得不少媒體和民調一邊倒的支持。
近年來,由于印度經濟持續下滑,再加上腐敗案件頻發,執政黨國大黨遭遇空前危機,由其推舉的候選人拉胡爾·甘地難以取得選民信任。而政壇新星凱杰利瓦爾由于勢單力薄、從政經驗有限,要贏得足夠多的選票也并非易事。
連續三屆擔任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的莫迪,曾帶領該地區創下極高經濟增長率,并吸納大量投資,古吉拉特邦也因此被稱為“印度的深圳”。但莫迪也有“污點”,由于其未能妥善處理2002年發生的印度教徒殺害穆斯林慘案,造成2000多名穆斯林死亡。事后莫迪拒絕道歉,美國政府因此禁止莫迪入境。在此次選舉中,莫迪所代表的人民黨能否贏得過半席位還存疑問。
本屆大選事關印度未來五年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無論誰當選,穩固和提振經濟都將是施政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