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先生 自由撰稿人
老板們年終要多學習一下馬云式發獎金:盡管沒發多少錢,一定要寫一封長信,描述公司是多么不容易(不要提自己富豪排名啥的),“經濟衰退”、“行業冬天”要多說,在這么艱苦的情況下我們發了獎金,讓員工感恩戴德。這封長信標題一定要寫“內部傳達,不要公開”,這樣員工就愿意公開,讓所有人都知道了。
新聞背景:
又到年終,互聯網各大佬都開始發布內部郵件,不知道是哪位大佬最先開始“年終郵件”的做法。郵件中,大佬們一般都談過去一年企業成績與不足、談未來一年宏圖大展,還有的談員工關心的福利、年終獎與晉升等問題。總之就是要穩定、鼓舞人心。盡管每個年終郵件都號稱公司內部郵件,但最終都會流傳到外面,有時候真真假假有好幾個版本。這多少都體現出外界對最具創新活力的互聯網企業的關注。
連鵬 專欄作家
在加拿大生活過,轉基因食品無處不在,而且不必強制標注。如果真有危害,對食品安全異常嚴格的監管部門是不會批準其在市場自由流通的。當然,這事見仁見智,我是覺得小崔熱情可贊,但實屬意氣之爭。多讓科學家談利弊、進行科普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新聞背景:
去年9月,“打架斗士”方舟子在微博中宣稱“要創造條件讓國人都吃轉基因食品”,引發了原央視主持人崔永元的反感。后來,崔永元三次自費赴日、美調查轉基因問題,并促使他最終從央視離職。崔永元認為,轉基因是個跨領域的事,農業、醫學、環境、定價等相關部門都涉及到,不應由農業部一家說了算,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兩人持不同意見進行爭論本是一件正常的事,但雙方爭論話題,從關于轉基因的學術探討上升到雙方的人格,最近還鬧上法庭。
網友點評:
對轉基因的權威調查結論沒有出來,雙方卻開始互相罵爹罵娘,結果我們也都看到了,媒體和公眾迅速把目光轉向了“方崔互罵”,而忘記了他們當初為什么會發生論戰。
知識分子的特質之一是不盲從,崔永元質疑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知識分子的身份使然,在眾說紛紜、實在沒法得出使自己信服的結果的情況下,崔永元到美國去證實。對于這一行為很多人認為他極端,其實這恰恰說明了一系列的問題:首先是崔永元及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對政府有關部門不信任,其次是對科學家的不信任,最后是對媒體的不信任。
陶短房 知名評論人
此舉的目標只不過是換得國內外的關注度、知名度。顯然,他的目的已經達到,而且代價無幾——事實上,就在大家對他的“業余獻演”品頭論足時,也不知不覺地為他獲得真正想獲得的東西幫著忙。
新聞背景:
新年伊始,陳光標又開始折騰了,這次他既不賣空氣,也不搞“光盤”,而是揚言出價10億美元收購《紐約時報》。雖然收購計劃被《紐約時報》拒絕,但陳光標卻不甘心,表示收購CNN、《華爾街日報》等美國知名媒體也可以。有媒體報道,陳光標美國之旅發放的名片,唬倒無數美國人,上面印有“中國最具影響力人物”、“中國精神領袖”、“中國最具號召力慈善家”等諸多頭銜。
茅于軾 人文經濟學會理事長、天則經濟研究所榮譽理事長
一開始我就反對經濟適用房政策。還因此挨了許多罵。最近在我的微博上有人評論說:經濟適用房是為窮人說話,為富人辦事。這個評論太精彩了。可是我們老百姓能不能由此得出教訓,認清自己真正的利益到底在哪兒?經濟問題很復雜,一般人只看見表面,而實質往往相反,大家可要警惕啊。
新聞背景:
江蘇泰興市民舉報,有不少在機關工作的有房有車者,也在2013年泰興經濟適用房公示的對象之中。泰興市房管局最近向媒體表示,經過調查,發現有31戶公示家庭不符合條件,已被取消經濟適用房申購資格。本來是為解決窮人住房難問題的經適房,近年頻頻與權力尋租掛上鉤,開著寶馬住豪華經適房的新聞屢見報端。茅于軾一直反對經適房政策,幾年前他說過,經適房催生腐敗,應該趕緊叫停。近期,茅于軾表示,經濟適用房本身是最大的貪污腐敗,它既不講效率,更不講公平,比賭博還要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