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四拾(食)海鮮 樂趣無窮
呂四是啟東下轄的一個古鎮,但名氣大概比啟東還大,因為呂四漁場是中國四大漁場之一,“天下第一鮮”的南通文蛤就是這里出產的。呂四的取名有著各種各樣美麗的傳說,最出名的是說八仙中的呂洞賓來過四次而得名。
呂四港的漁船數不勝數,從南通啟東的呂四港乘快艇出發,大約半個多小時便到達蠣蚜山。退潮剛剛開始,蠣蚜山的神秘之處,就在于入水為礁出水為山,被當地人稱為“沉浮山”。要小心翼翼地走路,因為一不留神腳會被尖尖的牡蠣殼刺破。蠣蚜山東西長1.43海里,南北寬0.9海里,處在南黃海潮間帶,最不可思議的是,整座山,都是由牡蠣殼堆積而成的。一代代的漁民在此劈去一半牡蠣取肉,留下一半貝殼,上邊又長蠣蚜,再劈去一半留下一半,如此年復一年,日積月累,貝殼不斷長高而成為山。我掘地三尺,想一探究竟,結果挖了半天,居然真的全部都是牡蠣殼!
挖掘一半之時,船又停靠在一片淺灘上,見很多人瘋瘋癲癲地扭來扭去,時不時還面露驚喜。原來這就是被稱為“海上迪斯科”的采文蛤,說是采,不如說是踩,腳在沙灘上踩來踩去,感覺有異物時就彎下腰去撿,十有八九是文蛤。在腰上纏著一個皮帶往后退,皮帶連著一個木板,將沙子推得平平的,然后就可以看出哪里有文蛤,拿鉤子一鉤就入筐了。但是這絕對是技術活,看似簡單,實踐起來還是比較難,建議大家去采泥螺,一挖一個準兒。當然,作為全國四大著名漁場之一的呂四漁場,可不僅僅是文蛤和泥螺,“黃魚黃唷鰳魚鮮,馬鮫圓鯧魚扁,吃上一口三年鮮”。呂四漁場像個得天獨厚的天然魚艙,日夜奔騰的長江水裹挾而下的泥沙使近海水質肥沃,餌料豐富,加之光照、氣溫和鹽度等有利因素,這里的各種魚蝦蟹貝類資源極為豐富,鰣、甲、鯧、黃是呂四漁區的四大品牌魚。

江海匯合 圓陀角看日出
圓陀角是萬里長江的入海口,位于啟東市寅陽鎮,是江蘇省乃至華東地區每天最早受到陽光照射的地方。夏天的早晨,這里凌晨3-5時就能見到太陽從海上升起,“寅陽”正是以“寅時出太陽”而得名。圓陀角不僅是江蘇最早觀日出地,還是黃海東海長江三水交匯地。江海匯合,就在于此。
全國最大的大禹石像,居于風景區中部,整個塑像渾厚古樸,從大禹炯炯的目光里能夠看出,我們中國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堅強意志。寅陽樓設在風景區東北隅的海堤外邊,取意于“天圓地方”融入天人合一的思想,登樓能觀賞到海上日出之瑰麗、長江落日之壯美。
景區的小湖倒映著具有歐美風格的海濱度假村,景色迷人,到了晚上更是別具一格,分外妖嬈,是游客吃、住、玩、樂一條龍的休閑場所;園林內水泥馬路縱橫交錯,平坦整潔;沿海堤砌筑的混泥攔墻,氣勢磅礴,宛如一條白色長龍伏在海邊。琉璃瓦頂的方亭連廊、水榭長亭均為現代園林建筑,精美無比,綜合了園林建筑的精華。
南通漫行記
啟東城區離圓陀角30公里,新金鷹廣場周圍是啟東市較繁華的商業區,可以在這里吃一頓特色美食后,穿城而過,上高速前往南通。抵達南通我們便先參觀了濠河景致,它是古代南通的護城河,順時針方向依次走過西濠河、北濠河、東濠河,一路上身旁的濠河時而寬闊如湖泊,時而狹窄如溝渠;岸邊的景致也是千差萬別,有開闊的廣場、美麗的公園,也有緊靠著圍墻、柵欄的小徑。快步走完一圈僅需1個小時,我在返回南濠河時才停下腳步仔細地觀看了河岸邊的《強國夢痕》石雕壁畫。這組壁畫敘述了以張謇為代表的近代南通的志士仁人強國富民之路。若是時間足夠,你還可以到濱江公園,看看母親河——長江。或是到南通博物苑游覽園景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南通游覽,狼山是必須一游的著名勝地。狼山風景區,位于南通城之南,其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劍山與軍山等“五山”組成。狼山居中為首,挺拔峻秀,其余四山綿延,呈拱月之勢。其扼江控海地處險要,古稱“江海鎖鑰”。驅車南行,遠遠可見山勢雄偉、綠樹叢叢的狼山。靠近景區,有一個石幢上寫著“江海第一山”,正應了宋代書法家米芾(元章)題贈狼山為“第一山”之稱。狼山人文遺址眾多,山下有鑒真東渡紀念館、駱賓王衣冠冢、張謇墓(嗇園)等。據載,狼山原在長江之中,唐代高僧鑒真第三次東渡日本,曾在狼山停留避風,至北宋時狼山與陸地連接。拜謁“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墓”,是游狼山目的。狼山東麓,在松柏掩映下,有唐駱賓王、宋金應將軍、清處士劉南廬的墓。
狼山觀光有兩部分:山前以佛教禪寺為特色;山后以山石、巖洞為主體。前山廣教禪寺,是全國重點寺院之一,建于唐,距今已一千多年。寺廟依山而筑,殿宇層疊雄麗,氣勢壯觀恢宏,被列為中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民間有:“狼山乞福最靈驗”之說,故而此地香火旺盛站在大觀臺上,環顧四周,山水田野盡收眼底,大江東去,水天一色,真是令人心曠神怡。感嘆王安石游狼山時,吟哦“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覺今朝眼界開”的贊嘆。
住民國風酒店穿越感十足的喜馬拉雅

此行的下榻之處無疑便選擇剛5月底開業的證大喜馬拉雅酒店,毗鄰狼山景區,這里是證大集團全新打造的“南通壹城”,這里真的就是一座古樸小城,酒店涵蓋住宅、購物中心、博物館、餐飲和娛樂,是以十九世紀風格為基調的綜合性生活社區。獨特的主題再現了南通市悠久的貿易歷史和作為社會交往樞紐的非凡氛圍。
設計師是從南通最著名的人物張謇身上獲取了南通證大喜瑪拉雅酒店的設計靈感。張騫一生中建立了370多所學校,包括中國第一所刺繡學校和第一所師范學校。在十九世紀,張謇將南通建成了當時中國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而設計師正是依照這一繁榮時期的典型建筑來設計了南通證大喜瑪拉雅酒店。南通商學院、基督教教堂建筑、二吳照相館、三有書店等等,所有這些著名的南通建筑,在喜瑪拉雅酒店客房都可以看到并親臨感受。另一個獨特的設計元素是喜馬拉雅山南通酒店的大廳里哪些特性設計元素從南通葫蘆吹口哨的風箏。
走在民國風情的石板路上,青磚石瓦的莊嚴和幽靜似乎將我們帶到了曾經的古街道。街道上的雕塑藝人仍在講訴著過去的故事。酒店的80間客房都可以享受到獨家提供的記憶枕及記憶床墊。在酒店住宿的第一晚,讓編輯尤為感動的是:無意中跟朋友說在狼山被蚊蟲叮咬,結果在房間發現了一瓶風油精,細節處處打動人心。
酒店的另一大特色便是“九間堂”餐廳,獨立的宅院,門口聽著兩輛人力黃包車,還真得很像當年用餐后招手即來的場景。并且酒店工作人員告訴我們,若是你從前臺到客房這一段路不想步行,禮賓會拉著你乘坐黃包車抵達客房。九間堂里處處的古雅氣息倒是更加讓人驚嘆:古琴、琵琶聲聲繞耳,筆墨紙硯在院落中伺候著。九間堂后院有幾處戲臺,若是預約也可以在這里聽各類戲曲。餐飲便是我們這次最難忘的一種體驗,九間堂將南通美食一網打盡,而且味道絕對正宗,主廚對江海魚鮮的做法十分精通,聽著古箏、在當年衙門升堂的地方品地道美食,這也便是旅行中的一大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