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銳的汽笛聲響起,蒸騰的煙霧突突地從火車頭冒出,東方快車緩緩地開動了。乘客們坐在奢華的餐車上,聽著悠揚的音樂,享受著牛排,品嘗著奶油蘑菇湯,身穿白色燕尾服的乘務員站在旁邊服務著。”這是大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筆下的東方快車,深色而富有古典風格的車廂,似乎把人們帶到了一個移動的宮殿。
曾經風靡歐洲上流社會的“東方快車”,仍是奢華火車旅行至今不可超越的存在,更是今日的范本。讓人心動的是,這不再只是屏幕中讓人羨慕的畫面,如今我們可以美夢成真,親自體驗這樣的“慢旅行”。
上海鐵路部門于今年7月首次在華東地區推出“新東方快車”——歐亞六國專列旅游線路,據悉,這是上海鐵路局與土耳其鐵路局首次跨國合作。作為試點,7月8日將首發一趟,旅客先從上海坐飛機飛往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然后乘坐“新東方快車”,跨越亞歐大陸分界線博斯魯斯海峽,開啟周游6國的火車之旅,最終從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乘飛機返滬。旅游線路經過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奧地利6個國家,全程11天。
坐著火車去旅行
這輛“新東方快車”旅游專列絕對可以讓人充分感受窗外景色的變化。按照行程安排,游客一路可享受豪華住宿和五星級服務。令人欣喜的是旅客有4個晚上是住在“新東方快車”列車上,列車提供的住宿條件不亞于賓館。客用車廂相當于國內的高級軟臥與星級酒店的結合,有雙人高級軟臥包廂、雙人豪華軟臥包廂和豪華套房包廂之分。
每節車廂共有10個包間,每個包間可坐兩名乘客。包間內設有迷你吧及空調系統,車廂備有小型廚房及服務人員,并設有男女衛生間及淋浴設施。舒適的旅途服務、浪漫的風景特色,“車輪上的歐洲”將帶給游客別樣的旅游體驗。
似乎火車上的時間都變得悠閑了起來,來到包廂外的文化走廊,有小型的圖書館,書架上擺滿了書籍,拿一本慢慢品讀,偶爾抬頭看看窗外匆匆掠過的廣袤原野,零星的幾匹馬悠閑地吃著草;靜寂的村莊和阡陌小路掩映在蔥綠之中,與繽紛花木相映,顯得格外恬靜潔雅。
此外,在“新東方快車”上可以K歌,還設有特色的酒吧。在列車中央的休閑區,有一條長長的深藍色的吧臺,吧臺后面的酒柜中擺放著琳瑯滿目的紅酒,隨便點一杯干紅,坐在旁邊車窗下的沙發上,紫色的窗簾在微弱的燈光下更加溫情。
此行從伊斯坦布爾到索菲亞,再到布加勒斯特;從布達佩斯到布拉格,再到維也納,每到一個城市都會安排下車游覽。每晚七點左右,當行游客在一座城市旅程結束后,專列便將緩緩開往下一站。才告別了傳統的哥特式建筑和灰黃色的高大板樓,映入眼簾的又是明媚的多瑙河,夕發朝至,每一天醒來都是不同的風情。
第一站: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土耳其共和國位于西亞和南歐,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爾干半島的東色雷斯地區,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
本次東方列車的起點——伊斯坦布爾,是一座神奇的城市。曾有說法稱:“世界上只有兩種城市,一種是伊斯坦布爾,另一種是其他。”確實,在別處,我們能看到千城一面;而在伊斯坦布爾,我們能看到一城千面。
Is-tan-bul。發音規則簡單,表情豐富:以微笑開始,舌尖輕掠過上牙槽,以嘟嘴結束——這就像一個男人接近心目中的女神時變幻不定的情緒寫照,從歡喜討好、糾結嘆息到無奈認命。正如穆罕默德二世曾霸氣地宣布:“要么我征服這座城,要么這座城征服我。”
置身伊斯坦布爾,就像闖進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甚至像掉進了時空的萬花筒里。在蜿蜒起伏的天際線和海岸線間,在迷宮般的街巷間,在蒼涼廢墟和華美的建筑間,甚至在長椅上的空酒瓶和它的斑駁陰影之間,你都能被一種戲劇化的畫面感和故事感包圍。
走在這座城市繁華的商業區,你會有一種置身歐洲城市的錯覺——入眼的路人大多是歐洲范兒的型男美女、紳士貴婦,裝潢前衛的櫥窗高調展示著各色拉斯維加斯賭場款鉆石胸衣……但有意無意地,清真寺高聳的宣禮塔總會鉆入你的視野,高音喇叭定時傳來的“阿訇”的聲音轟炸著你的耳膜,用一種潛入意識的方式告訴你:這兒仍舊是伊斯蘭教的領地。
她有著復雜的血統,無論如何努力西化,骨子里流的依然是伊斯蘭的純正血液。和歷史上無數次上演的東西方文明拉鋸戰一樣,如今這座城再度不可避免地處于旋渦中心:在以歐盟為代表的西方勢力和世界性的伊斯蘭回歸浪潮之間,政界與商界的兩派勢力正在明爭暗斗。
但更多時候,你會在世俗的生活場景中看到這種對立的逐漸消融:街頭隨處可見戴著頭巾的穆斯林女性和西方游客友好地攀談;在旅游區的著名清真寺中,信仰不同宗教的游客都能在固定時段和虔誠的穆斯林共享奇跡般的建筑空間和莊嚴氛圍;穆斯林餐廳里總坐著些金發碧眼的好奇吃貨;水煙館里,更能看到只露出一雙眼睛的穆斯林女性和大大咧咧的西方游客一同吞云吐霧的奇特情形……
這座城似乎一直有一種魔力。在東西方文明的兩股勢力引發的混沌間,她總能以包容寬和的姿態屹立不倒。

第二站:保加利亞—索菲亞
保加利亞位于歐洲巴爾干半島東南部。北面與羅馬尼亞接壤,南面毗鄰土耳其和希臘,西面鄰接塞爾維亞和馬其頓,東瀕黑海。自然條件優越,擁有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種地形,湖泊、河流縱橫,森林覆蓋率約35%。
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Sofia)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古稱“塞爾迪卡”。索非亞是一個風景迷人的旅游勝地,是聞名世界的花園城市。它的街道、廣場、住宅區掩映在一片蔥綠之中,市區有多處林蔭大道、草坪和花園。建筑物大都為白色或淺黃色,與繽紛的花木相映,顯得格外恬靜潔雅。
第三站: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
羅馬尼亞位于東南歐巴爾干半島東北部。北和東北與烏克蘭、摩爾多瓦接壤,西北與匈牙利為鄰,西南與塞爾維亞相界,南依保加利亞,東南臨黑海。
藍色多瑙河、雄奇的喀爾巴阡山和絢麗多姿的黑海是羅馬尼亞的三大國寶。多瑙河流經羅境內1075公里,其國土上蜿蜒流淌的大小數百條河川,多與多瑙河匯流,形成“百川匯多瑙”的水系。多瑙河不僅灌溉著兩岸肥田沃野,也為該國的電力和漁業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有羅馬尼亞脊梁之稱的喀爾巴阡山,綿亙在羅40%的國土上。
這里幽林茂密,是“綠金”寶庫,地下蘊藏有煤、鐵和黃金等礦產。黑海在羅馬尼亞東側,景色秀媚的黑海海灘是著名的旅游勝地。康斯坦察是黑海海濱城市和港口,是羅通往各大洲的重要門戶和全國造船業中心之一,素有“黑海明珠”之稱。羅馬尼亞超過一半的進出口貨物通過此港口。
其首都布加勒斯特在羅馬尼亞語中音為“布庫爾什蒂”,意為“歡樂之城”(布庫爾是歡樂的意思)。相傳在十三世紀,有一個名叫布庫爾的牧羊人從邊遠山區趕著羊群來到登博維察河邊,發現這里水草肥美,氣候溫和,因而定居下來。此后,來此定居的人逐漸增多,商業貿易也日益興隆,這塊定居地逐漸發展成為城鎮。如今,在登博維查河畔還兀立著一座以牧羊人名字命名的蘑菇形塔頂的小教堂。
第四站:匈牙利—布達佩斯
匈牙利,中國古稱馬扎兒,是一個位于歐洲中部的內陸國家,與奧地利、斯洛伐克、烏克蘭、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接壤。
匈牙利是歐洲內陸國家,位于多瑙河沖積平原,依山傍水,西部是阿爾卑斯山脈,東北部是喀爾巴阡山。著名的多瑙河,從斯洛伐克南部流入匈牙利,恰恰把匈牙利一截成東、西兩部分。匈牙利資源貧乏,但山河秀美,建筑壯麗。一年四季受地中海式氣候與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夏季涼爽,冬季溫暖。一年四季均可前往。
布達佩斯是匈牙利首都,有“多瑙明珠”的美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珍貴的世界遺產之一。布達和佩斯原來是兩個獨立的城市,多瑙河西岸是布達,東岸是佩斯,兩座城市隔河相對。后經幾個世紀的擴建,兩城逐漸接近,于1873年合為一座城市,稱為布達佩斯。今天的布達佩斯兩種風格并存。
第五站:捷克—布拉格
捷克是歐洲中部的內陸國家,首都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內擁有為數眾多的各個歷史時期、各種風格的建筑,其中特別以巴洛克風格和哥特式更占優勢。布拉格建筑給人整體上的觀感是建筑頂部變化特別豐富,并且色彩極為絢麗奪目,號稱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
第六站:奧地利—維也納
奧地利位于歐洲的正中位置,她又被稱為歐洲的心臟、連接東西歐的十字路口,是歐洲重要的交通樞紐。恰如奧地利國歌中唱到的——“群山巍峨,江河浩蕩”,奧地利是山地國家,山地占國土面積的70%,連綿起伏的阿爾卑斯山橫貫境內,覆蓋了該國三分之二的面積。又有美麗的多瑙河蜿蜒流過,水力,森林,礦產豐富,經濟發達。
一年四季都很適合去奧地利旅游,一樣的風景在不一樣的季節里呈現出的是完全不同的風情。對于阿爾卑斯山來說,夏天可以選擇攀登,體驗會當凌絕頂的快感;冬天可以欣賞迷人雪景,體驗滑雪那風馳電掣般的樂趣。
維也納是奧地利的首都,同時也是奧地利的9個聯邦州之一,是奧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于多瑙河畔。2011年11月30日,維也納以其華麗的建筑、公園與廣闊的自行車網絡登上全球最宜人居城市冠軍。維也納是享譽世界的文化名城,有“音樂之都”的盛譽,許多音樂家都在此度過大部分生涯,至今博物館里還有他們的手跡和創作的樂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