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圈子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組建者和運營者需要具備系統的一體化專業的經營管理體系。而這些是目前絕大多數“圈子”組建者所缺少和困惑的。
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特定的“圈子”里。我們從一開始就歸屬一個個圈子。家族、同學圈、朋友圈、工作圈……
隨著經濟基礎、社會地位和價值追求的發展,自然而然形成了不同的“圈層”。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角度來說,圈層就是某一類具有相似的經濟條件、生活形態、藝術品位和價值追求的人,在互相聯系和互相影響中形成了一個小圈子。這個小圈子的人在更多的交流中,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形成更多的共同特性。
我們可以看到,老祖宗在五千年前就悟出來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一結論是一個不朽的生命法則。從玄學到佛學,從社會學到心理學,從經濟學到生物學,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向我們展示了,這一法則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發揮出來的巨大作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不可抗拒的,是任何一個有人類、有生物生存的地方都會普遍存在的生命法則。
俱樂部在中國的興起與發展,是在改革開放大約十年之后的事情。改革初期,并沒有形成如此規模的新富階層。在那時候,他們還在忙于資本積累,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新富階層逐漸壯大。他們在“豐衣足食”之后開始希望獲得更有質量的生活,更高的社會地位與身份。就在這時候,俱樂部這個西方文明的產物被人們重新發現了。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新富們的要求,逐漸成為新富們的所愛。最初的俱樂部完全是那些頂級富豪才可以享用的。直到后來各種俱樂部才在各地興起,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時至今日,“俱樂部”早已不能說是方興未艾了,應該說是有一點“泛濫”之勢了。
圈子發展的“短板”
高級俱樂部在中國尚未成為一個成熟的產業,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問題:定位不清晰和人才缺乏。
俱樂部(會所)發展過程中,首先要明確俱樂部的目的,并根據市場來確定服務對象和為會員提供的核心服務內容。
中國大多數高端俱樂部(會所)類似于娛樂場所、酒店,未能明確使用層次,突出自己的特色,不知自身的特點是偏重商務交流,是側重休閑,還是突出娛樂。對于企業來講,沒有特色就意味著沒有生命力,這種無特色經營必定會導致企業的經營難以為繼,俱樂部也一樣。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不屬于俱樂部范疇的組織掛起了俱樂部的牌子,而很多規范的俱樂部也對俱樂部的實際意義并不了解,不能為其會員提供真正意義上的俱樂部產品和服務。另外,由于俱樂部物品的特殊性,導致我們不可能將其他組織的管理、經營理論直接套用在俱樂部日常經營和管理活動之中,這就給俱樂部的投資者、管理者帶來很多困惑。由于錯誤的市場定位和不和諧的管理導致俱樂部的運營效率低下,進一步導致盈利水平的降低(對于盈利性俱樂部而言)。
人才是俱樂部賴以生存的一個重要條件,但目前國內嚴重缺乏高端俱樂部的管理、服務人才,妨礙了俱樂部行業的發展。一些俱樂部雖然硬件很過硬,但缺乏能夠運營俱樂部的人才,加之管理者對俱樂部的經營模式一知半解,結果導致俱樂部難以塑造自己的特色形象,更不可能提供特色服務,致使俱樂部經營陷入困境。
俱樂部投資人不懂具體的運營和管理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沒有懂運營管理的職業經理人團隊,那就是很可怕的。中國目前很多幾千平方米,甚至上萬平方米的俱樂部,形同虛設,冷冷清清。其實,俱樂部投資人都是有資本實力、人脈資源和社會資源的,但是為什么投資的俱樂部(會所)就不能很好地運轉起來呢?核心還是沒有專業的人才,沒有形成一體化的營運和管理系統。
圈子時代已來
俱樂部創建的過程中,首腦是一個俱樂部的靈魂所在,他(她)不僅是這個俱樂部的創意者、思想者,還應該是這個俱樂部領域的專家、企業家(把俱樂部當作企業來做的話),投資者、總干事、秘書長都是映襯這個首腦的綠葉。
辦俱樂部一定要有主見,創辦人(可以不是首腦)一定要有領袖風采,有主見,不受他人左右,堅定不移,堅持不懈。
俱樂部人群宜細分,不要大一統。北京俱樂部百腦會核心成員都是各俱樂部負責人;上海興國五號俱樂部門檻高筑,會籍費50萬元一位;廣州英語女友俱樂部只服務有英語需求的老板級人物,絕不是有興趣就能進來,有錢就可以入會。適當實行門禁制,既可保證會員質量又組合了同類人群。
俱樂部要生存就要運營,運營模式不能千篇一律而要別出心裁,卓有成效的俱樂部運營模式有3種。
會籍互認制,會員參加一個高尚俱樂部,其他各俱樂部予以承認;服務外包制,俱樂部所有服務采取外包,其本身只作概念、理念;會員退出機制,會員進出自由,退出時可退還其交納過的會籍費的85%。
就俱樂部的盈利模式來說,可以采取會籍經營制,以相對高的會籍費聚合實行資本運作,如50萬元會籍費對應1000名會員就會有5個億,5個億的資本運作效應不可估量。
俱樂部日常運營也可以采取志愿者形式,輔之以義務培訓以吸引志愿者。更有癡迷者、發燒友、預備會員、加盟組織整合一起可以形成一股很大的人力資源。
同時,俱樂部之間可以實行聯營,各種不同門類的俱樂部聯盟向全體會員提供階梯式或流程化個性服務以節省人力物力。
以上所述只是組建俱樂部(圈子)的第一步;真正做好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組建者和運營者需要具備系統一體化的專業經營管理體系。而這些是目前絕大多數“圈子”組建者所缺少的。
中國俱樂部時代已經到來,建“圈子”似乎成為一種時尚;這種時尚也會成為很多人的“時傷”,就像商會不斷地成為“傷會”。
圈子時代,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