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杯清茶對青山。這像是一個云層上的世界。初冬的季節,路旁竟然長滿各色的野花,青石鋪地,腳踩上去,竟是溫溫的暖意,連觀光電梯都隱藏在一棟竹制的小房中。這是九華山德懋堂帶給我們的驚喜。
無論行走在這里的哪一個角落,抬頭都可以看到對面的青山。早晨時分,陣陣霧氣遠遠地飄過來,頭頂卻是湛藍的天空。這是自然造化的云霧,區別于城市的霾塵。
安靜的展現
目前中國主題式精品酒店不少,以法云安縵為人們所熟知。阿曼集團的精耕細作讓世界頂級的度假式精品酒店來到中國。而德懋堂是發自一個中國建筑師的良知開創的中國原創度假精品酒店。是從細節見長,以建筑功底深挖,包含有中國古老的建筑哲學和人文意味的好去處。
目前德懋堂選取了最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四處為酒店駐地:帶有禪修文化特色的九華山,徽派建筑特色的黃山,民族特色的云南瀘沽湖,武夷山為代表的書院文化。四大文化集中地,或是山林處,或是大湖旁,德懋堂的選址找準了人文文化與山水文化的最佳結合處。然后通過原創建筑的美,不顯山露水地隱藏在一片片竹林或云霧當中。
不張揚,潤物細無聲,是德懋堂一直堅持的建筑理念。從細節處見真知,就不僅僅落在眼睛所見之處。你所未見的,遠遠超過這些。
路邊五顏六色的野花是酒店方提前三天為迎接客人用大棚蓋起來的溫室;身處露天的徽派建筑天井中,沒有感覺到山中的寒意,是酒店方提前三個小時將地暖打開造成的“假象”。
細節總是讓人感覺那樣的美好與溫暖。去看九華山德懋堂,那是一座已經被廢棄了的徽派民居,德懋堂的創始人盧強帶領團隊將一根根民居木材結構拆下來,一根根搬到九華山下,再經過一根根的打磨、翻修,再一根根地組建起來,才是游客見到的這般模樣。
看這間屋子的老照片,感覺沉郁,充滿滄桑后的遲暮。原拆原建后的新堂,不僅僅煥發生機,還是帶有老人般的內斂。外觀未有大變,內容卻已經大改,在保留老房子結構不變的基礎上,增加了墻體保溫、空調、地暖、給排水、衛生間,改善了樓梯坡度等,使得現代的生活便利與古建筑文化的內涵統一融合在一起。
再看每一根柱子的打磨,都是木匠工人手工出來的細活,所有木質結構上的蟲眼與開裂,都經過很好的保護與處理。地板就是山間青石的切塊,所有德懋堂的家具均為設計師原創,保有中國明式家具簡約的同時,加入了自己的設計思維。融合在建筑中不但不顯得突兀,還能夠很好地融合到整體的建筑中去。
每間客房都經過精心的設計與規劃,所有客房的建筑結構均申請了國家專利。比如萬福房型的客床被設計成為面對大山的朝向,當你每天清晨起床后的第一眼,就是窗外的高山,設計者又充分考慮了私密性的重要,將一排竹子若隱若現地橫在窗戶外邊,透過龍吟森森看到遠山的高深,所謂的細節處就體現在這你未曾感覺到的地方。
客床頭頂上的空間被透明玻璃填滿,旨在讓陽光能夠直接照進房間,在日間,即便不開燈也能享受自然的照明。
除了公寓式的客房之外,德懋堂還有獨棟的別墅可供入住。德懋堂別墅采用全木質結構,這是對傳統的一種堅持與貫徹,同時建筑者就地取材,使用青石、土坯墻、云紋石、竹子等表現形式,將一幅原始的帶有本地特色的建筑美學展現在旅客面前。
讓心回歸之地
德懋堂所宣揚的旅游方式已經不同于傳統的景點旅游,而是度假式的休閑體驗,在這里也許不再是匆忙的入住,而是心有所歸的前來。小住幾日,清晨散步食齋,中午讀書午睡,下午游泳健身,晚上獨對著青山明月,或吟詩作畫,或借酒澆愁,就隨你的心情了。
精品式酒店的意味,就藏在這一份心情中,求客源是求不來的,而是靜靜地藏在青山綠水中,等待那些歸心游子的到來。
而分處四個文化景區的德懋堂,能提供不同的度假心情。如果你只想睹上一卷古書,你可以尋訪就在武夷山腳下的紫陽書院,享受那一刻的寧靜。
如果你是一位有信仰之人,你可以尋訪地藏王菩薩的道場,九華山德懋堂,坐下冥思,思考人生真諦。
如果你認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么代表少數民族文化的瀘沽湖就是應該你去尋訪之地。
當然,如果你喜歡建筑之美,在黃山腳下,你依然可以找到那處隱藏在大山深處的黃山德懋堂,這里是創新之后的徽派民居。
其實這一切只不過是一位清華建筑師的夢想與追求,只不過盧強將這個夢在山水中實現了而已。“在風景區做建設開發一直是戰戰兢兢的心態,尊重土地,尊重資源成為開發行為的底線,打造屬于中國人的度假生活方式成為一種責任”,將德懋堂打造成為一個可以有文化回歸的產品,成為城市人口向鄉村回歸的一種行為符號,恢復戶籍和土地二元政策造成城鄉的割裂,讓度假具有一種拯救心靈回歸的文化意義。
如果沒有一顆謙卑、想要找回自己的心,我不介意你來這里。如果你只是想當作一個旅游景點來參觀一番,我不介意你來這里。如果你身帶兩三部手機,整日公務纏身,想找個地方讓自己更忙,我也不介意你來這里。
德懋堂,就是告訴你,慢下來,放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