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好,我們還活著。”這是今年企業家群體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整體經濟形勢下滑,互聯網模式沖擊,撲朔迷離的商業環境,一次又一次挑撥著企業家不堪重負的神經。
政要和經濟學人把這種形勢歸結為新常態。新常態下,一方面,從宏觀看,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會一直在7.5%左右徘徊,產業發展趨勢會更加注重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態勢趨于平穩;另一方面,從微觀看,企業發展面臨新一輪的并購潮,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企業就會被吃掉,讓你的主營業務變成副業,抑或淪為收購方的分支業務。
如果要對今年的商界做出總結,放在桌面上先說的無疑是互聯網。伴隨著阿里巴巴的上市,“雙十一”的火爆,馬云成為中國內地新首富,企業家群體不得不嘆服互聯網的影響之大,幾乎所有的傳統行業都受到互聯網的巨大沖擊,搶占互聯網制高點,成為下一輪企業競爭制勝的關鍵。
房地產仍然是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但也不乏變化。建業集團董事局主席胡葆森在剛剛結束的大河財富論壇中提到,未來3~5年無論做什么行業,你所面臨的大的宏觀環境是不會太好的,企業在制定自己戰略的時候,一定要調到一個新常態下的節奏。建業作為河南本土第一開發商,給出了地產商人應該遵從的市場規律走勢圖。
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從今年5月份,以P2P為主要模式的互聯網金融開始發力,11月份成井噴態勢。團貸網、拍拍貸等一批互聯網金融業態企業向傳統金融模式發起沖擊。戰略與融合,硝煙與紛爭,正在充斥或改變著未來金融格局。
傳統行業轉型陣痛。“現在還不明顯,新的環保法出臺后,明年會遭遇新一波企業倒閉潮”,在今年全國商人媒體共融研討會上,徽商雜志社副總編輯許祝生如是說。誠然,對于處在節能減排生死線上的大型工業企業面臨巨大挑戰,船大不好掉頭正讓他們難以跨越新常態下時代發展的鴻溝。而對于千千萬萬家中小企業來說,能讓自己繼續留在新常態下唯一出路就是創新。無論是觸網,還是進行商業模式的變革,都需要更大的勇氣和決心。例如食品、餐飲、酒類、服裝、電子、零售業等傳統行業,它們的新活法,早已不再停留在嘗試階段,O2O模式,各種電商平臺的不斷試錯和改良,讓它們在新一輪的常態發展下重燃戰火。
在新的投資環境下,無論是天使,還是創投,跨界投資成為今年流行的商界詞匯。所以未來,行業的邊界不再劃分得那么清楚,而是在更多的投資細分領域額里,投資客們不會計較你是干什么的,而是在意你是怎么干的,行業選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誰會買單你的產品和模式。
歲末,我們對即將過去的一年做出行業盤點,新常態下,即將重新上陣的各位企業家,你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