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從眾多行業的具體投資方向而言,恐怕很多人都會莫衷一是,在行業細分中尋找機會,也就意味著真正地發掘了投資機遇。
今年年初,高盛亞洲投資管理部董事總經理哈繼銘在《2014年中國經濟發展與投資機會》的演講中,曾經重點指出了2014年七大值得關注的投資領域,分別是:消費領域,農產品,教育和醫療,電訊,境外理財、境外投資,旅游,文化娛樂行業。而當2014年接近尾聲,我們回頭進行盤點時也會發現,其實在過去一年中值得投資的領域遠遠不止于此。
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投資環境也在不斷改善,可供選擇的投資也越來越多,市場上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投資者們異常靈敏的感官注意,這也造就了2014年互聯網金融行業“烽煙四起”。但無論如何,判斷一個領域投資價值的大小,總是以人們和社會的需求為最基本的標準。
需求產生投資價值
提起未來值得投資的熱門領域,比如環保、健康、能源等,但如果從眾多行業的具體投資方向而言,恐怕很多人都會莫衷一是,而在行業細分中尋找機會,也就意味著真正地發掘了投資機遇,比如今年正逐漸興起的投資“夜”生活。
當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白天工作也不再成為主旋律,當夜幕降臨,城市的華燈異彩才漸漸上演。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夜晚“清醒”,夜晚盛行的消費模式悄然起步,愈演愈烈。
不知從何時起,身邊的24小時營業的超市、旅館、餐廳也在不斷增多,希望超市晚上延長營業時間的消費者規模在3年內翻了3倍多,而今年“雙十一”的阿里巴巴旗下天貓商城的戰績,也讓我們對夜貓子們的購買力刮目相看——他們在雙十一的第一個小時(凌晨一點)內,就完成了超過67億元的交易。消費者們愈發享受自己的精彩“夜”生活,而商家以“夜”火燎原之勢開始為夜貓子們打造專屬于他們的消費平臺。
消費者的需求永遠是創造投資機遇的不竭動力,例如在夏天火爆異常的夜市,也正是普通人的極度喜愛,以致連一向以豫菜領軍的阿五美食也無法對其中的巨大消費力視而不見,其于今年夏天在鄭州市隴海路開了夜市大排檔,也謀求在“夜”生活消費中分得“一杯羹”。
如今的消費者需求的不再僅僅是商品本身,還包括在消費過程中的各種感官刺激和消費體驗。這種購買消費過程的體驗需求貫穿在消費者從認知到購買的整個路徑中,84%的消費者表示喜歡在環境好的地方購物,而這一數字在2010年僅為57%。消費者的這些需求在促使品牌和商家在為消費者打造多感官多維度的整合與創新體驗的同時,還要注重表達商品或品牌背后所代表的意義、文化。
體驗消費的興起最直接沖擊到的便是奢飾品行業,據貝恩咨詢公司調查顯示,中國人是全球奢侈品的最大買主,奢侈品消費比重占全球29%。其中大部分通過出境游購買,還有一部分由海外代購購買。海外的中國留學生發起了這項業務。他們通過社交媒體吸引客戶,也有代購利用淘寶等電子商務網站進行交易。
意大利奢侈品行業協會指出,奢侈品消費在今后的10年到15年內仍將保持平穩增長,預計每年的增長率是5%到6%,報告稱:“從對投資者的回報率來講,投資到奢侈品行業的回報率會比投資其他它項目要高。”
劍走偏鋒
今年是互聯網金融的井噴之年,同時也是互聯網金融廝殺慘烈的一年,由于“金融壓抑”在國內普遍存在,而小微企業融資難一直懸而未解。據統計,目前我國個人手中可投資的資產總值已近77 萬億元,個人資產在1000萬元以上的人群持有可投資資產高達 20萬億元。與此同時,國內目前有 5600萬個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其中真正能夠從銀行獲得貸款的只有 11.9%。
以 P2P、電商供應鏈融資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以其公開、透明的平臺優勢,實現了用戶體驗革命、成本下降和渠道擴展,更為重要的是,能夠“連接”金融壓抑一端的個人資產和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正是這樣一種現狀,讓眾多投資人紛紛對互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抱以極大希望,今年以來,無數相關網站紛紛上線,在群雄并起的年代,經歷了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后,大部分網站也將難逃倒閉的命運,只是每個投資人都在寄托著一種不確定的未來。
盡管互聯網金融是2014年最熱門的行業之一,但是當走入其中面臨眾多競爭對手時,也會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原來再潛力無窮的行業也不是只要投資就能夠輕松收獲那么簡單,如何在熱門行業中劍走偏鋒獲得最佳投資效果,也不斷成為投資人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2014年的熱門投資領域除了互聯網金融,物聯網的發展同樣引人注目,自從2010年物聯網正式列入國家重點發展的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后,以物聯網為標志的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也正在蓬勃興起,對于眾多投資者而言,自然不會錯過這樣一個饕餮盛宴。
相較于物聯網行業內的智能工業、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醫療等領域,河南紫光物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物聯)卻將重心放在極易被人忽略的智能家居方面,在這個冷門行業中,紫光物聯看到了難得的投資機遇。
“凡是熱門的行業,河南不適合做,成功率低,河南往往能在不那么熱門的產業中做得很好。智能家居資金投入少,做的人不多,我也能招來人才。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一個合適的選擇。”紫光物聯董事長葉龍介紹道。
正是基于對行業環境和自身實力的冷靜分析,紫光物聯找到了行業領域與自身特點的最佳契合點,其在智能家居領域的投資也注定會收獲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