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互聯網金融創造的無數的奇跡,移動互聯網金融也已經開始發力。甚至于有人稱:2014年是移動互聯網金融的元年。移動互聯網因其具有個性、及時、社交、定位、軌跡等特性,有著PC互聯網不可替代的優勢,移動金融是互聯網金融的制高點。
如果說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元年,那么2014年則是互聯網金融爆發之年。2013年余額寶的出現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它的出現揭開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序幕,不僅引發了整個傳統金融界的反思,也為接下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4年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突飛猛進的一年,互聯網金融以前所未有的趨勢迅速鋪開,P2P平臺數量猛增,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甚至于在眾多互聯網金融企業相互“廝殺”之時,就已經有人提出了未來移動互聯網金融的構想。
但天使腳下總有魔鬼同行,隨之出現的眾多問題也讓人始料不及,如何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創造一個公平、有序的良好環境已是迫在眉睫,由此,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也在今年的眾說紛紜中逐漸展開,2014年,同樣也可以稱之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之年。
2015,主打移動金融
在經歷了2013年的大紅大紫后,今年的余額寶已經不復去年之勇,但由此掀起的互聯網金融的浪潮卻依舊波濤洶涌。2014年,P2P網貸接過了互聯網金融的接力棒,繼而不斷顛覆著人們對傳統金融行業的認識,
當前互聯網金融主要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基于網上銀行為用戶提供金融服務。這種模式較為簡單,主要以各大銀行為主體,網絡作為信息交換的媒介。第二種是借助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的理財服務,如余額寶。第三種是所謂的P2P模式,指個人與個人間的小額借貸交易,一般需要借助電子商務專業網絡平臺幫助借貸雙方確立借貸關系并完成相關交易手續。
雖然第三種模式在中國起步時間并不長,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始終無法從銀行等間接融資渠道中得到滿足,這也給國內P2P金融平臺發展提供了空間。幾年時間內,中國P2P金融從無到有,展現出強有力的發展后勁。
根據網貸之家的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全國共有1474家P2P平臺,從交易規模看,去年全年所有P2P平臺總的交易額只有500億元左右,而到今年年底有可能突破3000億元大關。
除了規模的迅速擴大,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在不斷推陳出新。有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互聯網金融業態的創新和探索朝著多元化發展,比如票據理財、股權眾籌、私募眾籌等,未來在融資租賃、證券、保險、基金等領域都會有新的創新和發展。
對于互聯網金融創造的無數的奇跡,移動互聯網金融也已經開始發力。甚至于有人稱:2014年是移動互聯網金融的元年。移動互聯網因其具有個性、及時、社交、定位、軌跡等特性,有著PC互聯網不可替代的優勢,移動金融是互聯網金融的制高點。
在剛剛結束的雙十一電商混戰中,移動端的力量已經開始顯現。據了解,天貓移動端成交量達到243.3億,占到了42.6%,去年這個數據還只有21%,而蘇寧移動端的銷售占比也達到了38.9%。曾經,大眾對于移動端的支付是很謹慎的,而現在的接受度已經非常高。移動互聯網金融已經有了非常好的生存土壤,手機、錢包、鑰匙合為一體的時代已經來臨。
“互聯網金融方興未艾,前景廣闊,下一個戰場是移動互聯網金融。”11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徐諾金在“《財經》年會2015:預測與戰略”上如此表示。
監管成生存命脈
雖然今年以來互聯網金融進行得如火如荼,但由于監管不能及時到位,越來越多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年報2013》顯示,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活動經常突破現有的監管邊界,進入法律上的灰色地帶,甚至可能觸及非法集資、非法經營等“底線”。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7月,全國總共有156家網貸平臺倒閉或跑路,占到網貸平臺總量(1200家)的13%。
對于此種情況,徐諾金認為,P2P“跑路”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證明了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沒有變化,這種“跑路”正好引導這個行業規范發展,是非常有效的良藥,如果不“跑路”,如果還像網下銀行一樣出了問題政府包,中央還得掏錢,互聯網金融發展不了多遠,互聯網金融監管有它的特點,我們怎么樣創新監管很重要。
目前,我國的金融監管框架依然是機構監管為主,“誰家的孩子誰抱、誰生的孩子誰管”,但這種監管模式極度滯后于跨行業、跨區域的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打破了分業經營和分業監管的模式,交叉型業務、產品和工具是其主流,這也讓當下的監管部門陷入兩難境地。
但在近日召開的中國支付清算與互聯網金融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盤功勝透露,面對以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P2P)、股權眾籌融資和網絡金融產品銷售等為代表的新金融業務模式呈爆發式增長現狀,央行目前正在牽頭制定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按照“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原則,建立和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框架。
河南借勢
今年8月份在鄭州舉辦的亞布力夏季峰會中,河南省省長謝伏瞻再次會晤工行董事長姜建清,請求加大對河南的金融支持,然而此舉對于河南的銀行信貸規模恐亦難有大的提高。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河南發展對于資金的強烈需求。
推動中原經濟發展,資金一直是河南面臨的重大難題。金融發展速度落后于經濟總量的增速,實體經濟發展缺少資金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無力啟動等現象已成為我省的嚴峻現實,當下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正處于迅速發展階段,河南如能抓住這次契機,借助互聯網金融這個平臺讓大量資金注入到實體經濟中,將會促使我省金融產業與實體經濟同時達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盡管P2P網貸行業亂象叢生,存在道德風險、風險后置等問題,但根據上海陸金所曾做的統計,當前互聯網金融產生的成交額中,有30%至40%的資金是東部資金富余地區帶來的。對于河南的眾多實體企業來說,面對銀行銀根收緊的現狀,完全可以通過網絡去解決資金問題。
如今國內P2P網貸平臺單日成交額已突破5個億,如果河南企業足夠重視,完全可以實現東部地區資金支援中原建設。就像以往打工的年輕人紛紛南下到沿海,如今可以利用互聯網金融平臺使資金有效回流河南。
“在監管政策真正出臺之前,正是投融資平臺發展絕佳的窗口期,據了解,絕大多數投資公司都準備上投融資平臺項目。”聚金資本創始合伙人陳聚金表示,這是好事,我省在傳統金融領域目前很難有大的突破,但是互聯網金融,我們還是很有優勢的,如果能管控好風險,那么讓外省乃至國外的資金為我省發展所用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