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之前,約翰·邁克爾·麥克道納格被人認作是馬丁·麥克道納格事業不大成功的兄弟。后者是獲獎劇作家,和《殺手沒有假期》(In Bruges)的編劇兼導演。但在2011年,約翰拿出了自己的處女作《國民警衛隊》(The Guard),一部狡猾、言談粗俗、打破票房紀錄的犯罪喜劇。它迄今為止仍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愛爾蘭獨立電影。
緊隨其后的這部《神父有難》在關鍵地方與前一部很相似。布萊丹·格里森再次飾演了一名身處愛爾蘭海邊鄉村的執法者,他是個清廉、不按規矩出牌、無所不知的人物。受到塔倫蒂諾影響的劇本同樣充斥著性、毒品和激烈的對白。不過麥克多納格一點也沒放不開手腳。《神父有難》比《國民警衛隊》更陰郁、更醒目,令觀眾感到滿意的程度也不如后者。

開場鏡頭是一位留著胡子的老年神父的特寫,他正在聽懺悔。不知不覺中,另一個人在隔板那邊坐下,宣稱他從童年起就受到另一個神父的騷擾。“這開場白不錯。”這位老神父說。影片的基調就這樣奠定下來。
《神父有難》觸及到了天主教近年來的歷史上最陰暗的一面,但與此同時,它也在撕心裂肺的悲劇和油嘴滑舌的喜劇之間飛舞,對自身的虛構性開著無邊無盡的后現代玩笑。
片中每個人都是精明的傻蛋。他們的命運都會急劇翻盤,都有著離奇的經歷,或是有一套想跟別人分享的大道理。別人跟他們說什么他們都會轉移話題,因此也從來都不需要仔細去聽。影片本身同樣如此。一會兒在這兒嘲笑一下高層的財政,一會兒在那兒揶揄一下軍隊,但卻從來不曾審視任何一個它提出來的嚴肅問題。它迫切地想跳到下一句妙語或是刺激性的觀點。在影片的一個自我反思性時刻,神父對一位教區的居民說:“你說的凈是些這樣的俏皮話,可實際上一點意思也沒有。”真讓人忍不住說,《神父有難》整部片子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