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層及多層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已成為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常見的結構體系,隨著施工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結構施工周期明顯加快,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過程中,模板工程既是保證混凝土質量的重要環節,也是影響施工成本的重要項目,提高模板施工安全對于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提高建筑精確度穩定性、降低施工成本有著重要的影響,其中,頂板模板支撐的施工安全最為重要。本文根據工程施工實例,對模板頂板支撐安全施工方案進行探討。
關鍵詞:箱涵頂板;門式腳手架;模板施工;監測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實例為一市政工程箱涵頂板,厚度為600mm,側墻600mm,箱涵頂板高為2.0m,板的跨度為7m,砼強度為C30,抗滲等級為S6。支撐模板體系的基礎箱涵底板,厚度600,混凝土強度等級為 C30。支撐架高寬比≤2。根據規定,施工總荷載15KN/m2及以上的砼模板工程需經專家論證。鋼筋混凝土自重24-25KN/m3,所以600厚,施工荷載在15KN左右,剛好需要編制安全專項方案并需要專家論證,確保建筑施工的安全。
二、模板支架的材料
采用MF1219mm×1600mm門式腳手架及構配件搭設(立桿采用 48.0×3.5mm鋼管,立桿加強桿采用 26.8×2.5mm鋼管,頂托梁及側模水平主楞采用雙鋼管48.3×3.6mm,驗算按φ48×3.0),可調托撐(底板厚度≮5mm,螺桿外徑≥36mm)、18厚膠合板、50×100截面木方(驗算按45×90)次楞、M12高強或M14止水型對拉螺桿、蝶形卡等;所有構配件材料進場均按JGJ130-2011、JGJ128-2010、JGJ162-2008規定及住建部建質[2009]254號文第3.2條、省住建廳粵建質函[2011]796號文等要求檢查與驗收。
三、板模板具體施工情況
板構造:板(厚600mm)下:門架垂直箱涵頂板長邊方向布置,門架橫距(間距)為600mm,門架縱距(跨距)為450mm,在門架兩端側墻處各加一根48.3×3.6mm的斜立桿,縱距(跨距)為450mm,與門架上增加的水平橫桿用扣件連接,上下兩道。板底縱向雙鋼管主楞,可調支撐托節點。板底橫向承重支撐次楞使用50mm×100mm木方,按間距200mm。墻側模:豎向次楞方木≤225,雙鋼管主楞水平布置,豎向間距450;¢12高強對拉螺栓或¢14止水型對拉螺栓,豎向間距≤450,水平間距≤450,起步距底200。
其它構造措施:板底立桿頂部均為雙鋼管頂托梁、可調托撐節點,門架按照箱涵頂板橫向中線對稱布置。板下每步門架外側立桿設一道縱、橫向水平加固拉桿雙方向全部拉通,與周邊已澆筑砼的豎向構件采用鋼管抱箍、拉緊頂牢等方式剛性拉結(水平固結點豎向間距≤3m、水平間距≤9m)。縱橫向掃地桿距地≤200,用十字扣件與門架底部立桿扣緊。頂托螺桿伸出立桿長度不大于300,底座螺桿伸出立桿長度不大于200(其中當層高在不大于8m時,在最頂層層增加一道連續水平剪刀撐)。支架外圍周圈、內部雙方向每6m~8m設豎向連續加剪刀撐(搭接長度≥1m且不少于3個扣件連接;底端與地面頂緊,水平夾角在45o~60o之間)。支架內人員上下通道及水平、臨邊的防護措施均完善可靠。
四、板模的安裝
頂板模板的安裝施工前首先放通線,然后調整可調頂托的標高,將其調到預定的高度,在可調頂托托板上架設雙鋼管48.3×3.6mm作托梁,托梁固定后架設橫楞(50mm×100mm木方),然后在橫楞上安裝膠合板模板。鋪膠合板時,可從四周鋪起,在中間收口,若為壓旁時,角位模板應通線釘固。
頂板側翼則在側墻和頂板模板支架安裝好后,先以側墻木方和頂板木方為支撐點,設置橫楞木方,然后在木方上安裝木模板,木模板鋪好后,在木方下方安裝雙鋼管托梁,然后安裝斜立桿。
最后用扣件連接安裝水平橫桿,上下兩道,縱、橫向水平加固拉桿雙方向全部拉通,與周邊已澆筑砼的豎向構件采用鋼管抱箍、拉緊頂牢等方式剛性拉結。
由于板的跨度為7m,底模應按要求起拱,起拱高度宜為全跨長度的1/1000-3/1000。
施工圖如下所示。
模板設計剖面圖(頂板寬向)
模板設計剖面圖(頂板長向)
五、模板施工技術安全措施
1、腳手架搭設前,應按JGJ162-2008、JGJ130-2011、JGJ128-2010等規范及住建部建質[2009]254號、省住建廳粵建質[2011]13號、粵建質函[2011]796號等文件的規定和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向搭設和使用人員做好安全、技術交底。
2、對門架、配件、加固件應進行檢查驗收,材料未經檢查驗收或檢查程序、數量、方法、結果不符合以上規范與文件的要求,不得使用。
3、門式腳手架安裝應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水平橫桿自下而上按步架設,并逐層改變搭設方向,不得從兩端向中間進行,以免結合處錯位,難于連接。
4、應避免裝卸物料對模板支撐或腳手架產生偏心、振動和沖擊。
5、掃地桿、水平桿不得隨意拆卸,因施工需要臨時局部拆卸時,施工完畢后應立即恢復。
6、班組日常進行安全檢查,項目每周進行安全檢查,公司每月進行安全檢查,所有安全檢查記錄必須形成書面材料。
六、模板拆除的安全措施
1、頂板混凝土強度應達到100%才能拆除支撐架,若強度小于100%拆模應加回頭頂。回頭頂支撐應在同一垂直線上,使支撐架荷載能有效地向下傳遞到底板,等混凝土強度達到100%后才能整體拆除支撐架。
2、拆除模板前,應將該頂板混凝土同條件及標準養護試件送試驗室檢測,當試塊達到規定的強度后,并呈報監理公司審批同意后,才能該層模板的拆除工作。
3、拆除模板和支頂時,先將腳手架頂托松下,用鋼釬撬動模板,使模板卸下,取下木枋和模板,然后拆除水平拉桿、剪刀撐及立桿后,清理模板面,涂刷脫模劑。
七、監測方案
1、監測的目的
為了解支模系統的變形情況,確保安全及指導施工的目的,在結構轉換層施工過程中,委托有觀測資質的檢測站對支模支頂系統進行變形監測。監測對象以鋼支撐立桿沉降為主,著重了解支撐立桿垂直方向的變形情況,也適當選擇觀測受力較大的主龍骨的下沉量。
2、監測的依據
監測執行的規范性文件有《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8-2007)、《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廣東省建設工程高支撐模板系統施工安全管理辦法》粵建監字【1998】027號文等。
監測前做好基準點的埋設,調整檢查采用儀器。本工程監測用蘇一光DSZ2加FS1測微器配合鋼尺進行觀測。儀器標稱精度為 DDd????
3、觀測點位置的選定
針對工程特點由業主工程技術人員會同施工單位選擇測量點,一般選定在截面較大的大梁中部,且為匯交梁受力較大的位置。為了方便在地面設站觀測,在選定的十條梁受力最不利位置最頂上的兩個門架(或主龍骨),由施工單位用短鋼管橫擔垂直引下一長鋼管(上端靠其中一個門架固定,下端不落地不作固定,但要有左右前后限幅20mm內的措施),作為沉降觀測的母體。
觀測點示意圖
4、監測的技術要求
根據本工程的實際情況,對監測項目提出了支頂立桿的沉降控制值和報警值。
每次沉降觀測前均對基準點進行聯測檢校,確定其基準點穩定可靠后,才對沉降點進行觀測。基準點聯測及沉降點觀測均應附合或閉合水準路線。
按照二等變形觀測的技術要求施測。各項限差規定如表1、表2所示。
5、監測的周期和觀測頻率
監測周期從模板安裝好,混凝土澆筑前起,至混凝土澆筑后七天時終止。在模板安裝好后混凝土澆筑之前觀測2次作為初始數據,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觀測2次(混凝土澆筑了一半及滿倉各一次),混凝土澆筑完成每隔6~8小時再觀測1次共兩次,然后每天觀測1次,直至第七天為止(或連續兩次觀測變形值在0.5mm以內可中止觀測);觀測總次數暫定12次,可根據變形情況(有突然增大趨勢)調整觀測次數。
6、監測資料反饋
監測資料采用動態反饋。在混凝土澆筑階段,現場觀測若發現位移、沉降等出現異常,或達到(超過)報警值時,立即通知施工單位,必須馬上停止施工,迅速疏散人員,查明原因,對支撐方案進行修改,待加固處理排除險情后方可復工。
八、結語
本工程項目經過模板工程計算書,計算驗證荷載及模板體系設計、面板驗算、箱涵頂板驗算、主梁驗算、門架穩定性驗算以及可調托座驗算等,為模板支撐施工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實踐證明,本施工方案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保證了混凝土質量,提高了建筑精確度穩定性、降低了施工成本。
參考文獻:
[1]李曉瑞《施工組織設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王素卿《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知識產權出版社
[3]劉群《腳手架及模板支架技術應用專題講座講義》,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
[4]《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
[5]《建筑施工門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 128-2010
[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62-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