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路與車輛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其本質是動力學問題。汽車產生的荷載是不穩(wěn)定的,為了研究研究高速公路路基的強度和剛度,通過適當提高其安全系數將其簡化為靜力學問題。本文將通過建立高速公路路基的有限元模型,通過ANSYS12.0結合實際工程數據,分析路基的應力分布情況和變形情況。
關鍵詞:高速公路;路基;應力分布;有限元
對于高速公路,路基是對路面和行車載荷起著支撐作用的關鍵組成。由于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于交通運輸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大,車流量和汽車的載重量也隨之增大。隨之而來的是,路面的使用壽命越來越短,只有通過路基和路面的不斷優(yōu)化,適當加強其強度和剛度以提高其使用周期。
為了減小實驗工作量和成本,通過有限元分析變成一種比較經濟有效的方法。常見的路基分為這么幾層:面層、基層、底基層、墊層。由于其結構比較復雜,并且每一層材料的力學性能差異比較明顯。基于路面的幾何對稱性和受力特性的分析,簡化為平面問題可以有效的模擬路基受力情況和變形情況,所以通過建立二維有限元模型即可。
1 有限元模型
工程實踐中,常常存在一類彈性力學問題具有如下特征:物體是一柱體,且軸向尺寸比橫向尺寸大得多,即軸向方向很長,可以近似看作無限長;所有外力都平行于橫截面作用,且軸向保持不變。這類問題的變形僅發(fā)生在與橫截面平行的平面內,這類問題稱為平面問題。
根據路基受力情況和幾何特性可以簡化為平面應力問題。其不同高度的路基材料的不同其材料的模型也不近相同。
由于有些材料對路基的力學性能影響比較小,現在給出路基材料的兩種本構關系,分別為:線彈性本構模型和D-P彈塑性本構模型。
DP材料使用Drucker-Prager屈服準則,實際上是對Mohr-Coulumb準則的近似。其流動準則既可以使用相關流動準則,也可使用不相關流動準則,其屈服面并不隨材料的逐漸屈服而改變,因此,沒有強化準則。但是,它的屈服強度隨側限壓力(靜水壓力)的增加而相應增加,其塑性行為被假定為理想彈塑性。另外,該材料選項考慮了由于屈服而引起的體積膨脹,但不考慮溫度變化的影響。適用于混凝土、巖石和土壤等顆粒狀材料。
特別的是需輸入三個值:粘聚力C、內摩擦角f(用度表示)、膨脹角ff。
其中:膨脹角ff用來控制體積膨脹的大小。
當ff=0時,不膨脹;
當ff=f時,材料會發(fā)生嚴重的體積膨脹。
其計算公式如下:
2 計算參數
2.1路基的主要參數
路基的主要參數,見表1。
表1 路基主要材料參數
底層
彈性模量(MPa)
泊松比
密度(t/m3)
材料性質
基層
2759
0.35
2.2
彈性
底基層
207
0.40
2.2
DP塑性
墊層
42.4
0.45
2.1
彈性
2.2本文DP材料屬性
粘聚力C:10 內摩擦角:30 膨脹角:30。約束條件:底部固定,對稱面施加法向約束,頂面壓力0.55MPa,不考慮自重。
3計算結果及其分析
3.1應力分布特性
通過ANSYS12.0,路基部分結構及整體應力分布情況、變形情況如圖下圖,限于篇幅計算結果不一一列出。
通過整體結構的等效應力分布可以看出,最大應力位于外荷載處。當外荷載為5.5MPa時最大應力為1.589MPa。由于所加的外荷載相對于整個橫截面比較小,等效應力與離荷載的距離成負相關的關系。在遠離荷載的位置,其內力基本沒有,這與圣唯南原理一致。
圖2 基層等效應力圖""""""""""""" 圖3底基層等效應力圖
為了體現路基對不同外加載荷的力學性能,經行了一系列的模擬。不同外加載荷引起的最大等效應力如表2。
表2" 荷載應力
壓力(MPa)
0.4
0.5
0.6
0.7
0.8
0.9
1.1
1.5
等效應力(MPa)
1.229
1.536
1.843
2.15
2.457
2.764
3.379
4.067
從上表可以看出當最大等效應力隨著壓力的增加而不斷增加,并且當壓力小于1.5MPa時其增量基本成線性關系。
3.2位移分布特性

圖4 位移曲線
從位移曲線中顯示出,在基層其位移變化很小,底基層次之,墊層變化相對快很多。產生這個現象是由于基層的剛度相對較大,則其基本就是剛體運動。底基層的剛度相對較小,并且允許進入塑性階段,其變形比較大。墊層是本構關系就是線彈性,其位移變化與高度成線性關系。
當外載荷小于0.4MPa時,底基層的豎向位移的比基層的豎向位移相對較小,但是當外載荷大于0.6MPa時,其豎向位移大致相當。其中是由于底基層在外載小于0.4MPa時,處于彈性階段并且其彈性模量比墊層要高,在彈性階段就會有效的減小豎向位移。當外載大于0.6MPa時底基層已經進入塑性階段,這時會產生幾乎相等的彈性變形,而塑性階段的變形比較小,所以其豎向位移幾乎相等。
以上表明,不管在何種截面條件下,如果在外載的作用下路面進入塑性就會產生嚴重變形。所以對于有較好承重效果的高速路還是應該嚴格要求載重。
4 結語
經過計算分析,有以下結論:1)壓力小于1.5MPa時最大應力增量與外載荷基本程線性關系,此時路基處于彈性狀態(tài)。2)在外載荷作用下基層位移變化很小,底基層次之,墊層變化相對快很多。3)垂直方向的位移隨著深度的增加迅速減小 4)外載荷小于0.4MPa時,底基層的豎向位移的比基層的豎向位移相對較小,但是當外載荷大于0.6MPa時,其豎向位移大致相當。
參考文獻:
[1]陳明祥.彈塑性力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2]康國政,闞前華,張娟.大型有限元程序的原理、結構與使用[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3]李偉,梁波,馬學寧.車輛荷載作用下高速公路路基路面動力研究[J].山西建筑,2007
[4]郭成超,鐘燕輝,李嘉等.路基承載力的評定[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