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的城市化發展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提升,市政道路作為市政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我國城市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市政道路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其設計質量直接影響到了城市的發展水平,同時也影響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所以一定要重視城市市政道路的設計工作。
關鍵詞:市政道路;設計;思路
1、引言
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極大的推動了我國城市的建設,在城市的發展中市政道路的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城市所面臨的交通壓力非常大,所以城市建設中市政道路建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當前我們必須要承認的一個事實是,城市的發展也使得交通事故頻發,所以合理的對市政道路進行設計也是促進城市健康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2、市政道路建設的基本原則
2.1交通道路設計思路原則
城市的道路設計中一定要將車輛作為一切的出發點,在市政道路建設中,所有的元素都必須要體現出交通運行的安全性,同時在路標的設計中也應該充分的體現出自身的優勢,應該流出足夠的提前量,這樣也防止了一些交通事故的發生。
2.2人行道路設計思路原則
在進行人行道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考慮到各因素對其的影響,在人車混行的道路上,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要利用城市中的交通標志來對停車的位置進行合理的設置,借助相關的措施充分的對車速和車流量進行嚴格的控制,為人們提供更加寬敞的生活空間,在對鋸齒形或者是蛇形的道路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可以發揮出其自身非常積極的作用,在本地車輛的行駛速度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時也會使得外地車輛進入所帶來的交通事故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在道路兩旁的樹不僅使得道路兩旁的景觀更加具有觀賞性,同時還會使得人們可以在更好的環境下通行,給人們以更為強烈的安全感,在道路交叉口的設計上通常都會采用凹凸的形式,車輛在行駛到這一路段的時候會產生非常明顯的震動感,這樣也給駕駛員一個較為有效的提示,道路設計中顏色和材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多種材質和顏色會給人們增加駕駛樂趣,同時還是對駕駛員需要降低速度的一種提醒,這樣也就更加有效的保證了周圍行人的安全。
2.3市政道路建設景觀設計思路原則
在道路景觀的設計方面需要參考整個道路的總體規劃,在一些人們經常活動的地方應該將景物和周邊的環境設計的相互襯托,以表現出更加吸引力的整體效果,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樹種的作用和影響,在交叉口的設計上一定要給人一種足夠的空間感和較強的舒適感,將不同的樹種進行合理的搭配,這樣對城市整體的環境水平也是一個較大的提升。
3、市政道路設計的主要方法
3.1市政道路路幅設計
市政道路路幅設計工作應該嚴格按照城市建設和發展的規劃和需要來進行,在滿足可持續發展的條件下設計出滿足未來50年城市發展的道路,這也是市政道路路幅設計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基礎,因此在設計思路上就應該選擇一些能夠充分體現現代科技水平,同時也能夠很好的滿足城市居民日常生產和生活需要的道路形式,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出市政道路設計的合理性和優越性。
3.2市政道路排水設計
市政排水設計工作中應該重點對綠化帶的排水以及車行道和人行道的排水進行考量,通常的設計方式是將滲溝設計在中間的位置,然后用混凝土材料將整個滲溝的兩側和底部封住,在設置集水井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相鄰的集水井之間保持至少40米的間隔,設置一些管道將水排放到雨水系統當中。在車行道的排水設計中應該采取雙破排水的形式,對于路面的積水主要應該采取設置雨水口的方法,我國不同地區在道路的形式上也是存在著一定差異的,如果機動車道或者是路面的寬度不是非常大的時候要采用單坡排水的方式,這種排水方法對于一些情況相對比較特殊的道路效果是非常好的,這種方式也能夠為施工提供很大的便利,路面的完整性也不會遭到破壞。,針對人行道的排水設計,一定要根據兩側地勢的差異來設置合適的擋土墻,為了有效的保證排水的效果還要在設計的過程中設置截水溝。
3.3綠化設計
道路綠化河以為城市的形象增色不少,也可以改善城市氣候和空氣質量。在進行市政道路綠化設計的時候應該根據干道的類型進行不同的設計,遵循美學特征和游憩學原理,以生態學為基準進行植物層次性的配置充分展現其特點。綠化植物的擺放還應該根據地點的不同而進行在防護型干道上應該選擇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吸塵的植物,例如珊瑚樹、圓柏、桂花、雪松和夾竹桃。這些植物的吸塵降噪功能顯著,能有效吸收有害有毒的氣體,常年呈現一種顏色,觀賞效果也不錯。為了體現綠化設計的層次感,綠色植被的擺放應該遵循喬木群落、小喬木群落、灌木群落到草坪的梯度這樣能夠使景觀效果極佳。在次干道上,為道路蜿蜒曲折植被放置應錯落有致、有遮有敞,一般情況下放置的植被有草坪、花叢、樹叢、孤植樹、灌叢等。這樣放置可以給人一種曲徑通幽的視覺效果,既體現了園林綠化的整體形象池達到了防塵降噪的功效。
4、道路建設設計創新
4.1理念創新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人為本”的理念漸漸深入人心。市政道路建設影響人們的生活起居,“以人為本”的理念更應該在市政道路建設上體現。以前的市政道路建設主要滿足交通的便利和行駛安全規則,在更加注重市容市貌的建設,滿足人們審美的精神需求。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對于推動社會文明和提高城市品位具有積極的作用。
4.3生態道路建設設計思路創新
目前,環境污染嚴重PM值爆表、霧霆天氣、黃塵風沙等惡劣氣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質量所以不管是基于視覺欣賞還是改善環境氣候的因素,生態建設的思路必須全面滲透到市政道路建設設計上來。道路建設上生態保護的原則是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應盡可能地改善城市的道路環境。
鋪路的材料選擇上應該盡量選擇熱容量大、反射率低、下墊面溫度高的材料。普通的瀝青和水泥因為下墊面性質的不同,以致太陽輻射的吸收和反射的作用各有差異,例如在炎熱的夏季啟天的瀝青路面地表溫度會達到40℃甚至更高,再加之汽車排出的二氧化碳就會很容易形成“熱浪帶”,嚴重地破壞了地表原來的熱平衡加重了生態環境的破壞。針對這種情況道路路面材料的選擇就應該擇優選取。
5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騰飛,市政道路的建設已經遠遠落后于經濟的發展作為道路建設設計人員應該適應社會發展的新需求,改革創新,使道路設計適應新環境的需要。設計人員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使用者的需求,使市政道路建設設計更加突出人性化的特點,從而達到安全出行、舒適出行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林志.市政道路存在的問題與規劃改進設計分析[J].民營科技.2011(09)
[2]席永紅.淺談市政道路的無障礙設計[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1(04)
[3]張春艷,李琦.淺談城市市政道路的設計[J].科技創新導報.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