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建設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但是公路路線設計對于周圍的環境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需要對公路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根據周圍的地形和環境的特點來進行公路的線路設計工作。因此,本文主要對公路路線設計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給公路設計者們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環境保護;公路路線設計;因地制宜;景觀再造
近年來,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進行公路的路線設計一方面要滿足行車的方便性和安全性,還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因此,將環保的觀念融入到公路的路線設計中是非常必要的,不僅能夠促進公路的發展,同時也是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貫徹和落實。
1、公路路線設計破壞環境的具體體現
進行公路路線設計工作中,對環境產生破壞作用是較為常見的,主要是由于設計人員本身或者是其他的客觀條件的影響。因此,需要對這一問題加強重視,同時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來進行解決。
(1)占用農田和拆遷建筑物。由于公路所處的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進行公路建設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對部分農田和建筑物產生嚴重的影響,這就給公路路線附近的居民帶來了嚴重的不便,不僅如此,還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破壞作用。嚴重的還會對建筑物造成損害。
(2)對城鎮、耕地和水利設施等進行分割。在進行公路建設工作中,公路的路線會穿越到不同的行政區,同時將農田攔腰截斷,或者是對當地的水利設施等產生一定的破壞作用。這種形式也會給人們的正常勞作和生活帶來嚴重的破壞。
(3)影響生態環境。公路的建設主要是為了保證人們的出行方便,因此穿越到一定的生態你環境保護區內,或者是在山上建立盤山公路等。都會對當地的制備產生一定的破壞作用,自然景觀的破壞就會導致水土流失的問題出現。如果當地地質較為松散,而且坡度較陡就會出現泥石流或者是山體滑坡等危險的現象。不僅影響著生態環境,同時對于周圍居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也會造成嚴重的威脅。
(4)引發環境污染問題。公路的建筑工程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施工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和廢氣或者是噪聲等相應的污染。這些污染源就堆放在公路的沿線兩邊。久而久之就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嚴重的影響,行車的數量越多,環境污染程度就越高,形成了惡性循環。
2、公路路線設計破壞環境的成因分析
通常情況下進行公路路線的設計要將環境保護充分考慮在其中,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的存在,導致污染問題嚴重,因此接下來筆者就從這些方面入手,來深入分析公路設計破壞環境的原因。
(1)路線設計不合理。如果線路設計不符合相關的科學標準,就會對土地產生嚴重的破壞,導致土地的浪費。而且公路的線路利用率也無法達到相應的標準。對于線路設計不合理的公路路線是不允許繼續行駛的,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材料來進行公路的重建工作,這就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更大的影響。
(2)粗放型設計方式。公路的設計工作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設計方式。但是有些公路的設計就沒有采用恰當的設計方式,除了占用大量的耕地之外,還會導致公路沿線的水土流失問題。最重要的就是對周圍環境產生嚴重的影響,對于水資源的污染以及對地質的進一步破壞等都是較為常見的。另外,在進行線路設計的過程中,如果對線路的勘查問題沒有進行高度重視或者是對當地的地形不夠了解,就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較大的影響。有些設計方案甚至會對人們的排水管和地下排氣管等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需要對公路的建設方式進行有效地改進和完善,保證其運行的可靠性。
3、環保視角下的公路路線設計策略
為了降低公路路線設計對周圍環境帶來不利影響,提高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促進公路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今后在公路路線設計中應該以環境保護為視角,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策略,具體來說,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因地制宜,提高土地利用率。每條公路線路都有自己的特點,設計的時候應該考慮其特征,對所在地區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全面考慮,根據具體的路線項目因地制宜,實現路線設計與周圍環境的有效結合,提高路線設計水平。
①做好公路路線整體設計。在路線設計初期,應該考慮路線對周邊自然和人文環境帶來的影響,選取路線的時候應該因地制宜,利用好當地的地形條件,根據地形的走向布設線形,確保線路合理流暢;②合理選擇公路斷面形式。合理選擇斷面形式能夠確保線路安全,提高環境保護水平。地形較好的地段采用一般的路基形式,而對于山嶺丘陵地區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采用適宜的路基和橋梁形式。③路線設計與地形適應。這是路線布設的重點工作,必須根據地形的實際情況,合理布設路線,注重與周邊環境的融合,避免對路線周邊環境、景觀帶來不利影響。做好橋隧方案的選擇工作,高度大于20m的填方路段最好用橋梁,中心挖深大于30m 或邊坡高度大于1.6倍路基寬度的時候,最好選用隧道方案,這樣更有利線路設計的合理性,促進環境保護工作;④合理選擇平縱線形指標。要滿足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對比相關方案的技術性和經濟性,合理確定技術指標,不能為了節約資源而降低路線的技術經濟指標。縱面設計的時候要對比橋隧和填挖方案,合理設置爬坡車道、避險車道,盡量降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保障行車安全。
(2)路線設計注重與周圍環境融合。公路路線設計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牽涉到眾多學科,需要工程師、規劃師、建筑師、景觀設計師、地質學家等的參與和協調配合,進行多團隊多學科的設計,同時還需要考慮工程建設的具體情況和線路周邊的環境,從而科學合理地規劃和調整設計方案。為了提高設計水平,做好公路路線設計的環境保護工作,最好盡早成立設計團隊,各專業技術人員需要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參與到設計決策中來,減少對路線兩旁的環境污染,提高路線設計水平。同時還應該重視細節處理問題,全面考慮路線兩旁的景觀和特點,做好沿線景觀和地貌的保護工作,提高路線設計水平,保證周圍生態環境。
(3)重視路側凈區設計工作。路側凈區設計也是路線設計的重要內容,要做好排水溝、邊坡設計工作,既達到環境保護的效果,又能夠確保駕駛員的行車安全。具體來說,在路側凈區設計的時候,應該盡量減小路基邊坡高度和坡度,廢棄土石應該運到棄土場;坡頂邊線外應該設置截水溝和急流槽,防止出現水土流失的情況。要做好邊坡的外形設計工作,主要采用柔美、自然、流暢的曲面形式,并且要注重加強邊坡防護的綠化工作。如果是上邊坡,并且方向與車輛行駛相對,最好采用低矮植被,或者低矮灌木進行綠化,構成優美和簡潔的圖案,這樣不僅能夠達到良好的綠化效果,還為行車創造舒適的環境。
4、結語
在公路路線設計中考慮其對環境的影響,并以環境保護為視角,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做好路線設計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能夠降低公路建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促進施工的順利進行,提高整個公路工程建設的綜合效益。今后在路線設計的過程中,應該結合路線的實際情況,合理采取相應的措施,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實現公路線路設計的科學、合理、生態、環保,從而促進公路工程建設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周宏凌.淺析高速公路設計與環境保護的思路[J].中國科技博覽,2011(31):45-46.
[2]寧向向,劉朝暉.基于環境影響評價的山區高速公路路線方案比選及應用[J].中外公路,2010(1):5-9.
[3]任滿倉,路建軍,郭 釗.基于環境保護的高速公路路線設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2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