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對于自身的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優美的自然景觀和園林設計能將美的享受提供給人們,為了達到這樣的要求,就要做好園林綠化中植物造景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植物造景的概念、植物造景應遵循的原則、植物與景觀設計中各元素之間的結合,進而提出了植物造景應注意的事項,以供參考。
關鍵詞:園林綠化;植物;造景
1植物造景的概念
園林植物造景指的是應用各種灌木、喬木、草本植物進行合理地搭配組合成的軟景觀,使在其他園林要素及與園林植物之間的配置過程中,充分發揮出各類植物的線條、形體、色彩、姿態等自然美的特點,以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生態園林是植物造景的指導思想,充分的利用地貌、地形等現有條件,確立以植物造景為主,生態、健康的植物自然配置。栽花種草、植樹造林是在城市環境中創造生命之綠唯一的途徑。園林景觀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植物,植物也是應用最廣泛的材料,特別是在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植物造景已慢慢成為園林建設的主流,植物造景可以更好的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
2植物造景應遵循的原則
(1)以生態發展為依據,最大限度的發揮“綠”的效益?!熬G”主要是體現在植物上,“綠”的效益包括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合理的植物造景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綠”的效益。
(2)生活性、自然性、藝術性、科學性相結合的原則。綠色是都市中的人們所向往的,人們渴望回歸大自然,因此,在設計景觀時,植物造景應綜合考慮氣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條件,以人為本,充滿生活氣息,用藝術的、科學的手法將各種矛盾融合統一在規劃之中,形成最理想的景觀環境,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要。
(3)鮮明的景觀地域特色。在景觀設計過程中先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立意,好的立意是產生好的作品的前提。在景觀設計的立意上一定要有地方性的特色,以地方性的文化作為基礎,化平庸為神奇,避免景觀設計都一樣。
(4)因地制宜,合理的引進樹種。我國有有豐富多樣的植物種類,樹種也有較大的地區差異,適地適樹,設計者首要遵循的原則就是以本地樹種為主,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等條件合理的選擇樹種,與此同時,我們要合理科學地引進外來觀賞價值高的樹種,進行馴化以豐富物種的多樣性。引進適應性強的外來樹種增加當地園林植物種類。
3植物造景與各元素之間的結合
(1)植物與周圍建筑的結合。建筑與植物的結合是人工美與自然美的結合,景觀設計時要考慮建筑的功能、風格、質感、體量與色彩,使植物與建筑和諧統一。同時要考慮植物的生長習性,合理選擇種植植物的位置,避免植物生長受到建筑的遮擋影響。植物的線條往往較活潑、柔和,而建筑的線條卻往往比較硬直。動態與靜態均衡構圖,使建筑與周圍的環境更為協調。
(2)植物與水體的結合。園林的靈魂是清澈、明凈的水體,而園林水體又是借助植物來豐富水體景觀。水旁、水中的植物在豐富水體景觀層次的同時,其色彩、姿態及所形成的倒影都增加了水體的美感。結合植物與水體時要考慮植物的生長習性,選擇適當的種植位置,才能確保形成水體景觀。
(3)植物與地形的結合。傳統的園林景觀建筑設計追求量體建筑,使建筑能夠與周圍的環境形成有機的整體,通過合理的建筑布局和適當的控制,盡量尊重原有地形特點,因地制宜的進行景觀建筑的設計,同時,景觀建筑的設計一般要順應著地勢的高低起伏而建,與原有地形和諧統一。現代建筑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地形,同時也需要考慮到周邊的地形以及環境,采取埋入或者是半埋入地下的方式,來與周圍的地形和環境進行融合是十分有效的一種方式。
4園林綠化中植物造景的注意事項
4.1植物的配置既要有統一性,又要具有多樣性
我國國土面積龐大,地理情況有很大的差異,植物的種類也非常多。所以,要對植被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研究調查,實施引種馴化工作。應該將灌木和喬木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落葉和常綠、慢長和速生的植物互相結合;草皮、地被與喬灌木結合起來,點綴一定的花草,構造更多層次的復合結構,既可以達到觀賞景觀的效果,又能夠滿足生態效益的要求。所以,因地制宜地豐富和擴大園林植物的品種,將植物配置的藝術技巧提上一個更高的層次,會帶來比較可觀的效益。
4.2植物的配置要同建筑互相協調,做到自然有致
植物也會因為年齡和季節而存在一定的差異,可以使建筑物也出現一定的季節變換,對建筑物的庭院景色進行豐富。例如,園林景觀中的門,做框的時候可以配置植物,同石頭、路等細致、合理地進行構圖,不但可以擴大觀賞的視野,將視線延伸,還能夠有效地入畫。用框景的材料作為基本的窗戶,在一些具有古典色彩的園林之中,要其中的月洞、漏窗與植物進行合理的配置,將更加豐富的意境融入到其中。在配置這里植物的時候,應該利用合適的配置方法和物種來完成,將門窗的精神內涵和本身的主旨有效地襯托出來。
4.3配置造景要疏落有致、主次分明
當代的一些大型的園林當中,一定要注意灌木、喬木成叢成片的進行配置,注意樹形的大小、高低、常綠和落葉的特征,做到疏落有致、主次分明地將景物的立體感凸現出來。按照多種形式進行配置,除了體現各個種類樹木的固有特征外,還要將主題凸顯出來。合理的搭配落葉樹和常綠樹,落葉樹要高于或是低于常綠樹木;可以借景的地方,樹木一定要保證稀疏,或選擇樹冠較高、樹干較高大的喬木,或對栽培低矮的灌木花卉,保證透視的效果;對于一些視野比較零落的部位,要用細致的植物進行遮擋。
4.4植物造景要重視四季的變化
植物配置的過程中既要四季變化又要四季常青,構造出春天繁花似錦、夏天綠樹悠悠、秋天顏色豐富、冬天銀裝批蓋的美麗景色。例如早春時即可以開花的玉蘭、丁香、迎春、桃花等,夏初能夠開花的紫薇、木槿等花草,秋天的紅楓、銀杏、楓香等,冬天依然翠綠的竹子、柏樹、松樹等。總的配置效果應該體現出四季有綠,三季有花。也可以選擇一些果樹或是含有一定藥物價值的樹木,對于一些具有經濟價值的樹木也可以進行利用,使游人來到花草繁茂、樹木蔥蔥的景色中散步時有種滿目翠綠、流連忘返、心曠神怡的感覺。
4.5植物造景應該認真的考慮生態效益
植物配置時應該遵循對綠地功能的要求,將生態效益和美化環境的作用有效地發揮出來,達到對生態環境進行改善的目的。所以,在配置綠地植物的時候應該將綠放在首位,在構成綠地結構的時候,應用各種植物材料。比如說城市道路的樹種應該具有主干挺直、落葉整齊、冠大蔭濃的特點,不應存在臭味、飛絮、毒毛,應選擇易復壯、耐修剪、抗污染性強、壽命長的樹種,使其對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發揮應有的功能與作用。
5結語
在園林景觀綠化的過程中,植物造景技術的存在對園林景觀綠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園林綠化建設與植物造景技術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植物造景技術是促進園林綠化建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植物造景技術不是盲目的對植物進行設計、造型而是根據植物自身的生活習性、生長環境對其進行應用,使植物在園林景觀中展現自身的美感。在園林發展的同時,使人們的身心得到放松,人體的健康得到保障,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蘇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2]孫居文.園林樹木學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3]姜允芳.城市綠地規劃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4]李冠衡.從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的角度探討植物造景藝術[J].北京林業大學,2013(18)
[5]趙成波.園林植物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