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當前的環境問題是比較嚴重的,所以園林建設在城市的發展中也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它對改善城市的空氣質量,美化城市環境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對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性和應用予以簡要的分析和闡述,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園林綠化;現代化;城市建設
園林綠化主要就是使用各種植物做出相應的規劃和整合,同時還要在這一過程中以生態建設為主要的關注點,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同時也為人們創造出更加和諧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在城市環境的建設中,植物的功能是任何其他事物都無法代替的,城市環境的保護和建設是一項需要多項工程相互配合的,而綠化工程在這一過程中則發揮了最為重要的美化環境的作用。
一、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性
1、降噪、防潮、防止水土流失
在城市的建設中,如果建設了園林建設,花壇、灌木叢和林地都能對噪音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就算我們最為常見的行道樹也能起到非常明顯的降噪作用,通常其降噪量在0.5到4.5分貝,如果在城市的建設中,綠化的規模足夠大,城區內部的空氣質量也會得到非常明顯的改善,樹木和植物能夠有效的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氟化氫等有害物質,這樣也減小了有害氣體的流動范圍,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園林植物的光合作用要比呼吸作用強很多,甚至可以達到20倍以上,植物的根系會深深的扎根在土壤當中,這樣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災害的產生和發展,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改善環境,營造舒適的氛圍
在城市的建設中,重視園林綠化工作可以對城市中的建筑起到非常好的裝飾性作用,這樣城市給人的整體感覺也會產生非常不同的效果,對城市的環境也是一次重要的改造,這樣也會在城市的環境中形成非常好的對流現象,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的環境,對于整天忙碌的城市人群來說,綠色植物對放松心情,緩解疲勞等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3、提高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園林綠地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綠地植物,植物在生長的過程中會產生兩種效益,首先是植物本身的物質增長會帶動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這也是其所體現出來的經濟效益,舉例來說,木材和樹苗等都是可以直接當做商品進行買賣的,在銷售的過程中就會體現出其巨大的經濟效益。其次是植物在生長的過程中可以釋放出大量的氧氣,還能對灰塵有一定的過濾作用,如果是夏季,其還能有效的遮擋太陽照射,起到降溫的作用,這樣也就凸出了其環境價值,這一行業的發展也充分帶動了其他行業的進步,所以園林綠地的建設對城市的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動作用。
4、改善小氣候
一個地區對氣候的影響因素是比較多的,通過園林綠化建設可以對影響城市氣候的某些因素進行一定的調節,所以在小范圍內改變了氣候,這種氣候上的變化也對人們的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舉例來說,某城市的研究人員對綠地的降溫作用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結果顯示,綠地和非綠地的溫度是明顯不同的,有綠地覆蓋的地區溫度要比非綠地地區更低,綠地面積越大,降溫就越明顯,對調節氣候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
5、文化傳承和普及作用
園林公園當中經常會舉辦一些花卉或者是藝術表演的等一些文化展覽等活動,這樣的情況下對當地文化的普及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二、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理念
1、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建設園林
早在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世界委員會給予可持續發展的定義為:“可持續發展為這樣的發展,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這個概念包括三個原則:公平性原則、持續性原則、共同性原則。它是本質的創新,是改變過去人與自然的對立關系為和諧關系,以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為目標,也就是強調生態環境是基礎,經濟發展是條件,社會進步是目的。可持續發展,是跨世紀各國政府共同關注的主題,是人們制定各種發展規劃的重要指導思想。
人類需要園林綠化,城市呼喚綠色,為保證城市園林綠地可持續發展,必須正確處理人和自然,城市和園林的關系,合理協調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第一,樹立可持續發展與經濟發展相協調觀念,確保園林綠化有的放矢。在“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戰略方針”指引下,建立合理的城市發展體系,在城市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做為城市生態調節器的園林綠地必須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綠地系統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綠地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同步實施,使園林綠化有的放矢,創造更多的“城市林帶”“綠色走廊”“城市花園”等綠色空間,形成點、線、面、體的完整的城市綠地系統。
第二,樹立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性觀念,確保園林綠化持久性。在土地利用上,對綠化資源較好的用地一定要深入研究,長遠打算,進行遠景規劃,減少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面浪費,確保園林綠化的持久性。
2、以建設生態園林為目標發展園林
當前城市園林發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生態園林。發展生態園林的基礎是生態學,目標是通過發展生態園林達到人與自然的協調關系,謀求持續發展,恢復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從而促進城市生態的建設和發展。
第一,用生態學觀念,系統規劃設計園林。生態園林是各生態群落在審美基礎的藝術配置,是園林藝術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是園林綠化事業向深度、廣度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園林綠化設計中,根據生態學理論,將綠色空間的分布和占有的比例、對環境污染的消除、抗衡能力以及促進良好的生態循環能力,需要進行深入細致、綜合、全方位的調查研究,然后進行規劃設計,根據社會的需要及經濟條件來規劃設計出實用、經濟、美觀的方案,把生態學理論與園林景觀藝術相結合,創造一個生態協調穩定,景觀優美的游憩景地,極大地改善、豐富、調節人們的精神生活。
第二,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特色的綠化植物。建設生態園林,要因地制宜,必須對各種植物的生態功能做出全面的量和質的評價。根據其生物學特性和立地條件,合理配置,選擇具有鄉土特色的植物,取得其最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實現生態園林是一項巨大復雜的系統工程,是園林綠化事業發展新的里程碑。
第三,加強園林綠化管理力度,為經濟建設服務。《城市綠化條例》中的第二十三條明確規定“城市的綠地管理單位,應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持樹木花草繁茂及綠化設施完好”,根據這一規定,園林綠化必須加大管理力度。第一,園林綠化要求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完善各種管理體制;第二,增加園林綠化管理的科技含量,擴大專業技術隊伍,讓科學技術真正轉變為生產力。要達到園林綠化系統與社會系統的協調發展,必須用最先進的技術手段來取得綠化與環境的最佳效果。使園林綠化要向“高水平,嚴管理,建設生態園林”的方向發展,為經濟建設服務,發揮生態環境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作用。
三、結語
園林的綠化建設在當今這樣一個城市不斷發展,同時城市環境質量也在不斷下降的時代有著重要的意義,做好園林綠化建設工作可以更好的保證城市的環境,為人們的健康保駕護航,同時也為城市面貌的樹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陳元宏.關于城市園林景觀規劃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25)
[2]朱莉萍,潘霄嵐.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07)
[3]海正芳.論述園林綠化在現代城市建設中應用的地位與作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