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瑞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211100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園林綠化工程應運而生,成為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施工質量問題一直是限制園林綠化工程發展的主要因素。一般說來,影響工程質量的因素由人員、材料、工序和環境等因素組成。本文總結了影響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的問題,提出了園林綠化工程施工質量技術管理的分析。
關鍵詞:園林綠化;質量;控制
1.影響園林綠化工程技術的主要問題
1.1植物種植設計圖紙標識不統一,實地施工中缺乏指導性
園林綠化工程的設計圖紙實質上是一種示意圖。即在總平面圖上給出的是相對位置,甚至包括跳石板的小園路,很少帶有立面圖,垂直方向的設計往往只能通過效果圖估測。種植設計圖普遍采用自定義的圖例,用文字(或數字編號)標注說明植物名稱,而對不同種植點的植物規格要求、造型要求、植物種植面的朝向等問題,或使同一品種在組群中規格的混搭,均沒用圖示清楚標識或只是在平面圖中簡略說明;由于園林施工場地大多為建筑、交通規劃以外用地,很多時候未對現場原貌進行描繪和景觀價值的評估,故設計圖紙上通常未對原有植被、原有地形進行有效利用。從施工過程中我們了解到,許多喬、灌木特別是古樹名木及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灌木等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和保護,場地原有的天然“氣質”往往被新的園林建設所覆蓋,原景觀的歷史被無情的割裂了。正因為場地的復雜性,設計者意圖未能及時傳達給施工者,這就造成按圖施工的可操作性不強,施工人員習慣性的依據、依靠經驗放樣,組織種植,這樣很多時候影響了圖紙的指導性和預期實際的景觀效果,設計思維表達不統一、不完整。
2.2植物形態變化和營造景觀效果的標識不完整
由于工程材料中的植物屬于有機生命體,在其生長數個(數十個)周期內發生許多變化,故所營造出來的景觀有異,施工技術、養護要求和工程營造也不同。例如,目前園林綠化工程設計在喬木規格的表上普通只包含胸徑和冠幅,而對冠型、自然高、主干形狀、分枝狀況、生長勢方面卻很少限定。很難完整表述喬木形態;而在灌木規格,通常也僅僅有株高和冠幅,卻很少限定抽枝豐滿度等情況,這樣很難對灌木形態加以控制以完成設計理念。尤其是虬枝盆景狀的喬木無法在通過設計圖紙表達,故只能“先選材料,再做設計”。影響后期的景觀效果,也給工程預結算、工程招標、工程施工監理和驗收等工作帶來困難。
2.3植物配置結構缺乏科學規劃
植物配置通常以中國古典園林植物種植方式加以拓展,認為雙數種植便是“不園林、不專業”,不注意具體分析場地氣質,不注重與功能區結合。這通常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 組群種植如5株一叢,3株一堆,極少使用4、6、8株等雙數叢植。其實單數成叢種植只是用最少的植物,能達到打破景觀呆板平衡,使得景觀效果有“生(升)”的一種意猶未盡的空間感。但其實雙數組群植只要搭配合理,同樣也能達到優美的效果;
② 灌木色塊和草坪偏多,難以形成復層結構。特別是街頭綠地,由于地處交通要道,灌木色塊均統一高度,更是無法尋覓其造型的優美;
③ 在人流密集的居住小區,廣場通道附近的綠化帶,不做人流、物流分析,許多便捷通道被綠化地割裂,導致交通不暢而綠化地被踐踏損壞;
④ 帶刺植物配置在園路邊,如枸骨、火棘等,影響行人通行,在兒童公園栽植多飛絮、多刺、有毒、有臭味及容易引起過敏癥的植物,如月季、夾竹桃、鳳尾蘭等;
⑤ 在植物配置上不注重植物的生理、生態特性,樹種在長期的生長過程中,對其所生長環境形成一種生態適應性。人們在栽植時常常忽視樹種與環境之間的協調,從而影響其存活及長勢。例如忽視了不同樹種對光照需求的差異,在一些光照不足的地段種月季、玉蘭、石榴等喜光植物,而在光照比較充足的地段卻選種了毛杜鵑、珍珠梅等耐陰植物,影響了它們的正常生長及花色、花量、花期。
2.4園林綠化工程后期管護不到位
由于近十年來隨著國內城市化進程加速,而園林工程管理人員在認知水平和技術水平上很大程度還停留在中國古典園藝造景上,大規模流水線作業的經驗不足。而園林工程一線作業人員,由于技術門檻較低,素質普遍不高,園林工程機械化程度較低等這些綜合的原因,使得不能很好把握苗木的生長規律,導致養護管理不到位,將嚴重影響工程的質量。而在后期管護中,管理技術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使得病蟲害防治、雜草鏟除、適量施肥等養護管理通常針對性不強,導致即使施工質量優異的園林工程,景觀效果也很難達到設計水準。
3.加強園林綠化工程技術管理的措施
現場工作面清理,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對施工場區內的多余堆土集中進行清理,綠化鋪裝工程施工時,需要將工作面的石塊、瓦礫、混凝土及其它雜物集中清理,運出施工現場。現場渣土清運出場后,采用平衡土方進行鋪裝用地及綠化平整,綠地標高下要保證種植要求。
3.1土方施工準備工作
1)清理場地
在施工區域內,凡是有礙于工程施工的或影響工程穩定的地面物如建筑垃圾、雜草、死樹等撤底清除。
2)排水
土方工程前期整理地形時要有一定的坡度,路面及廣場完工后保證不小于0.3%的坡度,以保證后期工作及完工后排水暢通。
3)定點放線
在清場完成后,用測量儀器在施工現場進行定點放線,便于確定施工范圍及挖土或填土的標高。
3.2土方施工的方法及技術措施
研究制定現場場地平整、土方開挖施工方案;繪制施工總平面布置圖和土方開挖圖,確定開挖路線、順序、范圍、底板標高、邊坡坡度、排水溝水平位置,以及挖去的土方堆放地點。
1)土方開挖前,應摸清地下管線障礙物,并應根據施工方案的要求,將施工區域內
地上、地下障礙物清除和處理完畢。
2)建筑物或構筑物的位置或場地的定位控制線(樁);標準水平樁及其槽灰線尺寸,必須經堵塞檢驗合格,并辦完預檢手續。
3)場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區域內,要挖臨時性排水溝。夜間施工時,應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錯挖或超挖。
4)開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管溝時,應根據當地工程地質資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低于開挖底面的50cm,然后再開挖。
5)開挖的土方,在場地有條件堆放時,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應一次運至棄土處,避免二次搬運。
6)土方開挖一般不宜在雨季進行,否則工作面不宜過大,應分段、逐片地分期完成。
3.3種植土回填
1)綠化土方按設計要求,人工整修,整理后地形應自然流暢。綠化區域內種植土表層要求圓滑平整,凹凸不大于2cm。種植土應松土透氣、控制雜草,良土壤通氣狀況,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有利于難溶養分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同時除去雜草,可減少水分、養分的消耗,減少病蟲害,做到清潔美觀。
2)綠地回填土和種植土均需外部提供,對種植土的要求是通過對樣品實驗室分析,要求土顆粒均勻,綠化種植土肥力中等以上,不易板結,PH值適宜苗木生長。當未達到上述要求時,應采取補救措施,如施肥、調整酸堿性等方法。
3)在回埴種植土過程中,嚴把質量關,絕對不進一車不合格種植土。為防止調運不合格種植土,運土過程設專人發、收土票。
4.結語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技術管理與進度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之間既存在著相互對立,又存在著相互統一的關系,必須正確處理好他們之間的關系,做到工程質量合格,進度符合合同要求,投資成本合理,安全文明施工。
參考文獻:
[1]陳潔.提高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的思考[J].中國林業,2005,(10).
[2]鄭治理.園林綠化工程質量控制及施工技術探討[J].中國城市經濟,2011,(08).
[3]秦羽,張皓寧.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的影響因素與工程管理[J].科技創新導報,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