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州偉晟礦產資源評估咨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以德欽縣通吉格銅礦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了該區成礦地質條件,總結了礦區地質特征,分析了礦床成因。
關鍵詞:礦床;環境;成因
1、概況
云南省德欽縣通吉格銅礦,位于云南省德欽縣城20°方向、平距44千米處,行政區劃隸屬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羊拉鄉所轄。地理坐標:東經99°03′′30″—99°05′00″,北緯28°50′15″—28°51′30″;面積4.51平方千米。
2、成礦地質條件分析
礦區地處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之間的古特斯構造帶,在揚子陸塊邊緣的基底上經歷了伸展、斷陷俯沖消減、碰撞、多次的盆—山轉換,形成了多條弧盆構造。區內火山旋回明顯,由此構成了裂谷型和活動邊緣型火山—沉積建造;強烈的構造擠壓致使區內構造復雜,巖漿活動頻繁,多期次的巖漿活動,帶來了豐富的礦溶液,形成了十分有利的成礦條件。
區內礦產的產出與巖漿活動、構造、圍巖巖性等關系密切,主要礦床與中酸性巖漿巖帶有關,礦床類型有接觸交代型(矽卡巖型)、熱液型等。
2.1構造對成礦的控制
南北向區域性深大斷裂(金沙江斷裂、扎仁斷裂)控制了區內中酸性巖漿巖帶、超基性巖帶及礦帶的分布。巖漿巖帶呈與區域構造線走向一致的帶狀展布,而已知各次級礦帶均疊置于各巖漿巖帶之上,并形成與相應巖漿活動有關的成礦系列。如羊拉—曲隆銅(鉛鋅銀)礦帶就疊置于印支期加仁花崗巖帶之上,并北部以Cu為主(羊拉),南部以Pb、Zn、Ag為主(格亞頂—曲隆),而板塊結合帶以Au、Hg、As、Cr、Ni為主,疊置于華力西期超基性巖帶上。區內礦化元素水平分帶清晰。北東向次級斷裂是巖漿、熱液、礦質的運移通道,中酸性巖體外接觸帶的層間破碎帶、節理、裂隙是賦礦的有利部位,含礦熱液沿變質石英砂巖、絹云砂質板巖、大理巖節理、裂隙上升過程中,產生熱變質,形成含礦角巖、角巖化變質石英砂巖、石榴石矽卡巖、透輝石矽卡巖。北東向斷裂在測區內呈近等間距展布,在其旁測形成了羊拉銅礦、加仁銅礦、宗亞銅礦、曲隆銅鉛多金屬礦等多個礦床、點。
2.2巖漿活動對成礦的控制
形成于華力西期的金沙江洋盆,在形成、俯沖消減、消亡的演化過程中,伴有多旋回的中基性火山噴溢活動,同時有含礦流體的活動,形成富含Cu、Pb、Zn等礦質的火山巖、火山碎屑巖,從而構成礦質的初步堆積,形成原始礦化層位。印支期—燕山期,地槽全面褶皺回返,造成了本區褶皺及同向斷裂的生成。沿深斷裂附近,有各類基性、中酸性巖體侵入。這些巖體侵位的同時,帶來了富含Cu、Pb、Zn等礦化元素的熱液,在近巖體的圍巖,發生交代、充填作用,于構造有利地段(接觸帶、層間裂隙帶、擠壓破碎帶等)沉淀富集成礦,形成熱液接觸交代型、熱液型銅(鉛鋅)金屬礦。測區礦體多圍繞加仁印支—燕山期中酸性(斑)巖體產出,既產于外接觸帶圍巖之中,也見于巖體內部破碎(裂隙)帶。產于圍巖之中的主礦體是順層的,但局部地段也出現穿層現象。巖體內部礦體呈大脈狀產出,切穿圍巖。主礦體一般分布在距巖體0~180米的圍巖內。巖體中Cu、Pb、Zn、W、Mo等成礦元素富集。黃鐵礦、黃銅礦化較普遍,呈細脈浸染狀產出,巖體是成礦物質的主要來源。
巖漿巖對成礦控制還表現為本區巖漿巖的成礦專屬性較明顯。中酸性巖體與Cu、Pb、Zn、Au、Ag等相關,鉻鐵礦等則與超基性巖、基性巖相關。
2.3圍巖性質對成礦的控制
大理巖、白云質灰巖、白云巖等鈣質巖石化學性質活潑,易與含礦熱液發生交代作用成礦;砂巖性脆,多孔隙,易形成各種裂隙,利于含礦熱液活動、充填成礦。
礦體主要分布在泥盆系中上統里農組(D2+3l)及泥盆系下統江邊組(D1j)的含中基性火山物質的大陸斜坡相地層中,巖性為淺灰色變質絹云石英砂巖、絹云砂質板巖夾白色中—厚層狀細—中晶大理巖,本區泥盆系地層中的金屬元素含量明顯高于其它時期的地層(李定謀等,2002),地層沉積過程中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金屬元素的富集。受巖漿期后含礦熱液作用,富鈣質巖石被熱交代形成含礦石榴石矽卡巖、透輝石矽卡巖(局部可見未完全交代的大理巖),構成了礦區主要含礦巖石類型。變質碎屑巖類(絹云石英砂巖、絹云砂質板巖)則重結晶形成角巖、角巖化變質石英砂巖、斑點絹云砂質板巖。含鈣的絹云砂質板巖、變質石英砂巖矽卡巖化較強,銅礦化明顯增強,具備了形成矽卡巖礦體的條件。
3、礦床控礦因素
3.1巖漿巖
礦體圍繞印支—燕山期中酸性(斑)巖體產出,既產于外接觸帶圍巖之中,也見于巖體內接觸帶。產于圍巖中的主礦體大致順層,局部地段也出現穿層現象。主礦體一般分布在巖體內外接觸帶上。巖體中Cu、Pb、Zn、W、Mo等成礦元素富集,黃鐵礦、黃銅礦化較普遍,呈細脈浸染狀產出,巖體是成礦物質的主要來源。
3.2地層
礦區礦體主要分布在泥盆系中上統里農組(D2+3l)及泥盆系下統江邊組(D1j)含中基性火山物質的大陸斜坡相地層中,巖性為淺灰色變質絹云石英砂巖、絹云砂質板巖夾淺灰白色中—厚層狀細—中晶大理巖;本區泥盆系地層中的金屬元素明顯高于其它時期的地層(李定謀等,2002),說明地層在沉積過程中就可能有金屬元素的富集。受巖漿期后含礦熱液作用,富鈣質巖石被熱交代形成含礦石榴石矽卡巖、透輝石矽卡巖(局部可見未完全交代的大理巖),構成了礦區主要含礦巖石類型;變質碎屑巖類(絹云石英砂巖、絹云砂質板巖)則重結晶形成角巖化變質石英砂巖、斑點絹云砂質板巖。特別是含鈣的絹云砂質板巖、變質石英砂巖矽卡巖化較強,節理、裂隙、層間破碎帶發育,銅礦化明顯加強,具備了形成矽卡巖礦體的條件。
3.3構造條件
礦區構造活動強烈,加仁中酸性巖體的侵入,在接觸帶上次級斷層、層間破碎帶、節理、裂隙發育,是含礦熱液的通道和賦礦場所;含礦熱液沿變質石英砂巖、絹云砂質板巖、大理巖節理、裂隙上升過程中,產生熱變質,形成角巖化含礦變質碎屑巖及各類矽卡巖。
4、礦床工業類型及成因類型
4.1礦床工業類型
礦床礦石工業類型以角巖化變質石英砂巖、花崗閃長巖型銅礦石為主,次為矽卡巖型銅礦石、砂質板巖、構造角礫巖型銅礦石;有用組分以銅為主,礦床成因類型為熱液—接觸交代型銅礦床。
4.2礦床成因類型
通吉格銅礦受巖體、地層、構造三位一體控制,礦床主成礦類型為熱液—接觸交代型銅礦床。成礦物質主要來源于地幔,巖漿期后氣成—熱液在擴散過程中,萃取圍巖中礦物成分,形成富礦熱液并交代大理巖成礦,主成礦期與巖體侵位同屬印支—燕山期。
參考文獻:
[1]張東風,柳建新,謝維.激電測深法在非洲剛果(金)某銅鈷礦區的勘查應用[J].地質與勘探.2010(04)
[2]楊金永,段德華,段純彬,王光恩.羊拉銅礦成礦地質條件及控礦因素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0(10)
[3]曾禮傳.云南德欽羊拉銅礦區地層研究[J].云南地質.2010(01)
[4]鄒光富,毛英,毛瓊,夏彤,李淑民,蔡建國,楊凱.西南三江地區成礦作用、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J].礦物學報.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