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市規劃局 云南省麗江市 674100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地發展,對于城市的規劃問題也變得越來越重要。近些年來,我國一直采取的是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這種粗放的發展模式對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浪費,使我國原本就形勢嚴峻的資源更加的匱乏。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對城市進行合理的規劃,建設節約型城市已經成為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通過介紹如何從交通、土地和水電等方面建設節約型城市,希望可以幫助社會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設;節約型城市;措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城市建設的進程也在不斷地加快,城市化的程度不斷地加大。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交通事業和水電事業以及建筑事業都在飛速的發展。這些行業的發展使得城市居民出門更加便利,用水用電更加安全方便,居住條件更加的舒適,城市環境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但是在城市化的過程之中依舊存在著很多的弊病,對于資源的不合理的利用,大規模的圈地擴城以及對于經濟的粗放式發展,這些問題都使得人地關系變得緊張,生態環境變得惡劣,自然資源越發的匱乏,阻礙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進程。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各大城市應該對于這些城市規劃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幫助緩解人地緊張關系,恢復自然生態環境,合理有序的利用資源,建設更好更美麗的節約型城市。
城市規劃主要是為了解決各種資源不合理的利用和浪費的問題,只有對這些資源做到合理開發,科學利用才能建設成為節約型城市。其中,需要重點進行節約利用的資源包括土地資源、交通資源以及水資源和電力資源。現階段城市建設過程中對于這些資源的利用都存在很多不科學之處,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才能有效地推進節約型城市的建設進程。
一、節約型城市建設過程中土地資源的節約
我國作為世界上第三大國,擁有著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物產豐饒。但是,仔細計算的話不難發現其實我國的人均土地面積并不大,相反人地關系還十分的緊張。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地加深,很多城市都存在圈地擴城的現象,這就使得原本就緊張的耕地面積進一步的縮小,對糧食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那么如何在城市發展需要占用大面積的土地和維持有效的耕地面積之間尋求一個平衡呢?
1.1改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地發展,城鄉過渡的進程也在不斷地推進。在這個特殊的歷史階段里,城市的規劃過程中要對城鄉的空間結構進行合理有序的規劃與調控,采用城鄉網絡化的發展形式,進而形成密集型的城鎮管理與開發的布局,以及開放的城鄉空間結構,這種方式可以有效促進土地資源的節約與集約化利用。
在城市建設網絡化基礎設施,提高城市周邊的鄉鎮的城市化水平,達到有效的疏散城市人口與工業的目的。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城市過度的圈地擴城對耕地資源造成極為惡劣的破壞。農村由于受到重工業等污染性企業的影響比較小,并且空間充足,資源也相對較為豐富,所以可以幫助城市分擔一些基本的功能,比如說可以利用農村保存較為良好的生態環境建立苗圃、果園、林地等充當城市的綠化用地[1]。又或者可以把城市周邊的一些交通條件比較好的鄉鎮作為城市的衛星城;此外,對于城市周邊地區的一些湖泊、河流或者山丘也可以充分的利用,開發為休閑旅游的景點,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
1.1.建設集約型城市,加強城市功能建設
很多的城市在進行規劃的時候都會存在占用耕地來進行擴充的現象,這種現象造成了耕地資源的緊張,在糧食安全形勢日趨嚴重的情況下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城市再進行規劃建設的過程中要盡量的規避耕地或者盡可能的少占用耕地,切勿因為貪圖一時的利益而對耕地造成不可修復的損害。
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要充分的利用荒地和廢棄土地等非耕土地作為城市的發展用地。同時,城市規劃過程中還要做到讓城市的形態更加的緊湊,防止結構松散的現象出現。這就要求城市在建設過程中要合理有序的進行,不能沒有章法的胡亂規劃。新城的建設可以依托老城區,自內向外發展,循序漸進的擴大城市化進程。這種填充式發展的城市規劃模式可以讓每一分土地都能夠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極大程度上避免了浪費土地現象的出現。
在城市進行填充式發展的同時還應該重點的注意控制城市擴充的邊界,對于耕地和濕地、森林等自然綠化資源要實現合理的保護。深入挖掘建成區現狀用地的潛力,讓這些土地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城市在進行規劃之前要對當地的生態資源進行充分的調查,對城市周邊環境進行精密的測算計量,對可以成為集約型城市用地的土地資源進行審計管理,使得開發程度較低以及被閑置的土地資源二次利用,從而為節約型城市的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二、節約型城市建設過程中交通資源的節約
經濟水平的提高帶動了交通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有了私家車。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除了工業對于資源的利用所占比例較大之外,交通方面對于資源的利用也是非常巨大的。我國的大部分機動車都是存在于城市,所以,建設合理的城市交通網絡和交通設施對于有效的減少交通方面對于資源的浪費是十分的有效的。
2.1大力公共交通和軌道交通
近些年來,很多城市都開始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事業和軌道交通事業,這種新型的交通方式對于可持續發展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也為節約型城市的建設提供了借鑒。
根據我國能源匱乏的基本國情,將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事業作為基本的國策是十分必要和科學的。公共交通是一種資源節約型的交通方式,符合科學發展觀和節約型城市建設的需求,因此城市在建設的過程中要大力宣傳,鼓勵市民出行使用公共交通方式。為了更好的讓市民出行選擇公共交通方式,就要加強這些公共交通設施的建設。城市在規劃的過程中要預留出一定的土地供作為公共交通用地和其他配套設施建設用地,并設置公共交通專用線路[2]。同時還要增加公共交通方式的換乘點,讓市民的出行更加的方便快捷。
2.2建立自行車專用車道
自行車是一種綠色無污染的交通工具,在節約型城市的建設過程中要大力鼓勵市民出行選擇自行車的方式,這樣能夠一定程度上減少資源的浪費并且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三、對于水電資源的節約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極為匱乏的國家,很多地方因為嚴重缺水而限制了經濟的發展。所以在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節約用水,節約用水可以通過很多的方式進行,比如說建立廢水回收系統和凈化水的處理系統,建立雨水儲存設施,讓水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節約水資源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對于電力資源的節約和有效的利用。城市用電可以逐步推廣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和水力發電等無污染的發電形式,在節約資源的同時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結語:
節約型城市建設是社會發展進程中城市規劃的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各地區各部門要緊密的圍繞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指導,結合自身的地域的實際情況,提出更加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方案,促進城市更加健康的向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晨.關于城市規劃與建設節約型城市的思考[N].廣西工學院學報.2009,12(4).
[2]王春海.城市規劃與建設節約型城市之我見[J].科技與企業.201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