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慶何方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401146;2.重慶市風景園林規劃研究院 401147
摘要:規劃如何做到適度超前,具有前瞻性?這需要我們去研究外因和內因,比如宏觀政策、時代背景、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等外部因素以及自身發展條件等內部因素,通過綜合分析來合理確定城市性質以及空間邊界。本人通過內外因分析,來確定宣化縣的城市規模及增長邊界。
關鍵詞:前瞻性;城鄉總體規劃;城市規模;增長邊界
1.前瞻性與城市總體規劃
前瞻性,顧名思義就是超前的意思。規劃特別強調前瞻性,因為它是城市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發展藍本。規劃中的前瞻性強調的是適度超前,如何把握這個度就成了規劃中的難題。
2.影響因子
規劃需要從哪些方面來加強研究,來體現規劃的前瞻性。城市發展動力主要受到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影響。外部因素主要是指政策、時代背景、外部交通條件、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內部因素主要是指區位條件、歷史文脈、自然資源稟賦等因素。規劃師通過分析判斷,找到影響最大的因子,綜合預測,得出結論。
2.1外部因素
2.1.1宏觀政策研究
宏觀經濟政策是收緊還是放寬,對經濟發展速度的預測是有一定影響的。國家兩會召開提出城鎮化、土地政策、三農政策等新政策,影響到城鄉總體規劃的很多方面,比如《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提出城鎮化由注重數量轉變為注重質量,城鎮化發展更強調以人為本,以后城鎮化水平將會從關注數字轉移到關注居住環境質量、生活配套、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等上面來。城鎮化發展速度、質量需要重新思考。
2.1.2時代背景研究
區域位置的不同影響其發展速度。東部沿海城市在九十年代的時候發展較快,中部城市在21世紀初發展較快,而西部城市在最近幾年,隨著交通的改善、經濟的發展、政策的扶持才迎來城市建設發展高峰。
2.1.3其他外部因素
最近幾年,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大量建設,村村通公路等政策的實施,交通條件逐步改善,水廠、污水廠、電廠、變電站等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也給城鎮發展建設提供了保障。隨著發展較快的城市發展放緩,而落后的城市后勁足,發展速度快,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2.2內部條件
2.2.1區位條件
區位條件包括地理區位和交通區位。區位優勢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單項優勢往往難以形成區位優勢。一個地區的區位優勢主要就是由自然資源、勞力、工業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決定。同時區位優勢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隨著有關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區位條件的改變,城市發展也會受到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
2.2.2歷史文脈
歷史文脈,就像一個人的性格,是一個城市的特質。
2.2.3自然資源稟賦
自然資源稟賦,是指各區域可供挖掘的資源。
2.2.4其他
比如現狀建設情況、經濟狀況等。
3.以宣化縣城鄉總體規劃為例
宣化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處張家口中心地帶,緊鄰張家口中心城區和宣化區。現狀戶籍人口約28.5萬人,城鎮化水平約26.1%。宣化縣長期處于“有縣無城”的狀態,以異地城鎮化為主,城鎮人口向宣化區、張家口市區聚集。
3.1外部條件
3.1.1宏觀背景
(1)“環首都經濟圈”戰略
“環首都經濟圈”是在北京周邊的十余個區縣,即北京+河北省的張家口、承德、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島+天津的寶坻區、武清區、薊縣。其中重點發展張家口、承德、保定、廊坊四市。國家“環首都經濟圈”戰略的實施,為宣化縣承接北京產業轉移,加速產業升級,提供了最佳平臺。
(2)京津冀一體化戰略
京津冀一體化從國家戰略層面被強化,意味著區域內合作走向“深耕”,河北在區域合作發展中迎來新機遇。張家口市緊鄰北京市,是河北省的東門戶,且位于北京市的西北方向,承擔著與京津冀經濟圈對接,對宣化縣而言,產業升級、城市建設、人口增長、生態環境改善等多方面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3)京張聯合申奧
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消息,從2014年1月24日起,北京和張家口正式啟動申辦2022年冬奧會。借申辦冬奧會契機,交通將大為改善,屆時從北京到延慶只需要20分鐘,一小時之內就能到達張家口及崇禮太子城雪上賽區。宣化縣到北京只需四五十分鐘,對宣化縣旅游業和商貿物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機遇,對人口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加。
3.1.2時代背景
計生政策的放寬,“單獨二胎”的實施,將促進宣化縣人口的增長。
現狀城鎮化率26.1%,即將突破30%,進入快速城鎮化階段。新縣城的建設,也將促進城鎮化率快速增長。最近三年,宣化縣發展速度很快,逐步縮小與同類城市的差距。
3.1.3其他外部條件
(1)三所高等院校入駐
張家口的三所學院已經確定進駐洋河新區,包括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河北北方學院和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高等院校入駐洋河新區,將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吸納更多的外來人口流入宣化縣境內(沙嶺子鎮)。
(2)交通條件改善
境內有宣大、京藏、張石、張承、京新5條高速,京包、大秦、宣龐及擬建的張唐、藍張、京張城際等6條鐵路。特別是擬建的京張城際鐵路將大大縮短宣化縣與北京的時空距離,使其成為北京“一小時”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3.2內部條件
3.2.1新縣城建設
宣化縣緊鄰張家口市中心城區和宣化區,而這兩城人口密度大,人均用地偏少,城市發展用地極其緊張,市中心城區已經打破行政界限,向沙嶺子拓展,相關配套設施正在建設,沙嶺子新城的吸引力增強,城鎮人口將會進一步增加。
3.2.2產業結構調整
京津冀一體化以及國家生態功能區的劃定,對宣化縣產業發展提出新的要求。淘汰落后產能,發展第三產業,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主導方向。服務業的發展,也為城鎮化提供了動力。
3.2.3園區建設
全縣工業、商貿園區總數達到5家(東山園區、望山園區、南山園區、宣化縣工業物流園區、沙嶺子商貿服務區),數量和質量均實現了全市領先。園區的建設和企業的入駐,將提供較多的就業機會。
3.2.4交通改善
宣化縣為了配合京張聯合申奧,提出對道路提檔升級。國道112線改建,洋新線、頭武線、張小線、永蘆線由縣道提升為省道,道路也進行改建升級,全方位提高公路通暢能力。交通的改善,能進一步促進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
3.2.5現代農業發展
宣化縣是農業大縣,農業人口所占比重大。未來二十年,全縣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機械化,釋放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為進一步城鎮化創造條件。
3.5城市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