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埃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浙江省 310030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城市化進程也不斷加快,各類建筑項目越來越多。要想建筑設計符合現代化城市發展的需求,就必須重視建筑設計的創新思維,充分利用其反思性、超越性、實踐性、相對性等創新理念,設計出現代建筑精品工程。
關鍵詞: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應用
隨著社會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于建筑審美標準也在不斷變化,對于建筑設計的創意效果需求更高了,如此以來,陳舊的設計思路就滿足不了現代發展需求。因此,建筑設計的創新研究是現階段重要的研究問題。
1建筑設計的創新思維的特征
1.1反思性
建筑設計創新思維不是習慣性思維也不是重復性思維,它應當是對現實理論和建筑設計實踐不斷批判和反思的結果。一方面是對現實的反思,任何創造性活動的素材都是來源于現實生活,因而建筑設計只有反思現實才能找到創新的方向。一方面是對自己創作思想的反思。每個成功的建筑設計師往往都是在多年的實踐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設計方法和創作思想的,這一點有利又有弊,由于思維的定勢可能很難在建筑設計時有所創新,因而就需要建筑師時常對自己的創作進行反思,看看是否有所創新,還是重復的設計。
1.2超越性
超越性既是要求建筑師對以往知識經驗的超越,也是對自己思維定勢的超越,對原有信息進行取舍并重新組合,以設計出新的作品。思維是人腦的高級反應活動,它不僅僅的對表象、簡單現實的反映,更是可以將隱含的可能性、傾向性反映出來,即對未來現實的反應。而建筑設計創新思維便是表現出了這樣一種超越現實和自我,并且不斷發展著的能力,是建筑師對未來建筑不斷提出的諸多可能性方向。
1.3實踐性
“創”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開始做,初次做”??梢娙魏蝿撛煨缘目蒲谐晒羰遣荒芡度雽嵺`,便失去了它的價值。建筑設計創新思維的實踐性要求建筑設計的理論研究不能脫離實踐活動,設計活動更不能脫離生產實踐。實踐和認識是一個循環往復、相互促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二者也都不斷進入到一個更高一級的程度。因而,創新思維是沒有止境的,是需要不斷付諸實踐的。
1.4相對性
任何思維方法都是歷史的產物,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建筑設計創新思維亦是如此,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建筑師的創作離不開他所處的時代,更離不開身體力行的實踐活動。必須看到創新思維方式出現時的價值,要以辯證的眼光看待曾經的“創新思維方式”,雖已成為歷史但也不能全盤否定,對于至今還有旺盛生命力的,可以研究其運作規律以指導自己未來的創作設計。
2建筑設計的創新思維的基本階段
2.1準備階段
在該階段,創造主體已經清楚了解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創作的主要方向,然后以此為中心搜集、整理信息材料,并且嘗試對此進行概括化和系統化的處理,與此同時進行解決方法的初步尋找和探索工作,但往往求之不得,僵持的局面出現。建筑設計的主要工作就是就是在準備階段的工作內容,建筑設計師漸漸進入創作設計的角色,并著手做一些準備工作如,理解分析項目任務書,背景材料的調查研究。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需要掌握客觀狀況和外部條件,這也加工處理外部信息的過程。主要的信息資料包括:自然條件、人文背景、城市規劃、工程預算估算、市政環境和歷史文化特征等等。
2.2構思階段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描述了關于做學問的三重境界,以表述創作過程中的具體心理具體反映,這和建筑設計創新的構思階段很相似。第一,醞釀階段。選擇信息和提出設計問題是該階段的主要工作目標。創新思維的新穎性、獨特性特征,要求創新主體不僅要及時敏銳地捕捉有效信息,更要求其大膽突破,多角度、多形式地整合信息,多維度的思考問題。第二,明朗階段。建筑師會在該階段突然間受到特定啟發,創新意識被喚醒,猛然涌現,并伴隨著強烈的情緒變化,而且這種情緒變化是突然的、剎那出現的,這也就是常說的靈感、頓悟狀態。建筑設計方案構思在這個階段基本成型。
2.3完善階段
這是建筑設計方案正確與否的最后檢驗、驗證階段。確定了建筑設計方案的基本構思之后,就需要對相關技術問題進行最后的調整工作。完善階段之后便是真正的施工環節了,因而特別需要綜合考慮好一些技術問題,某些問題如果無法解決就可能直接導致對設計構思的全盤否定。因而一件創新作品的問世,僅僅靠靈感是不夠的,還需要在最后階段進行精雕細琢的深入地完善,以保證建筑精品的產生。
3現代建筑創新性思維方法
3.1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方法的雙層結構模型
目前在建筑設計中常用的創新思維方法有三種層次類型,分別是兩層機構、深層結構和表層結構。此兩種結構相互作用,并構成思維的雙層結構模式。相比之下深層結構擁有更高的穩定性、一貫性和持久性,而且在深層結構的基礎上還生成了表層結構,而外化表現則是利用普遍存在的表層結構來體現。進行建筑的創新思維時,要想表層結構硬性深層結構一樣,更多的去考慮創新思維的本質和深層結構,若是能夠將這種本質和深層結構加以了解和利用,將會極大提高我們的思維創新性和邏輯性,這也更有利于我們思維的創新與發展,并在實際工作中將其融會貫通,進一步拓展表層結構的吸納,才能將建筑設計創新思維辦法的優勢、優點充分的展現出來,保證創新成果在現實中的體現。
3.2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方法的深層結構
邏輯性思維和非邏輯性思維,二者在工作中互相作用。為了使設計方案更加具有科學性且幫助在意象中生出的創意能夠擺脫固有概念,延展到現實中,邏輯思維是非常重要的。而非邏輯思維往往是創新設計的搖籃,其具有思維過程的突發性、前提材料的不充分性、結論的概然性都決定了非邏輯思維能夠打破以前所固有的建筑模式,在自由的思維天地中,把握和利用規律以及之前所總結出的創新思維的抽象和深層結構,并利用邏輯性思維的思維方式,在建筑設計說那個進行創新,使其改進出創造性的設計,打破傳統的建筑外觀束縛,營造出一個既舒適,又綠色環保的創新建筑設計結晶。
3.3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方法的表層結構
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關系。通過一定的規律和轉化方式,深層結構是可以轉化成表層結構的,這也就意味著深層結構是表層結構得以維持的基礎。因而在實際的設計工作中,利用創新思維方式中的收斂思維將對待相同的事物的多角度、多方面的看法有效地集中到核心的位置,從而確保新的設計方案更具邏輯性、常規性和科學性,最后實現建筑設計創新思維方法的靈活流暢,并在實踐中不斷產生可以加以利用的創新點。
3.4案例分析
例如某風景區中心建筑設計項目,設計師在充分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后,將項目定位為“世界的·自然的·綠色的”,也就是說站在世界的高度來充分展現景觀與建筑的原生態的特點,并充分運用環保技術,達到原生態的鄉土風貌與天然的自然景觀相結合的目的,成為建筑設計創新思維的典范之作。
4、結束語
本文分析了建筑設計創新思維的概念、特征和基本階段,創造思維機制有限的內在邏輯卻能使很多不同的功能組合得以生成,不同的形態得以展現。希望建筑設計師能從中有所獲益,以便在將來能創作出更多的兼具深刻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的建筑形象,讓人類的生活環境更具藝術性、審美性和條理性。
參考文獻:
[1]沈曉雁.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7)
[2]陳文韜.論建筑設計創新的社會需求與供給[J].科技致富向導,2013(06)
[3]崔園園.綠色建筑設計中的要點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