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化州市水電建筑安裝工程公司
摘要:壓力灌漿技術是堤防除險加固的常用措施,具有施工簡便、效果良好、投資較省的特點,因而獲得廣泛應用。本文闡述了壓力灌漿技術概況,并結合工程案例分析了灌漿技術應用。
關鍵詞:堤防;除險;壓力灌漿
堤防是非常重要的水利設施,關系到沿岸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危,所以要對堤防險情進行處理。滲透破壞是堤防常見的一種險情,它會引起堤防局部性的管涌、流土或整體性的滑坡、崩岸等問題[1]。灌漿是對堤防滲透問題進行除險加固的常用措施。所謂灌漿,就是將具有膠凝性的灌漿材料注入到堤防薄弱部位(例如空隙、裂隙、孔隙、孔洞、裂縫等部位),起到填充、粘合、固結和防滲效果,從而提高堤壩密實性、整體性和穩定性的技術措施。按照灌漿壓力區分,灌漿可分為高壓灌漿(>3MPa)、中壓灌漿(0.5~3 MPa)和低壓灌漿(<0.5 MPa)三種形式[2]。中壓灌漿和低壓灌漿一般稱作常規壓力灌漿,也就是我們常稱的壓力灌漿了。以所起作用區分,灌漿分為固結灌漿、帷幕灌漿、回填灌漿和接觸灌漿等。若按灌漿機理劃分,灌漿又分為滲透灌漿、充填灌漿和劈裂灌漿三種形式。依灌漿部位分類,可分為壩基灌漿、壩體灌漿、接觸灌漿、裂隙灌漿等。壓力灌漿在堤防除險加固中,以壩體灌漿和接觸灌漿居多。下面我們就對堤防壓力灌漿技術進行概括和分析。
1 壓力灌漿方法概況
1.1 適用范圍
按照《土壩灌漿技術規范》(DL/T 5238-2010)規定,壓力灌漿主要適用范圍如下:堤壩因碾壓不實而導致的密實性差;堤壩內存在滲漏通道和軟弱層,使壩后浸潤線的出逸點過高而發生散浸、流土、管涌等險情;堤壩不均勻沉陷并出現開裂現象,但不包括滑坡裂縫;堤壩填筑時分段或分層的結合部處理不好而形成的缺陷;堤壩與其他水工建筑物結合不好,如堤壩與水閘閘墻、放水洞之間結合部有空隙、裂縫等缺陷;堤壩內存在蟻穴、鼠洞、腐爛樹根等隱患;壩基為淺層軟土透水地基等。
1.2 灌漿材料
灌漿材料一般為由水泥、粘土、砂、水等材料配制的水泥漿液、水泥粘土漿液、純粘土漿液、水泥砂漿、水泥粘土砂漿等材料。(1)水泥是最常用的灌漿材料,它遇水發生水化反應而形成水硬性膠凝材料。一般采用硅酸鹽類水泥或復合水泥,也可以采用鋁酸鹽類水泥。如果希望填充寬度在0.2mm以下的細裂縫,可采用磨細水泥或超細水泥。(2)粘土可改善漿液性能,并節約水泥。膨潤土是觸變性很強的粘土,常作為水泥漿液穩定劑。(3)填充很寬的裂縫或較大孔隙時,可在漿液中配砂成為水泥砂漿或水泥粘土砂漿。由于砂的粒度較粗,漿液穩定性比無砂漿液差一些,故多采用細砂。(4)當需要灌漿液填充后快速凝結時,可在水泥漿液中摻加水玻璃,成為水玻璃水泥漿液。
1.3 施工設備
壓力灌漿施工設備主要由鉆孔設備、制漿機、灌漿泵、灌漿記錄儀等組成。鉆孔設備類型較多,有回轉式、沖擊式、回轉沖擊式等型式,使用最普遍的還是回轉式鉆機,灌漿施工多采用油壓立軸式鉆機。制漿機用于制作灌漿液,其型式有雙層立式攪拌機、雙桶平行攪拌機、旋流式高速攪拌機,第一種應用最廣,第三種攪拌質量和效率最高。灌漿泵一般采用往復式泥漿泵和離心式泥漿泵。往復式泵是容積泵,可以產生較大的壓力,但效率較低;離心式泵效率較高,但壓力較低。目前,灌漿機將制漿機、泥漿池、儲漿池等組合為一體,例如PN-3、PN-4型灌漿機采用柴油發動機作為動力,灌漿流量20m3/h,最大灌漿壓力0.5MPa,漿液輸送距離達100m[4]。
1.4 灌漿方法
從施工工序來說,壓力灌漿一般流程為:鉆孔→灌漿→封孔。(1)鉆孔。按DL/T 5238-2010第6.2.1條規定,堤壩河槽段鉆孔應分為2~3序施工,岸坡段、彎曲段和地基劈裂灌漿可不分序。鉆孔孔徑有設計規定時,應符合圖紙標記的孔徑,沒有規定時可取25mm~35mm。鉆孔深度應超過隱患位置1m~2m[4]。又據DL/T 5238-2010第6.2.3條,充填灌漿孔徑宜取50mm~76mm。劈裂灌漿孔可濕鉆也可干鉆,充填式灌漿孔宜干鉆。孔位布置常采用梅花形,行距、孔距分別取1m和1.5~2m,但隱患較嚴重且吃漿量大時應加密布孔。壩體上出現裂縫應先開挖表層,然后回填夯實,再布孔灌漿;滑坡裂縫,應先采取穩定壩坡的措施,再鉆孔灌漿。對橫向裂縫,可沿縫及兩側布孔,縱向裂縫宜沿縫布孔。橫向裂縫孔距1.5m,縱向裂縫孔距2~3m[3]。鉆孔孔位偏差不應超過10cm,偏斜率不超過2%。有必要調整孔位時應做好記錄。(2)灌漿。灌漿前應檢查管路密封性能、通暢性及壓力表是否正常。然后按照“少灌多復”的原則從第一序孔開始灌漿,漿液稠度應先稀后稠。結束第一序孔灌注后,再開始第二序孔灌注。并且應先灌注臨水側孔,后灌注背水側孔。一般情況下,復灌2~3遍后可灌至灌漿量的95%以上。對于吃漿量大的孔,應延長復灌間隔時間,并適當提高漿液稠度。對于橫向裂縫,應先灌注裂縫兩端的孔,再灌中間孔;對于縱向裂縫,可適當提高灌漿壓力,以增加漿液擴散范圍和形成連續帷幕。特殊情況處理辦法:出現串漿,應用木塞塞住鄰孔后再繼續灌漿;產生冒漿,應減小灌漿壓力和注漿量;出現噴漿,應立即拔管排氣;表土塌陷,應改用濃漿續灌;出現裂縫,應減小灌漿量和壓力,增加灌漿次數和間隔時間。(3)封孔。連續3次復灌至孔口不吸漿或者灌漿量及灌漿壓力已達到設計要求時,可結束灌漿。拔出注漿管,灌入封孔稠漿至孔口漿液不再下降為止。
1.5 灌漿觀測
灌漿期間,應觀測表面變形、堤身位移、灌漿壓力、裂縫、冒漿、壩身內部應力等項目。
2 壓力灌漿技術應用
2.1 充填灌漿技術在堤壩除險中的應用
充填灌漿屬低壓灌漿,投資省,施工簡便,多用于局部明確的隱患點灌漿。某河堤約200m堤段出現地面泥濘、房屋墻面潮濕現象,經查該堤段堤身下部與堤基之間碾壓不實,故存在洇水現象。堤土取樣證實主要是粉質粘土,干容重1.18~1.45g/cm3。設計堤頂布置2排灌漿孔,排距1.2m,孔距1.5m,孔深9m,分3序施工,最大灌漿壓力為0.2 MPa。采用全液壓鉆孔機造孔,鉆頭直徑為30mm,每個孔鉆進用時約1.5min。灌漿材料選用當地粉質黏土,土的流限為35%,塑性指數為15%,比重為2.7。土中摻10%水泥,水料比取1.1:1。漿液拌制前,土料先浸泡4~8h,然后過230目篩,按比例摻入水泥攪勻后灌注。考慮到孔深較淺,采用全孔分序一次灌注方法。灌漿時先以1.5~2倍設計壓力疏通孔道后,再按正常壓力進行灌注。控制灌漿壓力由小到大逐步升高,至正常壓力后維持壓力穩定(波動范圍不超過5%)。施工過程中,連續灌漿,不得中途停灌。必須停灌時,立即清孔,再在12h后復灌;若幾乎不吸漿,必須在附近重新鉆孔灌漿。漿液超過8h未用完必須棄置處理。達到封孔標準后,采用含水量適中的制漿土料分層回填夯實。總共灌漿266孔,灌漿量達236m3。2~3年后檢查,堤外地面已無洇水現象,表明處理效果良好。
2.2 劈裂灌漿技術在堤壩除險中的應用
劈裂灌漿技術是在充填灌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灌漿技術,通過有控制性地劈裂壩體,形成連續密實的防滲帷幕,帷幕厚度可隨壩體質量差別而自行調整[5]。某水庫堤壩由于建壩時土料控制不嚴,壩體與壩基接觸部位存在風化碎石,堤壩滲漏較為嚴重,下游壩坡、壩腳長期濕潤。壩址為更新統玄武巖全風化土,壩體填土為粉質土,結構較為松散。設計灌漿土料為庫區黏土。設計壩高低于8m壩段采用2序孔灌漿,孔距2~2.5m;壩高大于8m壩段采用3序孔灌漿,孔距2.5m。漿液為水泥黏土漿,水泥含量為9%。漿液比例為8:1、5:1、2:1和1:1,開灌用稀漿,劈開壩體后用稠漿。制漿時水泥先與黏土拌勻,再入漿桶加水制漿。造孔采用1臺XY-100型鉆機、1臺XY150-300型鉆機和3臺其他鉆機,灌漿采用2臺BW250/50型灌漿機、2臺HB80灌漿泵及其他配套設備。造孔開徑35mm,采用稀漿護壁鉆進方式。灌漿采用孔底注漿全孔灌注方法,先用稀漿灌注3~5min,再改用稠漿。開始泥漿稠度為1.19 g/cm3,灌完后為1.46 g/cm3,封孔為1.60 g/cm3。采用“少灌多復”方法,一直到壩頂出現裂縫和連續3次冒漿為止。灌漿量控制在0.5~1.0m3/m。每孔灌漿次數不少于6次。復灌間隔5d。孔口壓力控制在0.05~0.30MPa。總共灌注605孔,進尺近1萬m,理論帷幕厚度達22cm,且超過了設計要求。灌漿結束1年后觀察堤壩洇濕現象消失,表明灌漿效果良好。
3 結語
實踐證明,壓力灌漿技術在堤防除險加固、提高防洪能力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但是灌漿作用部位隱蔽,因此灌漿前的勘查和灌漿中的觀測等措施必須做足做細,并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進行施工,這樣才能保證工程質量和防滲效果。
參考文獻:
[1]毛昶熙,段祥寶,李思慎,等.堤防工程手冊[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2]孫釗.大壩基巖灌漿[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
[3]劉東成.壓力灌漿技術要點分析及主要施工機械選擇[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2,40(10):250-251.
[4]李峰.淺談堤防機械錐探壓力灌漿施工[J].治淮,2010(8):32-34.
[5]高環安,李招文,符永生,等.低矮堤壩劈裂灌漿技術特點及其應用[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3,19(1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