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綠園區環境檢測站
摘要: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環保問題成為大眾關注熱點。環境保護的活動不斷開展,環境治理的工作一直在進行。環境檢測在環境治理過程具有重要作用,環境檢測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對環境檢測做了具體的介紹,包括環境檢測的概念、環境檢測的對象、環境檢測的分類等等;第二部分介紹了環境檢測的種類(研究性檢測、監視性檢測、特定目的檢測)和環境檢測的任務;第三部分討論了環境檢測的弊端和采取的相應措施;第四部分論述了環境檢測對環境治理的促性作用。希望能加強環境檢測工作,將檢測數據確切并及時的反饋給環境保護部門,制定相應的管理規劃措施,使我們生活的環境得到有效的保護。
關鍵詞:環境檢測;環境保護;環境治理;促進性
科技飛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加強。回顧經濟發展的歷程,總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人類社會的進步,伴隨著的是自然環境的衰敗。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破壞后果非常嚴重,臭氧層空洞、霧霾加重、工業生產中廢氣的排放、汽車尾氣等排放量增多、全球變暖等等。環境問題引起了世界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大家都意識到如果我們現在不拯救環境、治理環境,那么幾十年以后,自然災害頻發不斷,如何發展經濟,那什么來建設經濟?環境治理工作是當務之急,我們要改善環境,維護環境系統,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環境系統已經被破壞,其惡化的趨勢明顯增強,采取什么樣的方法進行治理,怎樣才能對癥下藥?今天這里主要分析環境監測對環境治理的促進作用。僅供交流參考。
一、環境檢測
1.概念:環境檢測是近年來新興的技術性較強的一種行業,隨環境保護意識在人類心中逐步被加強,環境檢測工作也受到高度重視。它可檢測現階段的環境質量,通過檢測數據對環境質量的現狀進行分析后,制定出有較強針對性的環境治理措施。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比較落后,發展也較為緩慢。作為工業發展較快的國家,污染、耗能狀況堪憂,對環境的污染更是日益加重。
2.環境檢測的分類
(1)按檢測目的分類
監視性檢測
監視性檢測又稱為例行檢測或常規檢測,它對制定的環境檢測項目進行長期、定期的檢測,來確定環境質量及污染狀況,從而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方案。監視性檢測包括對污染源的監督檢測,例如污染物的含量、排放量和污染趨勢等。
特定目的的檢測
環境檢測按照特定目的的分類有污染事故檢測、仲裁檢測、考核驗證檢測和咨詢服務檢測四種,在發生污染事故食應及時檢測,以確定污染源的位置,污染物的擴散方向、速度和危及范圍,常采用污染事故檢測為控制污染提供依據。國家提供具有法律控制效力的部門對污染事故進行仲裁,同時也要對這些人員進行污染檢測和環境治理項目的考核,為政府部門提供咨詢類檢測。
研究性檢測
研究性檢測又稱科研檢測,它是針對特定的科學研究進行環境檢測,這類從業人員一般專注于一項環境檢測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方法必須統一、標準、科學。
(2)按檢測介質對象分類
可分為噪聲和振動檢測、固體廢物檢測、水質檢測、土質檢測、空氣檢測、熱檢測、光檢測等。
(3)按檢測區域分類
可分為廠區檢測和區域檢測,對企業和單位部門的污染源排放問題的檢測,各個部門都應該加強環境檢測的意識。區域檢測主要是指對較大范圍區域環境(如城市水體、大氣、海洋流域、景區等)的檢測。
3.環境檢測的對象
環境檢測以環境為對象,利用先進的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手段,對環境污染進行檢測,從而對環境中的污染物質以及其組成成分進行定性、定量和系統的綜合分析,充分的檢測數據可以探索出環境質量的變化規律。環境檢測是環境治理和保護的基礎工作,對維護生態圈的平衡和穩定起到重要作用,環境檢測的主要內容是大氣環境檢測、水體環境檢測、土壤環境檢測、固體廢棄物檢測、生物環境檢測、環境放射性檢測和環境噪聲檢測等。
二、環境檢測的種類及檢測任務
1.研究性檢測
顧名思義就是對一項科學研究項目有針對性的進行環境狀況檢測。一般情況下,從業人員只對特定的環境檢測技術給予專注并研究,但在研究中必須遵循科學、標準與統一的研究原則。
2.監視性檢測
此類檢測需定期、長期的對特定項目進行環境檢測,從中準確的得到環境污染的狀況及質量,提出并制定相關的治理預防方案。監視性的檢測,大多是對污染物的排放量,其中含有的物質,以及污染的增長趨勢等給予檢測并進行監督。
3.特定目的檢測
根據特定目的可以分成評議、咨詢、考核驗證、污染事故等四類檢測。當出現污染事故時,環境檢測人員應立即趕赴現場,在短時間內確定污染位置并對事故運作方式進行判斷。只有這樣才能制定準確詳細的救治計劃,防止污染的進一步惡化,放緩污染速度,可為事故提供最終判斷依據。國家會在事故發生后對其進行評議,考核研究此事故中相關部門單位及個人,可為政府相關部門供給咨詢類的檢測。
4環境檢測任務
一方面是長時間對環境檢測的資料進行收集,依據這些數據,對環境保護提出并制定出相關合理的預防措施。另一方面是經過檢測快速準確掌握一段時間內的環境現狀,及時選取環境保護的措施,較大程度上維持生態環境的平衡。
三、環境檢測中出現的弊端及預防措施
1.弊端
污染事故的增加,環境污染問題加大了檢測人員的工作時間,導致工作人員過渡疲勞。再加上檢測設備、技術等落實不到位,受多方原因影響,直接降低了環境檢測的頻率,檢測不全面的現象常有發生。導致檢測數據不準確,與實際情況產生偏移,對整體治理方案產生影響。未制定相關部門的管理監督機制。有時在檢測過程中,出于資金的考慮,檢測單位未能按照規定程序進行檢測,往往走個過場,檢測過程簡單化。缺乏健全的工作管理機制,檢測結果與實際情況出現偏差,直接影響后續的環境治理工作。在檢測過程中良好的檢測儀器不能派上用場。或未能考慮實際的環境污染狀況,不恰當的運用儀器,無法從本質上緩解污染的程度等。
2.措施
加強相應部門的管理工作,制定相關責任人對檢測結果等負責。加強檢測單位及人員的責任感,意識到這項工作對環境治理的重要性。將資金問題等顧慮落實到實處,同時加強對工作缺乏責任心、玩忽職守人員的打擊力度。檢測結束后相關人員應對上級或負責環境治理方面的工作人員遞交最終的檢測結果,治理人員根據檢測結果制定對應的治理措施。此外還應培養增加檢測人員,以預備隨時可能發生的污染事件,合理安排工作人員的休息時間。
四、在環境治理中的促進作用
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制定環境治理方案的前提是檢測環境哪里出現了問題,環境監測技術在環境治理當中的作用非凡,它是如何進行環境治理的依據和準則。對自然環境進行檢測,準確測量,收集數據,分析污染源頭和污染程度,綜合整理信息,分清輕重緩急,為環境綜合治理的整體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根據監測結果制定治理方案,能提高環境綜合治理的效率。在環境治理的過程中,進行動態監測,反饋環境治理效果,根據反饋信息,合理調整治理方案。另外,公布常規的環境檢測結果,增強人們對環境質量的關注程度,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努力做到“不再污染,立即治理”,避免“邊治理,邊污染”。環境檢測是環境治理的工具,也是提升環保意識的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韓穎.論工業園區的環境監測[J].北方環境.2011(09)
[2]何任強.淺析室內環境檢測技術[J].科技促進發展(應用版).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