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露水河林業局 134506
摘要:林業發展具有雙重的利益價值,不僅可以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而且還能為人類的發展創造木材等基本生產原材料,因此對人類生存與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對林業發展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協調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可以有效提高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途徑。
關鍵詞:林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途徑;探討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步伐的不斷加快,林業產業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在當前的形勢下,加強對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1、林業生態經濟效益
從概念上來講,林業生態經濟效益實際上是兩個概念的整合,即林業生態效益與林業經濟效益。前者主要是指林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對于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以及凈化環境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體現了生態效益;后者主要是指林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林木成才后會給人類的生產生活提高所需的木材,用于建筑、造紙以及水利水電工程等,這體現了林業產業的經濟效益。在林業產業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生態平衡規律基礎上的生態效益與經濟規律制約下的經濟效益是不可分割的,二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從博弈論的角度來看,二者不僅可以互相補充彼此之不足,而且還可以互相抵消。沒有生態效益的生態平衡是難以持續下去的,必將遭到嚴重的破壞,甚至對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離開經濟相應與經濟目的的生態平衡,所謂的生態效益也就從根本上失去了自身的存在價值。由此可見,林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二者是有機聯系在一起的,應當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來提高,即通過林業生態經濟效益,從而實現林業產業的生態、經濟以及社會效益的共同發展。
2、提高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林業生態經濟效益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復雜、涉及生態與經濟兩個領域的綜合體。立足于當前我國林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對林業生態經濟效益進行探討,需要從林業生態系統開始著手,并根據該系統功能和結構探究實際發展過程中的制約因素。為此,筆者通過對當前我國林業生態系統管理實踐中的問題分析得知,要想提高林業生態經濟效益,就必須認真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這也是至關重要的有效途徑。
(1)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加強思想重視
據調查顯示,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我國林業建設模式非常的單純,即只是一味地追求單一的效益,表現出非常強的片面性特點,嚴重限制了我國林業產業的綜合效益提高。為此,筆者認為應當正確地認識當前我國的林業產業的二重性特點,加強思想重視和管理機制創新。林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實現是以林業產業木材生產為基本依托的,生態經濟效益與經濟效益二者之間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同時也是一個共同提高的過程,并非長期對立和相互抵消。因此,在當前的形勢下,一定要對林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予以正確的認識和定位,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林業生態系統的多功能特性。
(2)加強科學管理,加大資金和人力資源投入力度
從實踐來看,當前林業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重造輕管問題依然比較嚴重,林木種植只求數量而不管質量,造林過程中狠抓一陣,待一段時間以后便很少有人問津。據調查顯示,很多人工造林植株比較矮小,而且生長也非常的緩慢。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對經濟效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也大幅度降低了林業生態系統的生態效益。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林業撫育技術上的問題以及資金與勞動力投入不足問題,加之缺乏科學合理的管理,因此導致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嚴重失衡。因此,應當加強管理和資金與人力資源投入,為提高林業生態經濟效益準備條件。
3、壯大生態產業,提升生態經濟水平,著力建設生態城鎮
按照生態建設要求,重視生態城鎮、場、村建設。村鎮建設要與生態資源相協調、相融合。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風、自然水等自然資源,形成自己的風格和韻味。一要靠大興安嶺的自然環境發展生態林業、農業,開發綠色食品。二要發展生態新型工業,加快建設新興工業區。三要發展生態旅游業,使其成為獨樹一幟的特色產業。大興安嶺的自然資源和條件具有“大山”的鮮明特色。要大力發展長白山特色旅游業,在完善全區旅游發展規劃的基礎上,調整旅游布局,科學開發旅游資 源,全面策動“綠色之旅”,變青山綠水為物質財富。尤其要建設以著名風景區原始森林、以沿江水色山光為背景、以展現多元文化為主線的“原始森林綠色旅游”,提升生態旅游的品位。
4、優化配置,復合人工植被
林業生態系統建造過程中,首先應當正確認識各植物種間的相互生態關系,這是進行下一步操作的基礎條件。
實際造林過程,只選擇苗木是不夠的,還要將適宜的灌木或植被與林木搭配好,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復合人工生態群落,使每一棵樹木及其周圍的環境都能構成一個小的、最基本的生態系統。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造林土地的生產力,才能增加單位面積上的林木產量,才能充分發揮林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實踐中,筆者建議在林下或者周圍可以優化配置一些薯類植物或者黃花菜。據研究表明,黃花菜具有非常強的適應性和耐旱耐寒性,可以抵御不良環境的影響,根系分布比較淺,索狀的肉質根系散布與土壤之中,網絡狀的須根布滿了土壤的表面,這對防止土壤受到外界的侵蝕和改善其物理性狀,具有非常明顯的效果。若將其與樹木合理的復合種植,則對保護樹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結語
總而言之,林業生態經濟效益關系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因此應當加強思想重視和手段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林業生態經濟效益,才能為人類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賀景平.基于生態經濟的現代林業可持續發展研究[J].商業研究,2010(10).
[2]詹昭寧.現代林業與生態經濟林業理論和實踐[J].林業經濟問題,2007(06).
[3]黃世聰.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的林業經營探究[J].考試周刊,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