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 471003
摘要:挖掘洛陽城市文化的潛力和提升文化的綜合實力,對于提高古城的城市品位和旅游的競爭力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對于建設“人文之都,科技之都,和諧之都”實現洛陽發展“文化文明旅游城市“的宏偉目標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進一步提升古城文化的綜合實力必須轉變發展理念,明確發展目標,實施科學的,有重點的各個突破。
關鍵詞:洛陽古城文化產業策略
1洛陽文化實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城市發展建設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矛盾重重
從2001年開始,洛陽市政當局在不惜一切追趕現代化城市發展潮流理念的驅使下,拉開了洛河兩岸大規模舊城改造與開發新城的大幕:在洛河以南的71平方公里的良田上開發洛南新區,建造了一批氣派的市政辦公大樓、“亞洲第一”的音樂噴泉等高聳的現代化建筑。然而,在高樓林立的新區里,人們找不到千年古城的標識,有的只是千樓一面的鋼筋水泥。大規模的城市開發中,發掘出來的大量歷史遺跡,不但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反遭到破壞。老城區的元、明、清古建筑損毀嚴重,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商住樓,古城形象實在是令人哀嘆惋惜。
1.2城市規劃的發展的滯后,文物保護意識的薄弱
50年代,中國的現代教育事業還沒有全面開展,國民教育水平極其低下,文化遺產保護觀念普遍還不具備。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因保護不當而逐漸消失,對洛陽今后文化實力的發展造成嚴重損失。
1.3古城文化保護體系的不健全和專業人才的匱乏
50年代到80年代初,人們對于城市的保護認識僅僅是限于其中的文物或遺址的范圍,對于古城自身的價值認識不足,城市保護基本上限于理論的探索與爭執,舊城的建設和改造沒有一套完整的規劃思想和行之有效的法令、條例,在一段時間內幾乎處于無計劃,無控制的狀態。如今,同樣擁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古城西安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系和以張錦秋為代表的一大批古城保護專家學者保護大雁塔及其周邊環境、修繕古城墻、保護大明宮遺址為西安的皇城復興計劃作出了巨大貢獻,洛陽卻很缺少這方面的專家學者,古城恢復建設與西安相去甚遠。
2洛陽古城文化概述
中華文化的核心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核心是河洛文化【2】。其概括起來洛陽主要有兩大文化系統:
2.1根文化系統
洛陽不僅是全球華人的文化之根,“根在河洛”已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共識。許多具備“根符號\"的歷史事件與洛陽密切相關。
2.1.l中華人文之根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之根、中華文明之源以及民族精神之魂。《史記·封禪書》說“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這反映了河洛地區是先民們早期開發的核心地區。河洛文化堪稱中國最古老的文化形態。古今多少年以來,龍馬出河、旋毛成圖、伏羲則之以畫八卦的傳說一直是人們遠古意識的主流,流傳至今。
2.1.2牡丹文化之根
洛陽牡丹種植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栽培史已有1500多年。盡管有些地方如山東菏澤、江蘇常熟等也舉辦牡丹花會,但是洛陽牡丹文化的正統與厚重是無與倫比的?!奥尻柲档ぜ滋煜耚",牡丹因洛陽而得國色,洛陽因牡丹而稱花城。
2.2帝都文化
帝都文化這既是洛陽的優勢,也成了洛陽文化發展的“瓶頸”。因為文化太多而失去發展重點,因為歷史太長從而不容易定位哪一朝代,那一時期的文化基調,怎樣提升古城文化的綜合實力,讓古城重新煥發盛世的輝煌,成為洛陽城市發展最重要的問題。
3提升洛陽古城文化綜合實力的策略
筆者認為洛陽文化資源具有數量多、內容豐富且品位高、價值大等特點,要提升古城文化的綜合實力要以有重點,有主次,有細節,有系統,有步驟的策略方針,具體如下:
3.1利用區位優勢,加強與周邊歷史文化城市的協同合作,形成一條文化產業帶
利用“天下之中”的區位優勢,輻射四周,以洛陽為中心,與開封、焦作、安陽聯手建立河洛文化產業集群。仿照東莞、廣州(巾心)、深圳、珠海的珠三角產業集群的模式,發展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產業群,形成集聚效應,同時強化洛陽文化符號【3】。
3.2尋求差異,突出特色,增強洛陽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行業競爭唯一法則是尋求差異,突出特色。特色戰略實施的前提是要找準城市定位,洛陽應把“民族之根、文化圣城”作為第一層定位,把目前宣傳的“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和“九朝古都、山水洛陽\"等作為第二層定位。具體來說,可以重點打造、發展以下幾個特色品牌:一是根文化系列。二是主打漢魏古都文化。筆者認為洛陽要打“漢魏”文化品牌是因為漢魏在洛陽建都時間長(從東漢到北魏近500年,占洛陽建都史的1/3)歷史上有“強漢盛唐”之說;其次,洛陽現在三個最重要的景觀龍門、白馬寺、關林都是漢魏時期的;漢魏時期的洛陽文人多,文學成就和教育科技水平,在當時世界成就最高,因此洛陽城市發展定位于漢魏古都文化即區別于西安盛唐文化又可以獨樹一幟,旗幟鮮明的豎立自己獨有的文化內容,減輕歷史文化名城之間的文化競爭力。三是牡丹文化。四是佛教文化。依托龍門石窟、白馬寺等佛教資源,加強同日本、韓國、印度等亞洲佛教國家之間交流合作。擴大宣傳范圍和影響力。五是名人文化。要有主次地對名人、故居、歷史明園、名人陵墓進行保護與開發。
3.3加快完善文化事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文化的傳播與發揚提供便利
便利的交通,人性化的市政服務,優美的景觀環境無形中傳遞著文化的訊息,歷史文化名城的基礎設施如果能與重要的文化遺產相結合,不僅能保護這些重要的文化遺產,還能為城市基礎建設形成特色和文化內涵,增加城市的品位。
3.4以產業為主導,推進市場化戰略
在這一點,洛陽要學習麗江和西安等地區經驗,抓住重點,有效拉伸和延長產業鏈條,打造在國內甚至在國際市場上有影響的文化旅游產業。通過市場化運作和有序競爭,一方面可以引進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模式與經驗,另一方面可以吸納各種社會資金,進行大開發、大制作、大宣傳,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如此,財富通過操縱“文化的舞蹈”實現增值,文化依靠財富的力量得以更加廣泛的傳播【4】。
3.5創意領先,提高洛陽文化與時俱進的引領力
創意可以讓沉默的文化變得鮮活。洛陽文化產業的振興必需抓住創意這個關鍵環節,還要注意:一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健全鼓勵文化創作和創意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鼓勵原創尤其是以河洛文化為主題的原創作品和創意:二要盡快建立文化旅游產業示范區,發展影視制作、音樂制作、時尚設計、工藝美術、廣告創意、動漫游戲等文化類創意企業,培育復合型的龍頭企業;三要搞好資源創新,將文化資源外延整合、內涵物化,對文化資源進行再創造,再包裝,用現代的、創新的、商品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在打造特色和精品中走出一條產業化的新路【4】。
另外,政府應支持對外學術交流,有計劃地支持某些學科建設,爭取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方面的高級別會議和國際性學術交流,為城市贏得國內和國際方面的學術聲譽,從而促進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開發工作。
4.結語
洛陽的文化復興有待于城市文化系統地保護和科學開發,洛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發展工作任重道遠,必須面對諸多的挑戰,但是,只要洛陽人能把城市文化個性,城市文化功業當作恒久的戰略目標來對待,并認真制定切實的措施,在不久的將來洛陽還會迎接到下一個文化的繁榮盛世。
參考文獻:
[1]阮儀三,王景慧,王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劃[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9
[2]石成球.關于城市特色問題的綜述[R].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情報所.1990
[3]張國洪.中國文化旅游一理論戰略實踐[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4]楊會賓.洛陽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D].濟南:山東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