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在全世界范圍來看,傳統的項目管理的方法已經暴露了很大的問題,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下項目進度管理的要求,如何尋找更好的進度管理的方法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灰色關鍵鏈技術的運用使得項目進度管理的方法有了新的生機。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基于灰色關鍵鏈的項目進度管理方法及應用。
關鍵詞:灰色關鍵鏈;項目進度;管理方法;應用
改變傳統的落后的項目進度管理的方法,不斷提高當下項目進度管理的水平是管理者需要致力的方向,在關鍵鏈技術日趨成熟的今天,如何正確的將灰色關鍵鏈技術運用到項目進度管理中變得極其重要。
一、傳統項目進度管理方法的局限性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項目進度計劃技術是關鍵路線法和計劃評審技術,雖然CPM/PERT技術是項目進度計劃管理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并在一些項目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總的來說項目進度管理的成功率還是很低的,其根本原因在于CPM/PERT技術存在以下的缺陷:
1、CPM以里程碑方式來評估績效,由此造成項目經理著眼于局部效益,以完成各個活動為項目管理的最終目標,而未能把項目全局目標置于正確的位置;
2、CPM具有局部最優的思想,它認為只要做好每一個活動,就能很好地完成整個項目。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項目執行者缺乏全局的觀念;
3、CPM假設資源無限,只考慮在資源不受限下的活動間的時間序關系,一旦資源沖突存在,根據CPM/PERT技術計劃出的關鍵路徑就失去存在價值;
4、當運用PERT技術進行活動執行時間估算時,由于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活動執行者為確保活動如期(或提前)完工,一般做出了最悲觀的時間估計。不確定性因素越多,活動執行者要求的時間越長。
由以上可知,采用現有進度計劃管理方法一方面使所計劃的整個項目周期達到了無法再增加的地步,也就是說極大地延長了整個項目的計劃完成時間,另一方面項目進度計劃缺乏平穩性與魯棒性,極易使項目進度偏離計劃。
為克服傳統進度計劃管理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關鍵鏈的項目進度管理體系,該體系能夠在項目計劃階段編制出縮短項目周期的進度計劃,并且確保在項目實施階段可實現計劃的如期完工。
二、灰色關鍵鏈技術
1、關鍵鏈技術的提出
20世紀70年代末,學者Goldratt在最優生產技術(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OPT)發展的基礎上提出了約束理論(TOC),認為系統的制約因素決定系統的有效產出。TOC強調全局思維,主張使用項目整體時間機制,進而減短項目時間。TOC有五個核心步驟,即發現系統的制約因素→充分挖掘制約因素的潛能→圍繞制約因素制定非制約因素決策→提升制約因素能力→出現了新的制約因素→……→結束。
Goldratt認為,項目計劃人員為了處理工序工期的不確定性。首先,估計各道工序的最可能工期t;然后,在此基礎上添加一個的安全時間△t,這樣就得到工序的保守工期:t+△t,并以它作為項目進度計劃的依據。然而,這種保守的估計方法往往會使偏差不斷積累,不利于控制項目的進度,更不利于激勵項目實施人員,而且會導致項目工期的延長,降低企業競爭力。為了解決這個矛盾(這也是CPM/PERT的不足之處),1997年Goldratt將TOC與項目管理聯系起來,提出關鍵鏈項目管理(Critical Chain Project Management,CCPM),所謂關鍵鏈是指在充分考慮任務的依賴性與資源約束等因素的前提下,工期最長的線路。
2、關鍵鏈技術的基本思想
關鍵鏈技術主要基于“項目必須遵守整體優化而非局部優化”的思想,把每道工序中所包含的安全時間抽出來,以概率為50%的完工時間作為工序估計時間,同時考慮了工序間的緊前關系約束和工序間的資源約束。關鍵鏈技術的基本思路是:①以50%的完工概率估計工序的執行時間,縮短任務時間;②任務在必要時才開始;③通過資源平衡化解資源沖突;④找出項目最長任務鏈,確立為關鍵鏈(Critical Chain,CC);⑤在關鍵鏈尾部設置項目緩沖區(Project Buffer,PB),以整體的項目緩沖來保護項目的工期;⑥在非關鍵鏈到關鍵鏈的入口處設置輸入緩沖區(Feeding Buffer,FB)來保護關鍵鏈;⑦在關鍵鏈前面設置資源緩沖區(Resource Buffer,RB),給資源發出預警;⑧采取必要措施改善關鍵鏈,縮短項目工期。
三、在項目進度管理中灰色關鍵鏈管理方法實施步驟
關鍵鏈管理方法是在傳統進度管理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應用離不開傳統進度計劃的根基―網絡圖及關鍵線路。
1、繪制網絡圖,找出關鍵線路
此步驟在傳統CPM/PERT中已經應用比較成熟,這里不再贅述。
2、任務重新估時,消除安全時間
對每個任務進行重新估時,消減不必要的安全時間,避免行為心理所帶來的多余估時,使項目執行者感覺任務緊迫,能有效提高勞動效率,保證項目工期不產生超期現象。
3、化解資源沖突,識別項目關鍵鏈
在考慮資源受限的基礎上運用資源優化規則對項目資源進行均衡,調整項目任務開始時間,保證項目能夠在資源受限的前提下進行。項目的關鍵鏈識別是關鍵鏈管理方法的核心,在均衡資源和消除多余安全時間的前提下重新計算網絡圖中各個任務的時間參數,找出線路最長的鏈,該鏈即為關鍵鏈。
4、設置緩沖區
為了補償消除安全時間所帶來的進度風險,根據風險聚合原理和墨菲定律,必須在項目進度計劃中設置相應的時間緩沖,具體包括項目緩沖、匯入緩沖和資源緩沖。
5、監控關鍵鏈進度計劃是否順利執行很重要的工具就是監測項目緩沖的使用狀況,因此必須對項目所設立的時間緩沖進行有效監控,通過建立有效的緩沖管理機制加以實現。
四、灰色關鍵鏈技術對一般項目進度管理的改進
1、在時間估計方面的改進
關鍵鏈技術通過“關鍵鏈”和“緩沖區”這兩個概念和手段,從全局出發考慮和處理整個項目的不確定性問題,使項目執行過程中出現的不確定性得到更加有效的管理。其具體做法是:取50%完成概率的時間(或取各個工作持續時間的均值)作為各工作的估值,并在關鍵鏈之后設置項目緩沖區,在非關鍵鏈匯入關鍵鏈的地方設置匯入緩沖區。這樣做還能增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項目執行效率,從而提高整個項目的完工概率。
2、在進度控制方面的改進
關鍵鏈項目管理保護項目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手段是設定緩沖區。對于項目緩沖區,如果關鍵鏈上的某項工作產生延誤,那么延誤的時間會被項目緩沖區吸收。反之,如果某些工作提前完成,則提前時間也會被加入到項目緩沖區中。匯入緩沖區對于非關鍵鏈會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可以認為緩沖區為項目管理者提供了項目當前進行狀況的指示表,通過對剩余緩沖區的觀察就可以對項目的當前執行情況一目了然,并在需要時采取必要的措施。
緩沖區可以分成3個部分,分別為綠色、黃色和紅色。如果緩沖區“表針”指示綠色部分,可以認為項目如期進行;如果“表針”指示黃色部分,就應該密切關注或采取一些改進措施;如果“表針”指示紅色部分,則表明項目進行非常不順利,必須采取果斷措施改善項目的執行。
在項目的執行過程中,關鍵鏈技術對資源的管理也采用緩沖機制,即設置資源緩沖區RB,資源緩沖區設置在關鍵鏈上第一個使用某種資源的工作的開始時間前面,目的是保證當關鍵鏈上工作開始執行時需要的資源己經就緒。在具體實現時,采用資源預報機制,即在關鍵鏈上工作的緊前工作開始執行、完成前一周、完成前3天,完成前1天等幾個時刻對相關資源發出通知,以便資源能夠做好準備執行關鍵工作。資源緩沖機制可能會產生某些資源的空閑時間,但可以保證關鍵工作的順利開始。
結束語
在今后的項目進度管理中,我們要盡量的使用灰色關鍵鏈技術來對項目進行進度管理,提高項目進度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以提高項目工程整體的施工質量,確保項目順利完工。
參考文獻:
[1]王錫琴;沈林;;項目進度檢查與項目進度影響因素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1年12期
[2]李俊亭;王潤孝;楊云濤;;關鍵鏈多項目整體進度優化[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11年08期
[3]別黎;關鍵鏈多項目管理中能力約束緩沖大小研究[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11年07期
[4]崔南方;;現代項目進度信息化管理淺析[J];項目管理技術;200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