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蕭瑟,旅順在秋月寒江中,倍感蕭瑟。
遼東半島像一把大錐子,旅順就在錐尖上,一頭扎進浩瀚大海。許是用力太猛,扎得周邊波瀾壯闊:東面黃海波翻浪滾;南邊渤海驚濤駭浪;西側遼東灣怒潮洶涌。
海浪日夜喧囂,風口浪尖上,旅順顫抖著!
300多年前的某一天,荒涼落寞的旅順,忽然忙亂起來了。一隊人馬行色匆匆,趕到這里駐扎。
旅順無戰事。旗兵們開山取石,掘地堆土。看樣子,是在建房屋。不久,離海不遠的腹地,聳起了一座豪宅。
又有一天,一隊人馬從沈陽皇宮千里迢迢來到這里。領頭的騎著高頭大馬,王爺服飾,器宇軒昂,英姿勃發,年紀約摸三十余歲,住進了豪宅。
他,就是清帝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封和碩肅親王。
人們把豪格住的豪宅,稱為肅王府。
豪格因何來這里?是打勝仗賞賜的,還是奪嗣不成遭貶的,清史無記載。反正遠離京都,住此邊陲海隅,是不會有好事的!
查旅順旅游圖,肅王府只是一筆帶過,并非重要景點。
許是成王敗寇的思維定勢,人們忽略了豪格,淡忘了這個與皇位擦肩而過,顧全大局促成清軍入關定鼎中原的鐵血男兒。
秋風蕭瑟今又是。落葉鋪金,風起處,翻飛似蝶,沙沙作響,似在為豪格鳴不平!
眼前的肅王府,已被一似酒家又似舞廳的現代建筑物代替,連遺址、廢墟都了無蹤跡,只有一塊藍色的鐵牌寫著“肅王府舊址”字樣。
悵然若失,這就是我們從大連專程來尋找的肅王府,一代豪杰的住處?
濤聲依舊,驚濤拍岸。拍打著歷史,為什么?拍打著現狀,為什么?
沒有豪格的忍讓,清軍能金戈鐵馬入關嗎?
公元1643年,年近51歲,施展平生抱負的清代開國皇帝皇太極,猝死在清寧宮東暖閣南炕上。
也許沒有想到自己死得如此突然,也許是汗王努爾哈赤定下的八王共理制,皇太極死前沒有指定或示意誰繼位,奪嗣之爭必不可免。
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時年34歲,武有軍功,謀無遺策。這個智勇雙全的皇長子,繼承皇位,似乎順理成章,無可爭議。然而,豪格碰到了強硬的對手,他的十四叔睿親王多爾袞攔住了他登極之路。多爾袞雖為皇叔,卻比豪格小3歲,剛過而立之年。偏偏多爾袞也是出類拔萃,軍功謀略比豪格有過之而無不及。
實力相當,奪嗣尤為劇烈!
皇子派和皇弟派勢不兩立。八旗中,他們各擁有三旗的實力,可謂旗鼓相當,勢均力敵。
皇宮之外,旗兵對峙,喊殺之聲震耳欲聾。血腥廝殺一觸即發,嗜血刀劍,錚錚作響。大政殿里,王公大臣,唇槍舌劍,摩拳擦掌,劍拔弩張,只要一個手勢,一聲吶喊,外面火并,窩里斗狠。眼看愛新覺羅氏一場大災難,即將降臨。
關鍵時刻,豪格忍讓了,稱說自己福薄德淺,拂袖退出大政殿。籌碼的天平傾向了多爾袞,但多爾袞也出人意料地妥協了,提出讓皇九子福臨當皇帝,獲得通過。
兩虎相爭,5歲的皇九子福臨揀便宜當上了皇帝。他,就是翌年入關的清朝皇帝順治。
電閃雷鳴,瞬間風平浪靜,這一切,緣于豪格的忍讓。“忍”字心上插把刀,滴著血,但避免了更多流血。忍是一杯苦茶,入口苦不堪言,過后回味無窮。
幼童嗣皇位,多爾袞當攝政王,從這一點看,豪格稱遜多爾袞,但皇長子忍讓退出不當皇帝,你多爾袞敢當嗎?
多爾袞審時度勢,也不敢當皇帝。
多爾袞也怕內訌,斷送一切。
入關前的皇位繼承,在鐵血軍事舞臺上,憑的是軍功謀略。皇太極就是以卓爾不群的皇八子繼努爾哈赤汗位的。
這有別于中原皇帝的“嫡長制”,只要是皇長子,白癡、變態、同性戀,都可以毫不費勁地坐到龍椅上。國家治理得一塌糊涂,仍是皇上圣明!
而努爾哈赤一反中原一千多年的“嫡長制”,創立貴族共治政體。皇帝由八王共同推舉出來。八旗兵能夠所向披靡,崛起于白山黑水,推翻比他們版圖大十幾倍的明王朝,由此似可窺見其端倪。
可也留下隱患:奪嗣之爭!
一場一觸即發,自相殘殺的內訌,由于豪格的忍讓退出而化干戈為玉帛。
試想,倘豪格和多爾袞誰敢搶先一步,坐上龍椅,不僅坐不穩,也勢必帶來一場兵戎相見的自相殘殺,兩敗俱傷。別說揮師入關搶大明江山,自己尚且不保!
一部清史,奪嗣之爭代代皆有,或韜光養晦;或巧取豪奪;或陰謀詭計;或明火執仗。但我敢肯定,沒有一次因奪嗣而引發大規模自相殘殺的內訌。
這是豪格們的豪爽,舍小我為大局的豪爽!
皇帝死,龍椅空。有條件入圍的,殊死搶奪。一旦有人坐上龍椅,即便是幼童,也無可奈何,自認倒霉,委曲求全。如多爾袞,他以不是皇帝的皇帝,統兵入關,創立了統治中國268年的清皇朝。
有部電視劇叫《糊涂王爺》,寫多爾袞糊涂不當皇帝,最后招致身敗名裂。我不敢茍同。倘說多爾袞恃功擅權糊涂;選朝鮮秀女供他縱欲糊涂;積怨太深用情太專糊涂,都不無道理,而說他不當皇帝糊涂則不了解他,誤讀了他。
多爾袞統兵入關,功均天地,權傾朝野,5歲的小皇帝算什么,廢掉自立,一步登天。可篡位與正統水火不容,太子派誓死效忠的,居心叵測的,必然群起而攻之。
在這一點上,多爾袞再蠻橫也是清醒的。豪格能忍讓,換來了入關定鼎中原,多爾袞能不忍讓嗎?他意識到內訌的結局,不忍讓也得忍讓。
反觀同是發生在清朝的太平天國內訌,令人扼腕嘆息。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東王楊秀清大權獨攬,挾制天王洪秀全。1856年攻破江南大營后,天朝一片歡騰。楊秀清更是居功自傲,放肆專橫,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洪秀全表面應允,暗中密令北王韋昌輝帶兵潛回天京殺楊。韋昌輝得手后,乘機擴大事態,殘殺楊部2萬多人。
東王府前,尸積如山,血流成河,慘不忍睹。這些浴血奮戰的天朝勇士,不是死于敵人之手,而是死在自己人的刀下。
洪秀全殺韋以平眾怒,召翼王石達開還朝輔政。石達開遭疑忌,率十萬太平軍離京獨立行動。
內訌加分裂,縱橫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遭受了滅頂之災,終為清朝絞殺。
內訌,吞噬了天朝鮮活的肌體!
什么叫內訌?內訌就是自相殘殺,自毀長城。內訌就是親痛仇快,自掘墳墓!
豪格們不敢內訌,多爾袞們不敢內訌,白山黑水及于中原大地。版圖小,人數少,財源不足,文化滯后。倘內訌,自相殘殺,血雨腥風:掙扎呻吟的,是自己人;躺在血泊中的,也是自己人。皇位保住了,元氣大傷;保不住,大傷元氣。
豪格后來遭多爾袞迫害入獄冤死,那時他已離開了眼前的肅王府,是入關后的事了。他率軍攻打四川,親手射死張獻忠,可凱旋后被多爾袞投入監獄冤死。
豪格死了,連他住過的肅王府也只剩下一塊藍牌。這就夠了,我看到了忍讓。
旅順在錐子的錐尖上,肅王府舊址是一個鋒利的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