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閻秉忠先生將其新近出版的《生命工程·續(xù)》遞到我的手上時,我依稀感到書上留有作者尚熱的體溫。數(shù)年前當(dāng)我接到其《生命工程》的時候,也有過同樣的感覺,這令我莫名其妙。難道這中間有一根紅線貫穿其中?于是,我從書櫥上取來《生命工程》,一并擺上案頭,兩廂比照,重新品讀姊妹篇,看看二者之間到底有什么端倪。
秉忠君的兩本書,出版之前都曾讓我看過原稿,并且聽過他的創(chuàng)意說明。但老實說當(dāng)時我并未完全弄懂其心路歷程。我以為書中所說,不過是他生活經(jīng)歷中積累下來的一些文字記載,突出之處是秉忠君思維細密,辦事認真,凡事都能留意而已。如果將其書改稱為秉忠文集,大概也沒有什么不妥。對于朋友贈閱的書,我通常是一讀、二讀、三讀乃至多讀,直讀到有所感悟,理清其心跡方肯罷手。對秉忠君的書當(dāng)然也是如此。這一回反復(fù)比對,突然間似乎找到一個答案:秉忠君是以畢生心志,去表達自己對生命的關(guān)愛。他的書,他的行事,其實是在完成一項光彩事業(yè)——生命工程。由《生命工程》到《生命工程·續(xù)》原來正是表現(xiàn)他生命工程的接力,第一棒一直跑到2002(年),第二棒跑到2013年。再往前去,應(yīng)該是第三棒第四棒了。秉忠君曾對我說,《續(xù)》篇是他的“封鏡之作”“謝幕之作”,我想這是一句真話。但往后不再著書,并不會是生命的盡頭,我以為他還會以更加精彩的步伐向終點沖刺,一棒接著一棒。這是后話。
認真經(jīng)營自己的生命,這便是破解秉忠君為人為文真諦的密碼。
我們還是來看看他兩本書記錄下來的生命歷程吧。
秉忠君是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人,一個窮鄉(xiāng)僻壤的土窯洞賦予他生命。而他卻以一生的摯愛,傾情回報這塊母土。在《生命工程·續(xù)》書的首頁上方赫然印有他出生的窯洞照片。單從這一編輯安排上,足以看出他對故土的一往情深。在一篇文字中,他講到某一年回故鄉(xiāng)“搭禮”,雖然距離那夢繞魂牽的窯洞僅一步之遙,但由于當(dāng)時身體原因未能再次造訪,竟至于潸然淚下。
如果說秉忠君從出生的那天起便開始人生沖刺,這話可能沒有一個人相信。詩人的第一聲啼哭絕不會是一首詩。但當(dāng)人們覺悟之日像秉忠君一樣去為之拍照,為之探訪,為之遙拜,為之哭泣,如此當(dāng)作一件事,恐怕也為數(shù)寥寥。
對于自己的身世,秉忠君銘刻在心。他的父親,他的母親,留給他的珍貴的形象紀念,是兩幀單人照片。是秉忠君延請了電腦高手,將兩幀單人照經(jīng)電腦合成,變?yōu)橐环p人照,放在《生命工程·續(xù)》書首頁,孝敬之心,不言自明。秉忠君的母親小腳,盲眼,拉扯他們兄弟姊妹四人長大成人,其中甘苦可想而知。但最讓他永志不忘的,是一個文盲加眼盲的農(nóng)村老太太,竟能將《三字經(jīng)》、《百家姓》等倒背如流。還有,農(nóng)村舊俗中,有結(jié)婚時“撒賬”一說,他的母親竟將這“撒賬本子”爛記于心。母儀、師范,這大概就是他立志成才的家庭熏陶吧。他的姥爺曾經(jīng)是他“識字”的啟蒙老師,他的舅父,一個農(nóng)村“說話人”,在他眼中是一位杰出的“語言大師”。還有與他哥哥的手足之情。所有這一切,便是他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明證。
對于自己的學(xué)校生涯,我相信每一個受過學(xué)校教育的人都能講出一大堆故事。秉忠君的初中、高中回憶,在其《準一中雜憶》、《在市一中高24班全體師生聚會上的發(fā)言》中,有淋漓盡致的描寫。這類事在一些人看來,說一說也就罷了,甚或還會有人“借景生情”,有什么做作之舉,但像秉忠君這般作為生命歷程中值得大書特書者,恐怕也不是全然如此吧。
秉忠君的大學(xué)生涯,在書中也有記述,一樣的情真而意切。只是小學(xué)時期的憶述,書中沒有提及。2012年,作者曾兩次和我提起,他想寫一篇《佛爺廟紀事》一類的文章,寫一寫他的小學(xué)生活,只因為對佛爺廟的考究未竟全功,所以《生命工程·續(xù)》書未及收入,許是一點遺憾吧。
家庭是人生的重頭戲。在秉忠君對家庭的記述中,有更加感人的筆觸。
書中有多處他與愛人的話題,還配有多幅他與愛人的照片。看得出他的家庭生活誠可謂夫妻和睦,琴瑟和諧。如何經(jīng)營家庭,經(jīng)營愛情?秉忠君在其“解密檔案”中給出的答案是愛情要專一。
秉忠君有兩個女兒,書中提到,他的《烈火集》刊行,要感謝大女兒和大女婿,其“情”也堪贊,其“禮”也堪詠。還有書中收有二女婿潘云飛和二女兒閻蓉訂婚儀式上的講話,其言也殷殷,其情也切切。這里我還要講一個書中沒有提及的“題外話”——在二女兒婚禮上的“講話”。說來令人噴飯。話說婚禮當(dāng)日,主持人有請他上臺講話,誰料想一向做事嚴謹?shù)拈惐揖谷煌泿硌坨R。于是乎,先是翻找后是借,尷尬之相叫人捧腹。如果是我,會就其講稿所記,講講大意也就罷了,然而這位老先生在執(zhí)意借到合適的眼鏡后,才一本正經(jīng)地“照本宣科”,一字一板地宣讀完畢方才罷休。細細想來,若沒有認真經(jīng)營生命工程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舉動和文字的由來的。
待人接物是人生題中應(yīng)有之義。秉忠君在與他的老師、同學(xué)、醫(yī)生、朋友、同事,乃至鄰居路友之間,也有不少佳話。尤其是與他的寵物之間,有許多令人感嘆不已的故事。所有這一切,對一個漠視生命的人來說,大概是難以想象的。
秉忠君曾說,他一生經(jīng)歷了五個成長階段,其中之一是“回農(nóng)村學(xué)習(xí)語言”。按理說,秉忠君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本科大學(xué)生,在學(xué)校受到過科班的語言教育和語言熏陶,自身在這方面也有過自覺的努力與修為。但是他說,他的語言本領(lǐng)的真實提高與錘煉,則是來自農(nóng)村的見識與實踐。他在《鄂爾多斯的說話文化》和《再說“說話文化”》中,通篇沒有引用某某語言大師的經(jīng)典論斷或某某語言學(xué)名著的現(xiàn)成結(jié)論為自己的論述做遮擋,從頭到尾全部引述民間言說和百姓話題闡釋自己的語言學(xué)見解,說理透辟,舉例生動。于中見出他的語言學(xué)功力和熱愛生活的情趣。
秉忠君曾在伊盟科技情報研究所工作多年,他思維的嚴密、表述的嚴謹、行事的嚴格,我以為都與他的這段工作磨煉不無關(guān)系。但其工作實績的真正展示,還在于伊化總公司工作這一段。秉忠君曾任伊化總公司的副總工程師和伊化院科協(xié)主席,對伊盟化工的發(fā)展有所貢獻,這一點在其《生命工程·續(xù)》第一部分,有詳盡的說明。但統(tǒng)觀這洋洋灑灑的文字,論“理”者有之,說“事”者有之,贊“他人”者、“團隊”者有之,而說到其個人絕無評功擺好之詞,折射出他真誠、真實、不虛浮的人生品格。
秉忠君閱歷廣,讀書多,涉世深。出于社會擔(dān)當(dāng),他經(jīng)常有一些時事評述見諸報刊,諸如為社會廣泛關(guān)注的“二次分配”、“公平分配”、“政府信用”、“兩個同步”之類的話題,多有討論。但說理不枝不蔓,不偏不激,舉例可靠,貼近生活,言之有物,仗義執(zhí)言,秉公而論,令人信服,顯示出他正直、誠信的生命價值觀。
秉忠君做人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作為,其文章也沒有什么慷慨激昂、振聾發(fā)聵的驚人之筆,但他對待自己的生命工程一絲不茍,平平實實,自自然然,平常心顯示出大覺悟、大智慧。還以他的《生命工程·續(xù)》來說吧,《續(xù)》篇是在《生命工程》的基礎(chǔ)上,輯錄2002年之后的新作而成。這本身就是對其生命工程負責(zé)的表現(xiàn)。只有讀懂了這一點,才能看到秉忠文集的熠熠光彩。
《生命工程》書名就是點睛之筆。
在秉忠君忙著籌劃印制第一本文集時,二女兒不無感慨地說“這是爸爸的一項生命工程”,書名由此而來。誰曾想,一個“黃毛丫頭”的一句話,竟然成為揭示秉忠君一生價值的讖語。“知子莫若父”是真理,知父莫若子或許也有幾分道理?
選自《非公經(jīng)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