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健康和諧的社會,會給所有期待上升的人提供發展空間,自下而上的奮斗怎樣才能變得更容易些?
每個人都成為冠軍的可能性存在嗎?成為自己的王,是否才是社會在整體上健康進步的基礎?
是否堅守作為企業的道德底線,再加以匹配度較高的技術手段,就能開創出一片艷陽天?
16個月的時間不長。然而,行知文教勢如破竹的能量,已足以在深圳——這個培訓機構林立的市場謀得三甲之上。
且閱本期專訪,看外來的和尚——彭立纮如何讓行知文教脫穎而出。

做培訓行業的底線
——作假必出局
如果把經由行知文教培訓出來的學員比喻為產品,作為后進入的培訓機構,要堅守的底線就是:作假必出局。那種幫助學員弄虛作假,違規去拿到營養師資格證的事,行知不做,也做不來。所謂“道亦有道”。人立世上,做人是根本。教書育人的人都去做虛假之事,還如何去教育培訓別人?
如何解決不同訴求?
——服務產品化
我認為:做培訓行業,不是在你這里學到固化的知識,拿到證書就完事了?;谌藗儊韺W習的各種訴求,行知在將課程和服務進行分析和優化后,推出了一系列產品化的營銷模式。即建立了多種模式的學習套餐,培訓套餐,以及講座套餐。讓有需求者自主選擇,自由組合。讓學員清晰感受到行知文教針對性強,匹配度高,從而有所得,有所值。比如,對于未來想從事營養師行業的學員來說,行知會鋪就這樣一條路:經由初級學習向中級、高級等不斷提高,再輔以不同等級的實踐,一路皆有從“學有所長”到“學以致用”的落地。
如何給予學員最大回饋?
——勤鋪路
有人給我提過:你干嘛花精力為學員學成后鋪路?個人有了出路,甚至成名后走掉,你不就竹籃打水一場空嗎?
實際上我不這樣認為。當別人看到:只有在行知學習才有職業出路,只有在行知學習才會有更強的平臺施展才華時,學習才無止境。即便學成后與行知沒多少關系,但走出去一說出處:“我是行知培養出來的營養師”。對行知文教亦是口碑宣傳。所以,我們就是要制造機會讓學員獲得更多利益。
如何做到你想要的效果?
——事成于細
有句話:“上帝是個偏執狂”。我從臺灣到內地創辦培訓企業,這中間要經歷不同認知的沖擊,磨合以及學習。如果沒有堅定的軸心,沒有清晰的主軸,其實是很難的。所幸,在這一過程中,越來越明白了路的走向,也收到了越來越多好的反饋。現在做的更多的則是細節方面的完善工作。我還是信奉“業精于勤 事成于細”的古訓。細數有所成者,無不如偏執狂一樣的:找準方向,沉溺其中。
行知的用人之道是什么?
——只要實力派
行知文教在師資力量上奉行的是:“只要實力派,不要偶像派”。培訓行業里存在太多打雞血似的當下消費,用個人的成功去引誘大多數想進入的學員。這一現象,在行知是看不到的。行知不講成功學,不講厚黑學,不講人際關系必需打出去的N張牌。這里只講專業知識,只講踏實做人。所以,有實力,你就來行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