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劉海粟于上世紀20年代在上海創辦美專時,北京大學的校長蔡元培先生曾送給他四個字“閎約深美”。“閎”,就是知識面要廣闊;“約”,就是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有自己的選擇;吸收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以便學有專長;“深”,就是深入研究,鍥而不舍,百折不回;“美”,就是最后達到完美之境。這四個字也是對搞藝術、求學問的總要求。
吳永寬平常十分重視資料的收集和知識的積累,加之他善于鑒賞,善于遷想妙得。每到一個階段,就會引發他在創作上的深層思考,一批有深厚文化內涵的作品就會脫穎而出,展現在世人面前。
欣賞吳永寬近期創作的三對紫砂陳設瓶,“閎約深美”的印象就會展現在觀者的腦海,因為它們是那樣的引人注目。“閎”,就是陶刻的場景恢宏,多人物,多字數,書與畫的有機結合仿佛賦予了作品以生命;“約”,就是每一對瓶都有一個主題,那是中華文化在紫砂載體上的濃縮,顯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中華民俗文化的精華,這是善于藝術提煉的結果;“深”,就是內容有深度,被選中的課題有情節、有內涵、耐咀嚼、耐品味;“美”,陶刻給紫砂瓶增添了美,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長恨歌》百壽對瓶”高約58厘米,腹徑28厘米。一面篆刻了通篇白居易詩《長恨歌》,另一面刻了唐明皇、楊貴妃等30余人,背景為宮殿一角,場面開闊,人物眾多。
《長恨歌》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眾多詩作中最膾炙人口的名篇。其藝術成就是很高的,詩的最后卸去了唐玄宗作為一個皇帝的光環,使他成為一個從重色到重愛情(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普通人,這是這首長篇敘事詩的點睛之處。吳永寬在《長恨歌》的畫面中刻了楊玉環初進宮的情景,那個沉湎于酒色的唐玄宗在醉眼朦朧中,一下子被楊的嬌艷驚呆了,《長恨歌》的情節也就此展開。
“《正氣歌》百壽對瓶”高約58厘米,腹徑28厘米。給人的印象是天地間的一股浩然正氣充斥其間。瓶的一面用篆書,刻了文天祥的不朽之作《正氣歌》,另一面則刻了文天祥身著甲胄,軍容嚴整,得勝凱旋,百姓夾道相迎的畫面。人物形態栩栩如生,文天祥正氣凜然,一股“還我河山”的豪情壯志從胸間勃發。文天祥是南宋后期杰出的民族英雄、政治家、軍事家和愛國詩人。他所寫下的《正氣歌》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國難當頭見氣節,永垂青史留美名,每當正氣貫日月,誰把生死放在心”該詩慷概激昂,讀后使人受到愛國精神的教育和鼓舞。
“《地藏菩薩本愿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美人肩瓶”,瓶高65厘米,腹徑28厘米,是以佛經題材為內容的陶刻作品。
《地藏菩薩本愿經》全文18000多字,吳永寬選刻了卷上6000多字。在瓶的顯著位置刻了地藏菩薩像,并加以彩繪。經文從瓶肩處直下,縱向穿插期間,這是一種別開生面的陶刻形式。因字形微小,遠觀為線,近觀見字,既有文字的內容,又有線型的裝飾,與畫面融為一體,別有一種裝飾意趣。經文的宗旨是消災延壽,廣度世人,利己利人,功德無量。地藏菩薩慈悲深廣,智慧融道,他的教導合乎佛理,能感化眾生。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吳永寬刻了6000多字。“金剛”,佛經中釋為金中最剛,譬如牢固、銳利,能除一切惡,除魔降瑞;“般若”釋為大智慧;“波羅”指清靜的彼岸;“蜜”是到的意思;“經”即是教給世人的理義。觀音菩薩為佛教大乘菩薩,與阿彌陀佛及大勢至合稱“西方三圣”。民間視觀音菩薩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求必應的化身,故誠心參拜者甚眾。
把以上三對瓶稱為文化瓶,是因其文化內涵的深厚。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在當代仍有教人、育人的現實意義。吳永寬在選題上經過精心的推敲,其內容既豐富多彩,又賞心悅目。
紫砂藝術是人民大眾的藝術,反應的是中華民族的生活之美,吳永寬在其中耕耘,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