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下,智能手機無情地顛覆了諾基亞、摩托羅拉兩個功能手機時代的霸主,智能電視行業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互聯網商業模式急需創新,這也是所有彩電廠商需要面臨的問題。
需融入互聯網基因
TCL董事長李東生表示,將來無論智能手機,還是智能電視,產品銷售完成后,如何給用戶提供增值服務才剛剛開始。這種能力如何構建,對傳統企業來說是一個挑戰。幾年前,TCL建立了歡網,通過服務平臺,讓智能電視的用戶體驗更好,讓用戶更愿意買你的電視機。但向用戶提供價值的盈利模式還沒建立起來,歡網目前還是免費的,收入與付出相比,還談不上盈利。我們還在努力建立用戶群,形成數據分析能力,探索怎么給客戶創造價值,同時給自身帶來新的商業機會。我們的手機業務也面臨產業轉型的挑戰。
傳統電子制造商如何在互聯網、云計算的技術上構建新的競爭力,最大的挑戰是企業的基因要改變。企業過往成功的經驗,會形成企業文化的一部分,現在要建立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企業文化要升級,基因要改變,肯定不能只做一個產品制造公司。我們不僅要把產業鏈做深,做液晶面板,進行軟件、操作系統和芯片開發,工業能力提升是我們吃飯的本錢;還要導入更多互聯網的基因,谷歌、蘋果、樂視、小米等都跳進來做電視,我們無論產品技術、服務能力還是新商業模式建立都面臨機遇和挑戰。當然,挑戰更大一些。
從競爭格局看,明年還是傳統電視機廠為主,蘋果、小米它們更多在推盒子。蘋果想做電視機很久了,甚至小范圍展示蘋果電視,但是電視機的制造還是有很多knowhow(訣竅),彩電廠明年不會被顛覆。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高枕無憂,我們還是要變革。我們已決定推出相關的產品,也殺到它們的領域,把存量市場做得更完善。我們與愛奇藝合作,其實是把智能盒子與電視機融合在一起。
未來將推新形態產品
我們未來也會推出新形態的產品,符合不斷升級換代的要求。除了盒子,電視機是否可以用其他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服務?關鍵要看消費者想要什么。我們的業務形態將改變,從推出產品,到根據消費者需求來定義產品,企業的組織架構、業務流程也都會相應改變。
小米的低價,是希望通過服務創造價值,另外從資本市場獲得收益。但是,通過賠錢在資本市場賺錢,這個故事在理論上是行不通的,當期不賺錢、未來賺錢,資本市場才會給你溢價。而我們不是財務投資,在這個產業不能走,最終要用業績體現。但現在我們不能只考慮當期業績,還要想怎樣留下用戶,思考七八年后能帶來什么。智能電視的毛利率會受到一定影響,所以我們的商業模式不能只靠產品銷售,還需要給客戶提供價值服務,來分享收益。如果只靠產品銷售獲利,只會越活越難受。
4K電視將是明年市場主角
明年4K電視銷量會上得很快,因為4K技術增加的成本,消費者能接受。4K在48英寸以上大屏液晶電視中的比例將提升,55英寸以上的4K產品比例未來有可能達到30%以上。
未來OLED在電視上是否有機會還難說。TFT-LCD(液晶)技術還在發展,OLED最大的優勢是色域寬,色彩更鮮艷,TFT經過改良已接近OLED的效果,但兩者成本相差很遠,希望明年華星能推出高色域的TFT-LCD。所以,雖然華星二期有做OLED技術研發,但是否大量工業化,還需根據市場發展做進一步評估。但OLED在移動終端的應用已經成熟,因為手機在戶外場合用得多,OLED自發光有優勢,是普通LCD難以超越的。
源自《電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