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外表一如江南女子的秀美,但她的內心卻堅強不服輸,在紫砂藝術道路上,她不拘一格,獨愛方器。她就是國家級工藝美術師、中國紫砂文化研究院理事萬美群。
“人品不正的話,做出來的方器肯定也不正。”一直秉承“做人即做壺”的萬美群,用一雙妙手,詮釋著紫砂方器線條利落、比例精準、明秀挺快的力度美。在繼承方器傳統審美的基礎上,更融合其個人特色,將“方中寓圓、剛柔并濟”的藝術感受表達的淋漓盡致。
鐘情方器
生在宜興,萬美群選擇做壺,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1991年,她考進“大師云集”的紫砂一廠。師承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蔣建軍,并得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的悉心指點。
老一廠代表了當代紫砂制壺的最高水平,在那里智慧集中,不分派系,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紫砂大師,如顧景舟、徐漢棠、李昌鴻、鮑志強等。從那里出來的,還有更多的后起之秀,萬美群就是其中之一。
在紫砂一廠,萬美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她并不滿足。“我還想有進一步的提升,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她知道,只有形成“品牌標簽”才能在眾多紫砂藝人中脫穎而出。
喜歡明式家具的萬美群,一直對紫砂方器情有獨鐘。明晰的線條,一板一眼,沒有拐彎抹角,卻能行云流水般自然流暢。性格豪爽的她似乎在方器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2003年,她跟師傅提出來,開始專攻方器。
女性做方器很少見,做得好的更是鳳毛麟角。“當時師傅有4個徒弟,就只有我一個女的。一開始,師傅就說,做方器,女的沒有男的做得好。”萬美群很是不服氣,當時就跟師傅說,“等我學會了,一定做一把像樣的作品給你看看。”
憑著不服輸的韌勁,一個多月后,她就做出來一把“升方壺”。出生牛犢不怕虎的她,帶著壺找到鮑志強,想讓他指點指點。令萬美群倍受鼓舞的是,鮑志強不僅評價“還不錯”,且悉心指導,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
頗有藝術靈性的萬美群,大師稍加點撥,便心領神會,再加上努力勤奮,很快就在紫砂圈中嶄露頭角。
如今,萬美群做的“升方壺”早已褪去了當年的“稚氣”,整體下寬上窄,底座穩重扎實,壺身則步步收緊,挺拔有力。2011年,“升方壺”榮獲首屆上海“東方明珠杯”全國陶藝“最佳工藝獎”。
其另一代表作,“磚方壺”2012年9月入選中國國家博物館100周年,宜興紫砂精品作品展;2012年11月,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玉帶”成名
對自己要求嚴格的萬美群,第一把“升方”雖然得到鮑志強的認可,但她知道這更多的是大師對自己的鼓勵,她需要更加努力。
學習理論知識,不斷結合實踐,在細節上不斷完善改進,三年后,萬美群迎來了自己藝術生涯中重要的代表作——“玉帶提梁壺”。
“玉帶提梁”是經典壺形,為呂堯臣早期代表作之一,他的“玉帶提梁”端莊,古樸,而萬美群的“玉帶提梁”則更加的柔美、靈秀。萬美群的這把壺,壺身挺括有力,比例恰當,線面流暢,嚴謹而不失生動,由筆直方正到圓潤曲線,和諧自然地過渡出玉帶般的提梁,其獨創的大弧度提梁,更造就出完美的虛實空間感受。
帶著自己滿意的作品,萬美群再次來到了鮑志強工作室,希望再獲指點。這次,鮑志強沒有過多的評價,而是決定親自為這把壺設計陶刻,并叫來萬美群的師傅蔣建軍說:“你徒弟方壺做得挺好的啦。”
萬美群有些“受寵若驚”,但接下來的事,讓她更加自信了。紫砂廠廠長徐建榮到鮑志強家做客,看到了她的這把“玉帶提梁壺”,眼前一亮。之后,廠里舉辦重量級展覽,徐建榮特地到萬美群工作室,點名要這把“玉帶提梁壺”參展。
好作品會說話,“玉帶提梁壺”的榮譽紛至沓來。2009年6月,獲全手工制陶大賽優秀獎;2010年2月,被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永久收藏;2011年11月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不久前,剛剛晉升國家級工藝美術師的萬美群,考試的作品也是“玉帶提梁壺”。“這次我又把這件作品做了些微調整。”萬美群說,隨著自己閱歷的增長,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審美眼光也在提升,因此作品總會做一些適當的調整,從第一把“玉帶提梁壺”到現在,最少已經改了五六次了。
正是這種對藝術不斷追求的嚴謹態度,讓藏家們對萬美群的作品青睞有加。
一次,一個壺友在萬美群工作室外,打著電話來回轉悠,最后他進入工作室,與萬美群夫婦攀談起來。原來他是要找一個高工的工作室,萬美群熱情地告訴他位置,沒想到這位壺友在欣賞完她的作品后,決定不去找高工了,而是買了她的“一帆風順壺”。
之后,這位壺友不僅自己成為萬美群的忠實粉絲,還介紹好多朋友收藏萬美群的壺。他說:“這么多年是跟著萬美群一起成長,雙方不僅成為好朋友,更像是親人。”
像這樣的壺友還有很多很多。就在得知萬美群晉升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后,壺友們紛紛給她發微信祝賀,“我們一直看好你哦”、“你是最大的潛力股”等等。
面對壺友的厚愛,萬美群表示,只有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創作,出新樣,做精品,以饗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