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上海總部近日宣布,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啟動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銀聯支付、快錢、通聯等5家支付機構與合作銀行對接簽約。這意味著,以后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消費者就能直接用人民幣“海淘”。用人民幣“海淘”到底有啥好?
更方便:不用兌換外幣了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銀聯電子支付工作人員在簽約現場演示了“海淘”國外紅酒。通過銀聯支付完成跨境人民幣支付后,在貨款和運費之外,消費者無需繳納其他手續費,也省去了匯兌的麻煩。另外,“海淘”時商品頁面上可顯示人民幣標價,也可以和外幣標價相比較,讓消費者“淘”得更加明白。
此外,使用人民幣“海淘”也可以規避了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用paypal“海淘”,雖然中國消費者花的是人民幣,商戶實際收到的卻是外幣,期間匯率可能會發生比較大的波動。允許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支付后,從消費者到結算組織到銀行再到商戶,都是以人民幣結算和計價。
更快:跨境網絡貿易過程提速
據悉,臺灣關貿網絡(關貿網絡:類似于臺灣的阿里巴巴,目前擁有商品數據庫46萬筆商品、服務8500家供貨商)方面表示,與快錢開展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后,關貿網絡跨境電商平臺提供完整交易電子文件供快錢向外管局核備作為結售匯依據,買方通過快錢支付機制付款后每日歸集進行跨境人民幣外匯支付,再由關貿網絡以網絡交易代收代付下發至臺灣賣方賬號下,T+3天內即可完成,而以前需要十天左右。對于水果等快銷品,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貿易,無疑是“一大福音”。
更安全:“海淘”走進監管區
眾所周知,目前的“海淘”,不僅流程繁瑣而且缺乏監管。雖然價格較之國內低很多,但是問題也不少。郵購時間長不說,售后也沒有保障。如果到手的寶貝出了問題,想退換貨,很可能已經過了有效期,又無法在國內維權,只能自認倒霉。
如今,由于貿易信息都有了電子憑證,不僅加快了貿易速度,監管部門也能夠更方便地監管,可謂是多贏。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