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歷史事實說明,在中國古代和日本古代,有錢的紳士和文人都喜歡置身于有高度教養的妓女之中,這種行為被視作風流韻事,而不會丟臉、內疚。
這是因為,男人在外面尋花問柳和家庭生活是兩回事。家庭必須穩定,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中國的古人就說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話。對上層階級來說,男子擇偶的最重要的條件是門第,即女方家庭的社會地位。所以,在任何情況下,這種關系必須保持,丈夫可以對妻子沒有愛,甚至也沒有性,但是對家庭要盡義務,要維持這個門面,并生兒育女,繼承香火,繁衍后代。
當時的社會規范就是,只要能保持家庭生活穩定,在外面風流一下屬于小事,社會、家庭都能予以寬容。否則,如果男子在外面和妓女產生了要動搖家庭生活的愛情,社會就會嚴厲地干預和制止。
從日本的平安時代起,就有這么一個社會規范,在男女交往過程中游戲只能是游戲,而不能吃禁果,這個禁果是愛情,而不是性。男子尋花問柳不是罪,和妓女尋歡也不是罪,但是如果和妓女產生了真正的愛情,則是大罪,因為這會影響到男子的社會地位和動搖家庭這個社會的根基。
正是因為如此,在娼妓世界里,男女之間不管有多少海誓山盟,總的看來只不過是一場游戲。
當然,這種游戲還是和審美意識相結合,披上一層美麗的外衣,而避免使這一游戲墮入庸俗、卑下的境地。在日本古代,男人和妓女的一場情愛高潮并不在那云雨之夜,而在那第二天黎明依照嚴格的藝術規則作出的標準雅詩中。這些有許多陳詞濫調的詩歌很少提到愛情,也很少提到被愛的人,卻去描述那黎明時分滴滿淚水的和服袖子,或是宣告分別時刻來臨的無情的雞啼聲。
不論怎樣重復著情愛的語言,雙方內心都明白這只是一場戴著假面具的游戲。可是,人到底是人,男女之間仍然會動真情,而嫖客和妓女如果動了真情,就會觸犯當時的社會規范和等級制度,社會就會對當事人施加強大壓力,或者使男方變心,知難而退;或者迫使男女雙雙殉情,留下千古之恨。
同樣,在中國歷史上,“癡心女子負心漢”的事可以說是史不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