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邀專家 王保新
北京市房山法院長陽法庭庭長
案例直擊
狗狗寄養期間死亡 主人咋打“狗官司”
去年春節前,孟先生被單位緊急派到外地出差,情急之下只得將家里兩歲大的哈士奇犬寄養在了一家寵物店內,誰曾想這一出差竟變成了孟先生與寵物狗的生離死別……
“我家的狗狗是參賽級純種犬,買的時候我花了1800元,除了我照顧它,平時我根本不讓其他人碰,也是怕身邊朋友照顧不好嬌貴的狗狗,我才找了一家經營寵物寄養的店鋪寄養?!泵舷壬f,因為自己認識寵物店的老板,所以也就沒簽任何書面合同。
然而孟先生沒想到的是,自己還未從南方回來,寵物店就電話告知他狗狗死掉了。等孟先生回家后,狗狗已被寵物店掩埋了。店家給孟先生的答復是,這條狗在送過來的時候已經患上了呼吸道感染,因孟先生提前并沒有說明才導致耽誤了治療時機。而且寵物店在發現狗狗有病狀后也對其進行了治療,前后共花費近千元,但最終狗狗還是因為病毒激發肺部感染而死亡。
孟先生傷心之余并不認同店家給出的答復,他說當初把狗狗送來時,只是很正常的打噴嚏而已,而且他還發現寵物店里就有兩條染上感冒的病狗,是和自己的狗在一間屋子飼養的,所以孟先生覺得是商家不負責任的飼養工作使狗狗感染上了病毒,店家應該賠償。
對此,店主卻表示,寄養的時候沒有簽合同,純粹是幫他的忙,所以最多只能退回孟先生的寄養費……
專家說法
口頭訂立合同存隱患
在這起糾紛中,店主所說的沒簽合同就不用負責任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首先,因為《合同法》有明確規定,口頭形式訂立合同是法律允許的,即依法采用口頭形式訂立的合同符合合同要件,依法成立并生效,對合同當事人就具有約束力,其效力等同于書面合同。
其實,本案中的寄養合同不僅訂立生效,并且已經實際履行。發生寵物病亡后果,屬于民法上的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的法律情形。針對此情形,孟先生依法可以選擇要求店主承擔寄養合同的違約責任,亦可要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但接下來對于責任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責任的選擇不同會導致不同的法律后果,直接影響對受害人利益的保護。
如果孟先生能提供寵物店與其狗的死亡有必然聯系證據,并且出具交付寄養金的證明,就可以向法院提起訟訴,要求店主對其進行合理的賠償。
寵物寄養最好簽訂合同
現實中,很多人都以口頭協議或個人名義托付寄養,但這種方式存在諸多隱患,一旦出現糾紛,寄養雙方可能都會面臨維權難。作為消費者,寵物在寄養期間如發生意外,很難維護自身權益,例如寵物染病、受傷甚至死亡,很難鑒定是否為寄養期間因照顧不當而導致的。而付了錢是否能讓寵物得到相應的照顧,也是消費者難以掌控和鑒別的事。
不過,從店家的角度來看,寄養市場不規范同樣讓他們承擔風險。如果顧客在店中遺棄寵物,不僅給店家造成經濟損失,還等于變相逼商家“當惡人”處理遺棄狗,甚至有顧客故意不取狗,等店家把狗送走了,再上門索要,以此勒索。另外,由于技術條件所限,大部分寵物店在接收寵物時無法給寵物進行體檢,如果收到患病寵物極易產生糾紛。
目前,關于動物寄養的相關法律還未出臺,簽訂詳盡的書面寄養合同顯得尤為重要。好在現在很多商家也已意識到自我保護的重要性,一些店鋪都有了合同范本,不僅包含寵物的種類、外貌、健康狀況和寄養服務細則,連寄養期間意外受孕該如何處理都有規定。顧客在簽訂格式范本的合同時也應仔細閱讀,看清細則,以免商家故意推卸責任。
最好找衛生條件好的正規店家
寵物寄養是個新興行業,目前還有待規范,市民為寵物選擇臨時寄養點,最好找有醫療衛生資質的正規場所,切莫因貪便宜而選擇小店。正規場所內,消毒防疫措施通常做得比較好,寵物不容易生病。一些寵物醫院還裝有攝像頭,主人能通過網絡視頻觀看到寵物的最新情況。而把狗寄養在無證小店內,一旦狗生病或出意外了,主人的權益將很難得到保障。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一旦發生寵物寄養糾紛,解決起來大概有3種方式:1.當糾紛發生時,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 2.如果協商不成,雙方可以找消協、工商部門或派出所、司法調解委員會等部門調解。3.調解不成,雙方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事件回放1
寄養狗狗意外懷孕,咋辦?
楊小姐是一家外企的職員,愛犬“果果”是只純種迷你巧克力貴賓犬。去年6月,楊小姐到外地培訓,只好將愛犬寄養在一家她常去的店。
她反復叮囑店主,“果果”正在發情期,不能和別的公犬接觸。然而,培訓結束后,楊小姐回到店接“果果”,卻被店主告知 “果果”已經懷孕半個月了。原來,因為店籠子不夠用,店主便讓“果果”和一只公犬“同居”,結果導致“果果”懷孕。楊小姐認為該店沒盡到看護義務,應負賠償責任。經調解,該店因為“失職”賠給狗主人1000元“損失費”。
專家說法
寄養屬于保管合同范圍內,保管人應盡必要的保管義務。在寄存寄養期間,因服務機構保管不善造成寄存寄養的寵物生病、受傷、死亡、丟失及其它違反合同約定的情況,服務機構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在本案中,楊小姐已經就寵物懷孕問題與店主有了約定,在這種情況下,店主沒有盡好看管義務,導致“果果”懷孕,因此店主應該賠償。
事件回放2
家庭寄養受傷,能否索賠?
去年春節,小張到四川旅游,把家里的博美犬“虎子”寄養到了同在一個小區的朋友家,說好是幫忙,不收錢,朋友家也有一只小狗。小張旅游回來后直接去了朋友家,可他發現,“虎子”趴在一邊沒什么精神,也不像平日里那樣活蹦亂跳,左腿上還有一處傷痕。小張問朋友“虎子”是否病了,朋友也不避諱地說,兩只小狗前幾天打架來著,后來小張的小狗就不怎么吃東西了。小張礙于朋友的面子沒說什么……
專家說法
司法實踐中,如果是無償寄養,受托人看護義務相對較輕,除非能夠證實受托人對寵物受傷、丟失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否則受托人免責。但是,從道德層面講,的確是因為其粗心行為而給狗狗的主人的感情上帶來了一定的傷害,故也可視具體情況對狗狗的主人做出適當補償。
本案中,小張的朋友將兩只狗混養并不是重大過失,導致小張的狗受傷并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因此不用賠償。
事件回放3
寄養狗狗被送人,如何維權?
在某大學任教的張老師買了一只純種的博美并申辦了養犬登記手續,之后,張老師因要到英國留學,將小狗交給學生小玲照管。
在沒有征得張老師同意的情況下,小玲又將狗狗交給朋友小麗照管。張老師回國后多次找到小玲想要回狗狗,但小麗卻表示,當初小玲把狗交給自己,是“贈與”不是“寄養”。現在自己已經和小狗有了感情,不愿意再將狗交還。張老師只好將小玲和小麗訴至法院。在法庭上,小麗則改口稱將狗送給了別人。法院判決,小玲和小麗將小狗還給張老師,如果無法返還,兩人則應分別賠償給張老師1000元和500元的經濟損失。
專家說法
寵物,是一種特殊的財產,小玲對小狗的私自處理行為無效,應對小狗不能返還一事承擔主要過錯。小麗不能提供小狗的下落,客觀上造成小狗難以返還,亦應承擔部分責任。對于小狗的價值,由于張老師沒能提供正式單據,因此法院依該狗通常價格,考慮到張老師對該狗的付出及小玲和小麗的過錯一并評定。此外,如果飼養的是名貴品種,最好有相關協會或其它鑒定部門的鑒定證書,單憑一張購買狗的收據是不能說明其價值的。
特別提醒
哪些寵物不適合“店鋪寄養”
到店鋪寄養的寵物最好要有戶口,如果出現寄養糾紛后協商解決不成,很可能就要借助于工商部門、消協或派出所的調解,這時候,如果是非法養狗,則主人的權益很難得到維護。
此外,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年紀太小的動物不適宜寄養,因為幼小的動物抵抗力弱,適應能力低,在寄養場所很容易感染細菌,比較危險;膽子小或平時對陌生人不很友善的寵物、處于發情期的寵物、正在接受疫苗的寵物以及體弱多病的寵物均不適宜寄養。
大中型犬不適合“家庭寄養”
家庭寄養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主人應該提前詢問清楚寄養家庭已有的寵物數量、種類等,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寄養于此,這樣可以避免發生自己的寵物與其它寄養寵物不能和睦相處甚至互相毆斗的情況。
由于家庭寄養的硬件設施比專業寄養中心或寵物醫院稍顯遜色,所以在挑選寄養家庭時需要格外小心,這對經驗不足的主人來說可能會比較困難。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寵物屬于大中型犬類或猛犬,最好還是送到店鋪寄養比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