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城工學院堅持知行統一、以人為本的觀念,將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與創業引領計劃齊抓共舉,積極實施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創業模擬實訓、創業服務及指導,并協同校內外各項資源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咨詢、創業培訓、創業融資、創業指導等全方位服務,引導大學生就業創業,已成為“全國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和“江蘇省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
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把成才選擇權交給學生
學校堅持創新創業教育與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并舉的全新教育理念。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學校堅持將工程素養和能力培養相結合,將課程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尤其注重解決能力培養與課程設置,課程設置與學生個性化需求等現實難題,以創造性、創新性為基本內涵,以開發、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培養大學生開拓性和事業心。實踐操作中,設立校內創業教育學分、課外創新學分、創辦創業學校、成立素質教育中心統管全校創新創業教育,使創新創業教育真正融入到大學生素質教育之中,從而提高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和創業技能,拓展創新創業的整體氛圍。
學校堅持創業成敗取決于創新深度觀念,以創業實踐來推動并深化創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關于創造新事業、創造新職業崗位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是大學生主動就業、靈活就業、自主創業的教育改革活動。其目的就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競爭力。對比研究型大學,作為地方工科院校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恰是工科學生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為讓學生能夠擁有“核心競爭力”,學校每年都支持300多個校級創新項目,一旦學生的創業作品驗收通過,除獲取2個學分外,還能獲得數千元甚至上萬元校方資助。各二級學院設有創新實驗室,此外學校通過技能拓展創新活動學分、指導教師工作量認定、評優激勵等措施,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提供全方位保障。
協同整合資源,拓寬創新創業教育廣度
協同整合教學、實驗、實踐資源,構建創新創業教育教研及實驗實踐平臺,樹立創業意識和激發創業熱情。一是協同開設創新創業理論及實踐課程體系,例如“創業人生”“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大學生創業實踐”,推進創業教育必修課,設置課外創新學分,加強通用創新訓練和創業教學實踐課程建設;二是協同創新創業課程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積極探討教育教學手段的可行性,逐步實現案例分析、角色模擬、師生互動、見習實習、項目策劃、創業大賽等手段和方式,全面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做人能力;三是協同整合實踐實訓資源,有效推進校企協同,協同科技部門、社會創業指導培訓機構、產學研基地等組織,構建創業實訓平臺;四是協同成立菁英學校和創新創業學校,設計創業實踐、實訓課程模塊;五是協同國家級大學生創業園和科技創業實習基地、省市級大學科技園,引導具有較好市場前景的大學生創業項目進行深度孵化;六是協同創業主管部門,創建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設立創業實踐服務機構。
協同整合校外創業資源及政策資源,提升大學生創業機會和創業能力。一是協調人社、財政、稅務等部門,為創業學生提供創業培訓、開業咨詢、小額貸款等多項服務,相關稅費減免,加大小額擔保貸款、貼息補助等扶持,幫助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二是協同地方政府,幫助創業學生落實和享受優惠扶持政策,引導其成功識別商機;協同工商、稅務部門,為創業項目提供“一站式”服務;三是協同校友企業、風險投資機構,為創業大學生籌措創業資金;通過校外創業資源的整合,促進了與協同單位的合作共贏,帶動了大學生的職業發展,提升了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
打造“五位一體”鏈式創業教育模式,拓展創新創業教育深度。依據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要求、基本規律及創業能力的提升路徑,學校組織相關人員精心研討并設計創新創業教育新方案,打造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形成創業教研、創業活動、創業實踐、創業試驗、創業孵化“五位一體” 的鏈式創業教育模式及創業培育載體群,為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提供保障。
打造創新創業教學教研載體,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基本知識及喚醒意識。一是構建以創業能力為主線的創業課程,注重創新創業認知能力、專業能力(經營管理、科技運用、解決問題)、社交及適應能力等培養。二是強化教學實踐課程,把實踐教學與創新創業緊密相連,并提升至培養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的高度,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學分不低于總學分的30%,強化課程、專業、產業多層次結合,構建階梯式實踐教學體系,實現專業知識、創新創業能力和社會發展的緊密結合。
打造創新創業活動載體,培養創業精神和創業技能。一是以“挑戰杯”賽事為龍頭,以科研立項、創新創業大賽為支撐,構建創新創業競賽體系,形成學校、學院、班級三級參賽機制。二是學校團委組織“三節二杯一壇”活動,積極營造科技創新的文化氛圍。“三節”指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專業文化節、社團文化節,“二杯”指“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和“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壇”指五四講壇。三是學校及二級學院層面組織“創業論壇”“企業家論壇”等創業活動,為創業學生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咨詢及服務,也成為大學生創業團隊施展才華的演練地;四是積極開展學科競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務實支持。
打造創新創業實踐載體,構建以創業實驗室、實習實踐基地為主線的創業實踐鏈,培養創業技能。學校堅持把創業實踐當作創新創業教育的高級形式,當作提高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提升創業者綜合素質的根本途徑。一是拓展工程實踐訓練平臺,實施“卓越工程師計劃”,創新校企聯合培養機制,促進大學生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的不斷提升。二是構建大學生創業一條街、大學生科技園、創業實驗室、創業訓練營、青年創業學院、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等,體現個性、專業性、研究性和示范性特點。三是利用“創業之星”等系統軟件打造“沙盤對抗模擬中心” “網絡創業實驗室”“創業模擬實訓室”等實驗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模擬實訓機會。
打造創業項目試驗載體,選育匹配性創業項目。一是幫助創業學生遴選和推薦創業項目,引導大學生可行性選擇。二是組織專家縝密審核創業項目,重點傾向技術服務型和產品開發型的創業項目,動員專業教師結對創業意愿學生,提供技術支持和項目咨詢。三是邀請企業家、投資人和工商、金融等部門工作人員擔任大學生創業導師。
打造創業項目孵化載體,培育在校生創業團隊入駐校內外孵化基地進行實體孵化。一是建設創業項目孵化的硬件平臺,設立創業服務專門機構,組建大學生創業協會或社團,為規范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做好管理和服務工作。二是設立大學生創業專項資金及引入社會風險投資機構等多渠道籌措創業資金。三是建立一批適合不同階段大學生創業的階梯型創業園、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四是為創業學生提供孵化通道。組織創業項目孵化成果評審會,對前景較好、運作成熟的創業項目,給予安排大學生創業園、科技園等平臺進行實體孵化。
學校通過協同整合資源以及構建層級式創業教育新模式,提升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引領了創業示范基地的成功,不斷推出創業典型和個案,以達到全校輻射、帶動和引領大學生積極創業,必將促進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事業的發展,從而以創業帶動就業,提升就業層次,實現學生人生價值。